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引香,成就自性以愛眾生

編輯/普香 文、圖/張良偉

近年來,沉香已經成為高端人士的最愛,不論是居家擺設營造氣場,或是三五好友雅聚品茗時,焚一炷香以清心澄慮,儼然是宋代文人時尚風流的重現。

然而,在沉香的諸多用途之中,最重要的是引發自性之香。也就是說,當我們焚香膜拜時,絕不是為了祈求神天菩薩的護佑,而是藉沉香滌盡俗慮,讓我們的意識漸漸能穿越現實世界的藩籬,進入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無分別之境。雖然不容易,畢竟古來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卻如麟角 ;但是既生而為人,如不求道,就會淪陷在吃喝拉撒、飲食宴樂的泥淖里,喜怒憂思悲恐驚,輾轉輪迴,永無出脫之日。而所謂求道,倒也不是為了要超凡入聖、成佛作祖,只是為了活得清楚明白、出入無礙。因此,沉香歷來都是求道者從此岸到彼岸的渡河之舟,自然受到世界各大宗教的高度重視。

至於一個求道者在意識的提升轉化過程中,沉香如何在關鍵時刻助其一臂之力?以我個人練功四十年、傳藝授課三十餘年的經驗,最貼切的說法是,我們可以藉由沉香來提振、喚醒自己的情緒能力。

生而為人,我們天生具備各種能力,例如記憶力、思考力、行動力和表達能力 ;人身五臟六腑更有匪夷所思而又精確無比的功能作用,如 :脾胃系統的消化能力、免疫系統的防疫能力,腎臟的血液透析能力、肝臟的解毒能力……此外還有攸關生命質量與生命表現的情緒能力,也就是西方說法的 EQ。

除了情緒能力之外,其他能力都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鍛煉增強,儘管目前滿天下的心靈產業都聲稱自己掌握了情緒能力訓練的要旨,但我認為,如果不能先釐清情緒的來源,多半就只能動到情緒的表層,甚至造成更深的逃避、掩飾或代償反應,所謂「地獄門前僧道多」,就是這麼來的。因此,所謂的情緒能力,絕不是對各種生而有之的情緒反應進行壓抑、控制的能力,而是從情緒產生的根源處,予以疏導、釋放,甚至轉化。

要知道,眼耳鼻舌身意將接收進來的訊息傳送到大腦,產生了感知,如果這個感知只是停留在感知層面而不作任何響應,這個感知就不會刺激內分泌、產生情緒。就像颯颯秋聲、冷雨敲窗,只是季節變換的自然現象,但在詩人墨客筆下就有了身世飄零、人生無常的感嘆。這是因為詩人墨客的內心本來就潛伏著傷春悲秋的元素,一旦遇到相同頻率的激蕩,天雷勾動地火,就會促成內分泌的改變,產生某種情緒。再有一例,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絕大多數人無法控制甜食的誘惑,除了是某種基因變體的影響,更久遠的成因是遠古時期當人類還靠採集維生時,要能一次采足糖分足夠的食物是很困難的。類似這樣長期潛伏在基因里的生存恐懼感,造成很多我們無法細究、更無法主導的情緒反應模式,所以對於這些生而有之的情緒反應,不需要控制,只需要覺知 ;覺知就像太陽的光照可以破除陰霾。

這種覺知能力的訓練,我認為必須從身體訓練入手,才會具有真實的覺照力量。其間的因果關係,又跟身體筋膜組織藉由熱能產生的訊息傳導功能有密切關係,限於篇幅在此先不詳述。總之氣機導引功法強調以細膩深層的動作跟自己的身體對話,並非感性的虛言,而是有一套確實可操作的生理機制。所以,我們要徹底清理盤根錯節在情緒底層的意識習氣,就要讓大腦訊息可以透過全身每一個筋膜組織準確傳達 ;而沉香就是在身心交互作用的狀態下,扮演連接與催化的功能,讓身心都不受意念的影響,身體更容易放鬆,心更容易放空入靜。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藉沉香來訓練內分泌的恆定,甚至更進步,透過內分泌來喚醒某一種情緒,並且藉這個情緒,散播感染力。

在訓練過程中,我們是一步一步先透過百日築基的身體空間開發,再依序進入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訓練 ;沉香則從最開始每日十五分鐘養成靜坐習慣時,就用來訓練鼻根呼吸,取代鼻呼吸。及至下丹田功夫漸深,到了中丹田的鍛煉,就要藉沉香來訓練內分泌的恆定,用沉香可以和某種情緒產生鏈接的功能,幫助我們熟悉是怎樣的內分泌狀態,會產生慈悲、愛、感恩等情緒,日後我們便能透過啟動內分泌,而啟動由衷的慈悲、愛與感恩。那是一種無遠弗屆的感染力,因為大公無私,心中無我,只有眾生。但願我們共同努力,可以稍稍扭轉人心的頹勢,也以此寄望於普天下的沉香愛好者 :存善念、行善事。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