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後如何護理?做到這幾點才是關鍵!

中國人這麼注重坐月子,實質上其實是注重產後的護理。做好了產後護理,能避免很多的月子病,還媽咪一個產後健康的身體。由於剖宮產多了麻醉的影響和手術的傷口,因此在產後護理上與自然生產不同,那麼剖宮產後,媽咪們應該如何護理?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適當地按摩子宮,避免產後大出血

生完寶寶之後,在媽咪的肚臍下方可以摸到一團硬塊,這就是子宮。媽咪在病房多做此處的環形按摩,可以增加子宮的收縮,避免發生產後大出血。但由於剖宮產的媽咪腹部有傷口,許多媽咪會因為怕疼所以往往沒有用力按摩,出血量可能會因此增加。

▼儘早活動,預防血栓性靜脈炎

在孕晚期或產後容易出現「下肢深部血栓靜脈炎」,而剖宮產的媽咪則更容易發生。容易引起此病變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遺傳(家族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不能早日下床活動、年齡較大、多胎、經產婦。

剖宮產的媽咪在下床活動前可以用收腹帶綁住腹部,這樣走動時不會因為拉扯而引起傷口疼痛。

▼清淡飲食,避免嘔吐或腹脹

剖宮產的媽咪由於麻醉藥和術后止痛劑的使用,使得媽咪腸蠕動不好,容易引起嘔吐或輕微的腹脹,這些不適癥狀較容易發生在產後24小時內。如果噁心在加上腹脹,無腸蠕動聲音,而且沒有排氣的現象,就要注意到是不是發生了腸梗阻。這種情況下,一般禁食,輸液即可。

排氣后,第一餐以清淡簡單為宜,如稀飯、清湯,不宜吃得太飽,若無任何腸胃不適,則可在下一餐恢復正常的食量;如果要喂母乳,可多喝些清淡的湯,並多喝開水。

▼及時排尿、排便,預防尿路感染、便秘

一般手術后24小時左右拔掉留置的導尿管。拔掉尿管之後媽咪要儘早喝水,3-4小時內儘快排尿,確保排尿通暢,否則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卧床時小便可能不容易解,應下床去廁所,如果解不出來,醫護人員就會採取聽水流聲或者用溫水沖洗外陰的方法來刺激排尿。

產前有痔瘡的媽咪,排便可能會更加困難,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告訴醫護人員,請醫生開一些幫助排便的藥物,如開塞露等。

▼側身餵奶,避免拉扯傷口

媽咪一般在產後1-4天就開始正常泌乳,提倡進行母乳餵養。但是剖宮產的媽咪因為傷口疼痛從而降低餵奶的意願,其實只要在術后將寶寶放置於媽咪的旁邊,側身餵奶即可,如此就可以減少傷口因拉扯而產生的疼痛不適。

▼密切觀察惡露,及時發現不正常出血

無論自然產還是剖宮產,產後都應該注意觀察惡露量。產後惡露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紅色惡露

產後第一周,惡露的量較多,顏色鮮紅,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塊和壞死的脫膜組織,稱為紅色惡露。血性惡露持續3-4天,子宮出血量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變為漿液惡露。

漿液惡露

漿性惡露在產後一周至半個月內,血液量減少,較多的是壞死的蛻膜、宮頸粘液、陰道分泌物及細菌,使得惡露變為淺紅,漿液性惡露持續十幾天左右,其中的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增多,使惡露變為白色惡露。

白色惡露

在以後的半個月至三周里,惡露中不再含有血液,裡面含有大量的白細胞、退化蛻膜、表皮細胞和細菌,使得惡露變得粘稠,色澤較白,所以稱為白色惡露。白色惡露一般持續三周乾淨。

如果發現陰道大量出血,出血量超過月經很多,就應該及時通知醫護人員。一般來講,惡露10天內會從暗紅色變為淡黃色,2-3周會停止,如果超過4周還有暗紅色的分泌物,一定要看醫生。

▼注意傷口,及時發現感染

一般而言,剖宮產的傷口不太會感染,不需要每天換藥,媽咪只要保持傷口乾燥,不要沾到水,直至拆線即可。不需要拆線的傷口,注意局部有無紅腫硬結,有無滲水流膿。

————————

歡迎關注雜誌優選,為您帶來更專業的孕產及育兒知識~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