濕氣還有不同?薏米都去不了濕氣?(內含祛濕食譜)

飲食油膩、懶於運動的人往往更容易濕氣重身上,身上濕氣重主要表現為:感到四肢乏力、易睏倦、精神不振、面部油膩、頭髮愛出油、舌苔厚粘膩、長痘痘、大便沾粘難沖及虛胖水腫等,這些都是濕氣過重的典型表現。

如何區分濕熱和寒濕呢

濕邪:

濕為陰邪,屬涼性

偏熱體質+濕氣=濕熱

偏寒體質+濕氣=寒濕/痰濕

因為濕氣分多鐘情況,所有去濕之前,首先要判斷自己屬於哪種體質。

那麼濕寒體質與濕熱體質的具體特徵是什麼呢?

請參考下圖:

有人要有疑問了:怎麼覺得自己兩種體質癥狀都有??

這是另一種常見情況,即體質本身屬於寒濕,卻有濕熱的表現。

這種治療要從寒濕來入手,溫陽、驅寒、祛濕,另外加熱葯、溫體為主,以寒葯為輔。千萬不能用寒涼的藥物來降所謂的火氣。

Advertisements

舉例來說:如果舌苔顏色整體偏淡,但舌尖有點紅,則說明體質以陽虛為底,上焦有點鬱熱;如果臉上常有紅疹,說明心肺有熱,去濕要以溫陽、化濕為主,佐以清心肺的葯;經血量少,愛出汗,說明陽氣不足,脾胃的運化功能差,就會有氣血不足的表現。

氣虛就會導致容易出汗;大便排出不暢,大多是因為體內寒濕導致的,寒濕體質經常出現大便粘滯、排出來不暢快等。

濕熱 寒濕的禁忌:

1、在飲食方面,濕熱體質要避免熱性食物,寒濕要避免寒性的食物。

2、常用的薏米祛濕食療方對濕熱體質適合,對寒濕體質來說偏涼了。

3、所有的預防及禁忌,最關鍵的是先鑒別自己的體質是寒還是熱。

4、保健或食療不是別人說好的就是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Advertisements

5、寒濕體質可以用艾葉花椒生薑泡腳,但是不能太過,2-3天可以泡一次,微出汗即可,否則傷陰。

祛濕食譜:

茯苓粥

材料:粳米、茯苓粉、鹽、生薑。

做法: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調至武火將水燒沸,水開後轉用文火熬至糜爛,然後加入鹽、生薑粒若干,攪勻即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根據口味可加入紅糖。如沒有茯苓粉,可用小塊茯苓替代(超市可以買到)

功效:長期食用可起到利水滲溫、健脾祛濕的功效,對於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療效。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