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父母湊合一輩子的婚姻,我沒有勇氣告訴他們…

近期接到大量對相親沒有進展而焦慮的個案。我想了想,大概是年關在即,回家又要面對父母逼婚吧。

這個年代,我們還是註定未婚未育就要充滿羞恥感嗎?如何破解?

我講個自己生活的案例。今天在婆婆家,婆婆語氣平穩但充滿不甘心的問我:

開誠布公的說,你們結婚五年了,但是你們的成果是啥?要孩子吧,沒孩子;要說犧牲孩子專門打拚事業吧,你倆也沒有啥值得說的成就;要說沒有成就但是攢到錢了,也行,你們在北京房子也沒有。這樣沒有著落的生活,我就是想不通圖啥啊!

坦白說,當時我雖然語氣平穩,但是還是較勁了一下,表示自己也想不通為什麼人一輩子非要過得這麼「用力」,總得證明些啥才行。看婆婆的反饋,似乎還是沒有搞明白。所以我倆不約而同的轉移了話題,聊了些家長里短(哈哈,機智的我~)。

Advertisements

在回來的路上,我琢磨:我並不是那種對生活沒有期許的人,難道真的沒辦法把自己的追求說清楚嗎?接著,我意識到,根源在於我沒法氣定神閑的在爸媽面前肯定自己「精神成果也是成果」啊!

在整個社會強烈的「唯物主義」氛圍下,我的幸福感——跟人相處感到自在、獨自相處感到滿足、跟先生能自由表達所有的想法和意願、做的事不給錢也樂呵呵、生活中有大把的自由時間……

所有這些,如果沒法通過得個「2017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獎」的證書,或者化現成錢或別的物品,或者展示一下讓他們看看,我似乎就沒有信心向長輩證明它們真的存在,而我投入了許多的精力來修得它們。如果當時我能心安理得的跟婆婆陳述,我的這些精神感受是什麼,對我有多麼重要(雖然對方也許仍舊無法理解),未必對方就不會接受。這樣我們就互相拓展了對生命的理解,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

Advertisements

這也是我大多數女性們遇到的問題——面對父母湊合了一輩子的婚姻,我們沒有勇氣告訴父母:我有一個和你們不同的婚姻觀,我盡自己所能讓自己過的幸福,我要找到一個能精神上互相理解和支持的人,我堅決不做男人和孩子的附屬品,否則,我不結婚。

我們害怕自己扛不住父母的冷嘲熱諷或悲觀絕望,

我們害怕自己失去父母的支持,

我們害怕自己根本做不到。

所以,第一個抗壓心法,就是面對上一輩的強大氣場,在內心做一個決定:如果我不想過和父母一樣的生活,我就不能採用和父母一樣的婚姻觀。如果我的精神需求比父母多,我對個性化的需求比父母多,我就不能用物質標準或是「你看看人家都生孩子了」的他人標準來指導自己的婚姻。之後我們是忍著也好,講道理也好,發脾氣也好,我們都更明白自己在堅持什麼,又在拒絕什麼。這很重要。

常常我們感到無法面對父母,是我們解釋不清為什麼這段相親或戀愛不行。加上近幾年心靈領域的一個說法:所有的事情都和自己有關。所以我們掉進一個誤區:戀愛失敗,一定是自己有問題。抱著這份自責,父母問什麼都先啞了火。

在絕對層面上,這句話是在說,我們遇到什麼樣的生活境遇、戀愛對象,都源於我們自己。西方現代心靈學把它叫做「人生課題」。

比如這輩子若是需要修獨立,就會遇到控制型的戀愛對象來讓我們體驗依賴有多麼大的苦果;東方傳統智慧把它叫做「業力」,比如我們有自我的習性,我們就會經受「求不得」的苦,對方總是給不到自己想要的。

在相對層面上,這句話是在說,我們如何面對和選擇,決定了事情的質量。

如果你選擇了一個「上進」的人,那就要接受這個人更在意成就而不是關係,或者讓自己成為他成就的一部分(比如和他一起打拚,或者把戀愛、家庭經營的很「有面兒」),而不是總是鬧人家不陪你。

如果你後來明白自己不是個打拚、經營型的人,願意舒舒服服享受生活,那就承認自己之前並不了解自己,然後調整擇偶標準,重新尋找適合自己的人。

換句話說,這句話的關鍵不是你做足夠多的改變,所有的事情就會如你所願,而是你要看清自己、他人、客觀情況的本來面貌,然後做符合你內心真實需求的選擇。

更具體來說,了解你自己,了解對方,了解客觀情況,比先確定自己怎麼做才能維持關係更有效。

舉個例子。之前遇到一個非常通情達理的姑娘(當然也就非常喜歡找自己的問題),相親三年中有個男生始終和她斷斷續續有聯繫,但是因為她自己覺得不合適,並沒有開始戀情。最近男生又聯繫了她,她決定試一試,原因之一是:他等了我三年,我覺得他心裡肯定是喜歡我的。然而只要一相處,對方明示暗示威逼利誘的要訂婚,她覺得很不舒服,所以心裡就開始打架。

哪裡出了問題呢?

如果我們多結合一下客觀事實,就可能得出這樣的猜測:

三年一直聯繫你,說明對方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所以想留下一個機會;對方最近聯繫你,也可能是他近期很急迫要結婚,你性格溫和是最有可能攻破防線的那一個……有許多客觀原因有待考察,如果我們認定這就是對方喜歡自己的表現,那就容易看錯人。

再退一步,主觀上對方也許真的對自己有感覺,那和我們是否接受這個感情,完全是兩碼事——這個人的家庭關係是怎樣的,處理衝突的方式、金錢觀、對婚姻的看法等等是否和自己同頻,都需要考察。

如果我們女性沉浸在這樣的教育里:你做好了***,別人才會喜歡你,就會讓自己在關係中變的想要討好所有人,無法培養出一個客觀的格局。

看清別人喜不喜歡不完全是自己的關係;如果我們一直都被洗腦:如果失去了這一個,也許就不會碰到那麼愛你的了,就會讓我們錯誤的認為自己需要依賴別人才能得到愛,無法培養出在關係中真正的自尊;如果我們不了解一點點心理學,我們對對方的看法就非常容易有偏差。何況,在我諮詢的許多姑娘心裡,根深蒂固的認為別人對自己好是一種「恩情」,是需要回報的,所以把自己的愛情拿來還債。

所以,第二個抗壓心法,是和父母親多分析些對方的為人、交往的客觀現狀。

我們這一代比父母親多出來的,恰恰是年輕的時候就有機會通過接觸心理學來了解婚姻家庭。如果你讓父母明白你是經過成熟思考、獨立判斷的,他們多少也會放心點。當然了,有少數父母就是覺得你太年輕什麼都不懂,那還是那句話:對方喜不喜歡自己,不完全和自己有關,哪怕是自己的父母。

以上,就是杜瀟婷老師的春節單身指南。新年愉快咯!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