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的禪秘要法第一

禪密要法》。我們大家學佛、修道,不管你走哪種,為什麼沒有效果啊?第一是陷入身見,這個身體的麻煩……心法我們先不談,我們現在人生活著,一天到黑最大的麻煩就是老子的話,我之所以為我累者,「為吾有身」,有這個身體。你看,我們一天多少麻煩,都是為了這個身體。之所以不能成道,身體的障礙是第一步。譬如大家打起坐來,絕不能忘身。那麼,這個身體的障礙,(是)因為不能忘身啊。所以說證到空,你心想空,在那裡空不了的,身體空不了,它的感覺,一下天氣冷了會冷,熱了會熱,這個身體沒有辦法控制。

所以《禪密要法》先空此身,身怎麼空?我們曉得,身之所以難空,就是佛講的五陰裡頭的色陰最難空。譬如,我們大家都會念《心經》,心經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就是這個色法空不掉啊,這個身體。你們大家都在打坐,都在練打坐,哪個把身體空掉了?你們敢說一句大話,說我空掉了,做到嗎?有人做到沒有?做不到啊。你們所謂打起坐來,不但空不掉啊,(還)在加,大家都在加,打起坐來報告:「哎呀,老師啊,我覺得那個氣脈,這裡……任督二脈,到這裡了……哦,到這裡了……」報告了半天都在身上搞嘛,對不對啊?那不是在搞佛法,就是為了練身體。

練身體很好,你看我們現在在座的蔡先生,身體打坐坐得很好,工夫也做得很好,他就是個證明——《論語別裁》也是他記錄的,記錄得很好——生龍活虎的,這幾天病了,病了以後天天躺著睡覺,我說:「你起來打坐,坐不住了?」「對,坐不住了。」好了,此身四大一病,你打坐(都)坐不住了!

再說,我在醫院裡送了很多老朋友走路的,很多學佛的老朋友走路……最後躺在病床上,我看他快要走了,我說:「你念佛嘛。」「念不起來啦。」我說:「念不起來?你會講話?」他說:「是啊,你問我,就會講啊。」我說:「念佛呢?」「念不起來啦。」這是個什麼道理?你念不起來,還可以跟我講話。那叫他「念念阿彌陀佛,好不好?南無

阿彌陀佛。」「不曉得,不會念了。」他又聽到。

你以為念身……你們普通這個修持抗得住生死啊?扛不住的。色、受、想、行、識,一樣都沒有了(liǎo)。你不要以為自己現在打坐啊、做工夫啊,氣到哪裡了……哎呦!密宗、道家那一套工夫都會,早晨起來又是八段錦、又是太極拳、又是瑜伽術,哎呦,全趟工夫,好像好得不得了。對不住,有一天你真病倒了以後,你一樣都用不上,一點都沒有用!一點方法都幫不上你忙!還是念死,呵……

所以,關於念是怎麼念,大家還沒有搞清楚呢。

所以這一次,從智法師他們再提出來要求,要我非講不可,因為原來我給他講白骨觀這些,他一邊聽一邊反感:我們走大乘路子,還走這個小乘啊……他不聽,哎,這個沒有意思,我要修就走大乘,菠菜(般若)啊、蒸魚(真如)啊,都端上來了,再不(然)唯識啊、法相啊、唯心啊、唯性啊,都拿上來了,他不聽啊!現在他多年修持(下來),曉得這個東西厲害了。

所以我說「你懂了嘛,就不要再講了。」「不行不行,我懂了,很多人(還)沒有懂,你無論如何要再講……」我說:「不行了……」那麼他要求幾次,後來我想想也對,有個道理。所以,這一次正式跟大家講這一面,就這面就要大家了解,此法門就是教我們真正如何解脫五陰,解脫這個身心的法門,真正證果的法門。

那麼,真正解脫五陰,真正證果呢……我可以說,它包括了密宗,西藏密宗這些氣脈的修法都包括在內。你要曉得,一個人練氣功,修氣、修脈,氣脈是依附什麼而生的啊?依附什麼而有?我問大家一句

話,氣脈依附什麼而有?前面的同學,年輕同學,依附什麼而有?(同學:身體有。)那身體依附什麼有呢?依附骨頭有嗎?還是靠五臟六腑在才有氣脈?有神經(才)有氣脈的路線?對不對?那麼,這個五臟六腑假設壞掉了,還有氣脈嗎?中陰身有沒有氣脈?哦,那不是氣脈……有啊,中陰身的那個氣脈是帶質境,真正的氣脈沒有了。

所以修氣脈,還是依附在肉身上來的。那麼,這個肉身是依附在骨架子上來的,對不對?所以,真一修白骨觀,先把這一部分拿掉了,氣脈自然通了嘛,不要修氣脈已經超過去了。所以,佛傳給我們的法寶是有真法寶留下來,可是一般人不懂,偏要在身體上弄,因此氣脈永遠也修不好。這不是走冤枉路嘛!

那麼迴轉來看看,佛有法寶留給我們,我們自己幾千年來把它當成小乘,把秘密的法寶丟掉了,可惜了!所以,一走這個路,成就的就很快了。因此,它是密、禪裡頭的秘密,也是真的最高的秘密。

那麼,它是以白骨觀等等入手修的,可是呢,它中間包括了三十多步的工夫,包括了這十念法,也有修念佛、念法、念僧的,都有了,一切都成就了。

第三點,真正的佛法……你們都聽過佛學的,佛學不管大小乘的教理,真正學佛是建立在什麼上面?(同學:三世因果。)誒,那個是基礎。真正的修法是建立在三十七菩提道品,對不對?要想成道,三十七……

三十七菩提道品第一步是什麼?(同學:四念處。)四念處四個法門,念身、念受、念心、念法,這四個法門叫四念。(其實)四念處只有兩個法門,身心兩念。所以,只有身心起修,就完成了三十七菩提道品。大小乘不離此法,一切的經典都建立在這一個架子上。

那麼,我們真正修身念處,身體的念處是什麼?身體的第一個反應是感覺。你看那位道友坐在那裡氣脈動了,頭儘管搖,他是被感覺拉起走了,一天到黑在搞感受,被感覺拉起走,他自己不能解脫嘛。你念頭一解脫,我不聽你感覺的!把感覺不理了,它就沒有事了。

身的念處就是感受,心的念處是思維法則。所以,如何了思維法則,是了心;如何了感覺狀態,是了身。身心俱了,佛法成就了嘛,簡單得很!

所以《禪密要法》,白骨觀的修法先是求得了(liǎo)。

再說,大家一修白骨觀,尤其我聽了很多,一提到白骨啊就害怕。哎呀,你們年輕的同學到醫學院看了解剖,回來飯都吃不下去了。所以,我們大家修不好白骨觀,是沒有看過真正荒冢里的死人。你到解剖室里看了以後,你以為修白骨觀就修得好啊?照樣修不好。

我不是講,過去有一位出家的朋友告訴我……在大陸上,幾十年前,他修白骨觀修得啊,在街上走路,看到滿街都是骷髏,都是骷髏在走路,他到這個程度了。他說:「哎呀,那個心境之清凈啊,真是一念不生啊!一點……對世間沒有一點什麼慾望,沒有慾念,清清凈凈。」我說:「後來呢?」他說:「後來啊,久了不行了,縱然白骨也風流啊,哈,白骨也很好啊。」所以他說:「我就不修了。」這是幾十年前。我這位出家的朋友已經死了,也是一位大法師,在大陸上過世了。最近我聽一位朋友告訴我,已經死了。這個話,他跟我講到現在,

(有)四五十年了。他還真修到白骨觀這個境界,但是後面他就不曉得了,因為他沒有學。

白骨觀你真修成功了,以為是醜陋害怕?那才不然,修白骨觀真修成功了,是走到真正的真善美,至美的境界、至善的境界,那才叫做功德圓滿。

所以,基於這許多理由,我們對於《禪密要法》的基礎白骨觀,要有一個切實的認識。

現在,我把前面的,要講這個《禪密要法》的因緣給大家提過了。我們現在好好研究本經,希望這一次啊,我們在坐的道友們、朋友們,至少大家身心……最好大家能夠證果、成道,至少嘛,能夠修得自己健康長壽。

有病的朋友在這個時候啊,真要做白骨空觀,把白骨都化了,身體都沒有了,完全無我。《禪密要法》下面有空觀,跟虛空在一起。然後你覺得自己的身心化了,就是一片無雲,青天無點雲的那個境界,這個虛空即我,我即虛空,身體沒有不好的;真的念到這樣,修到這樣的定境,沒有不好的。

念空,這個空是有相的,不是無相,是青天無片雲,萬里晴空,不能有別的,一點渣滓都沒有。

縱然就是這個身體化掉了、走了,也是無疾而終,清明自在。況且,修到真的空境界的話,這個身體暫時走不了,要它留形駐世就可以留住的。

所以,講到白骨觀,因此我們要插一首詩,很有意思,提到白骨觀,唐伯虎有首名詩:

悵悵莫怪少時年,百丈遊絲易惹牽。

何歲逢春不惆悵,何處逢情不可憐。

杜曲梨花杯上雪,潮陵芳草夢中煙。

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

老后思量應不悔,衲衣持缽院門前。

「悵悵莫怪少時年」,這個「悵悵」是形容青年人,你們台灣話或者廣東話講一個女孩子、一個女人,很潑辣的叫「悵家婆子」,就是這個「悵」,悵少年是那個年輕小太保,就是悵,很悵。所以,台語啊、廣東語啊都保持有古代唐朝的音。「悵悵」就是年輕人蹦蹦跳跳的,不要怪他,「悵悵莫怪少時年」,……這個時代的這一批少年。

「百丈遊絲易惹牽」,現在是唐伯虎老年、晚年的時候,「百丈遊絲」,這個老年啊,很多的煩惱,容易牽著很多的煩惱,「百丈遊絲易惹牽」。「何歲逢春不惆悵」,年紀大了嘛,看到青年人……沒有歡樂了……這個不管了,都看懂了。下面兩句,「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

……就認為前生也是修行來的,因為他也曉得有白骨禪這個名稱,這個白骨禪給他用到文學詩句上,用得很美,「公案三生白骨禪。」這個唐伯虎畢竟是……你看後面兩句,「老后思量應不悔」,老了,迴轉來想想,也沒有什麼後悔的,「衲衣持缽院門前」,穿個和尚衣托缽,站在院子的門口……你們看到吧,這首詩還蠻不錯的,唐伯虎是明朝的詩,都是白話體的,跟唐詩比差得很遠,但是有明朝的風格。

實際上唐伯虎啊,前面看到的都對,「前程兩袖黃金淚」,我們在座的老朋友們都有這個感觸,前面的輝煌一時,大家帶兵的、政治的,都搞過的,唉,現在想想,都過去了,老了,「公案三生白骨禪」。後面唐伯虎啊,到死還風流,「老后思量應不悔」,哎呀,沒有什麼的!「衲衣持缽院門前」,你以為穿和尚衣持缽呀?嘿,所以你們讀書不多啊,你就不會懂詩了,這個是什麼事呢,是一個典故。

這是唐末,唐朝末年有個宰相,叫做韓熙載,這位風流宰相的太太多得很,年紀大了的時候,太太太多了——政治環境、國際環境變了,就是南唐的時候,就是南唐李後主前後這個階段,看看南唐也靠不住了,很灰心。結果乾什麼呢,晚年自己就玩,玩到什麼程度呢,自己故意穿一件和尚衣……宰相府邸很大了,那麼小太太們每一個有一棟房子,有一棟院子,他自己穿個和尚衣在小太太門口化緣,自己玩的,「衲衣持缽」是這樣。(文獻記載:韓熙載每到這個時候,他就會換上破衣爛衫,裝成盲叟模樣,手持獨弦琴,令門生舒雅執板,敲敲打打,逐房向諸伎乞食。---三校注。)

所以,蘇東坡後來也有這個詩,「欲教乞食歌姬院,猶勝雲山補衲衣。」蘇東坡的名句。就是說,他跟唐伯虎都一樣,老了也不肯修道,就是拿個缽到舞廳裡頭、到歌女前門口一站,去化緣討飯吃啊,還比那個在山上的和尚啊,自己破了衣裳,還在那裡縫啊縫啊的可憐相(強)。他講,我們的風流史還是值得的,呵,唐伯虎也是這樣,「老后思量應不悔,衲衣持缽院門前。」

所以,大家(因)不懂文學,看看就說:哦,唐伯虎晚年也想修道,也想穿和尚衣托缽在寺院的門上……那不是寺院啊,是歌姬院的門前啊。就是蘇東坡的「欲教乞食歌姬院,猶勝雲山補衲衣。」文人的風流,到死啊,縱然白骨也風流,叫做至死不悔,呵,那多得是。這是關於白骨禪,順便提唐伯虎用過的一句名句。這兩句倒很好,我們採用他這兩句好的,「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你們真做到這個就好了。

這是由白骨禪順便想到的,這個法門很嚴重,這一次我們完全根據經典來講。不過,我不希望大家……有幾位同學好心,約他的親戚、朋友、哥哥……我講過了,這一次講這個《禪密要法》不公開講,要大家真要修持的人來聽。因為我們講一個東西……你說,那與其少數人聽,(不如)大家聽——沒有用啊!你假設不是真實講修持的,你聽了做佛學聽,沒有用的,千萬注意啊。所以,不要隨便介紹人,到此為止了。

那麼,我們現在講本經。這樣,我們分工合作,你來念好不好?念到一段要講的,我來講,試一下這個方法……

同學念:

禪密要法 經卷第一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等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五百大德聲聞。舍利弗。大目揵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等。

爾時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訶迦絺羅難陀。聰慧多智。來至佛所。為佛作禮。繞佛七匝。爾時世尊。入深禪定。默然無言。時迦絺羅難陀見佛入定。即往舍利弗所。頭面禮足。白言。大德舍利弗。唯願為我廣說法要。爾時舍利弗。即便為說四諦。分別義趣。一遍乃至七遍。

時迦絺羅難陀。心疑未寤。如是乃至遍禮五百聲聞足。請說法要。諸聲聞等。亦各七遍。為轉四真諦法。

時迦絺羅難陀心亦不寤。復還佛所。為佛作禮。爾時世尊。從禪定起。見迦絺羅難陀頂禮佛足。淚如盛雨。勸請世尊。唯願為我轉正法輪。爾時世尊復為廣說四真諦法。一遍乃至七遍。

時迦絺羅難陀猶故未解。五百天子聞佛所說。得法眼凈。即持天華以供養佛。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因迦絺羅難陀比丘。快得法利。見法如法。成須陀洹。時迦絺羅難陀聞諸天語。心懷慚愧。悲咽無言。舉身投地。如大山崩。即於佛前。四體布地。向佛懺悔。

我們研究這一段佛經的文字。第一點,這個《禪密要法》不是後來集的……這是一本經典,是經典的記載。

就是說,佛在那裡說法,這一段我們不要講,都看懂了。那麼,當時有佛的基本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這是佛的常隨眾的弟子。有一點要注意啊,除了這個基本弟子以(外),還有「五百大德」,就後來佛教里說的五百大阿羅漢,五百羅漢。那麼,這五百大阿羅漢都是得道的,那麼佛的十大弟子裡頭,得神通的目連啊、禪宗祖師迦葉啊、摩訶迦旃延等等都在坐。

那個時候有個佛的弟子,叫做摩訶迦絺羅,這一位是佛後來有名的弟子。這位弟子是什麼一個性格呢?聰明,「聰慧多智」,這是個重點哦,這位弟子並不笨,聰明得很,智慧又高,學問好知識高。問題就出在他身上,又聰明,學問又好,知識又高,就不能成道。注意呦,呵,越聰明、越能幹,知識越高、思想越多、本事越大,越不能成道。所以,迦絺羅就是犯了最嚴重的……這要點啊,「聰慧多智」。

他到了佛這個地方,向佛頂禮。第二個要點,我們看到,佛這個時候是幹什麼?入定,佛法真正的修持方法是禪定、入定、得定;佛法的不共法就是慧,智慧的開發。所以迦絺羅一來的時候,佛正在入定,「入深禪定,默然無言」,沒有話講。

那麼當時,迦絺羅看到佛在入定,他向他頂禮磕頭——然後(按)印度規矩,頂了禮起來,圍著這個人走,包圍走七圈,普通走三圈可以,最恭敬的七圈,(這是)當時印度的古禮——磕頭以後起來,繞著佛,就是包圍著佛,轉個七圈。那麼佛還在入定。

他看到佛在入定,就跑到佛的大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那裡,又向舍利弗磕頭,然後向舍利弗講:希望你告訴我佛法的要點。那麼舍利弗跟他講什麼呢?「四諦」法門。

同我們大家一樣,講四諦法門你們聽都不要聽,因為你們太熟嘛,苦集滅道,一考就背得出來,對不對?所以,我們大家也是迦絺羅,聽了等於沒有聽嘛。這個四諦法門你們都會講,恐怕講得比舍利弗還要好一點,還有現代話加上。

「分別意趣」,給他講四諦法門,講了一遍不懂……

你們現在都講了好多遍了,都懂,自己還會講——懂了沒有?沒有懂。所以,真正懂了四諦法門就可以成道了。大家懂了佛學名詞,記得有什麼用啊?!所以,真正懂了四諦法門,不要修白骨觀了,已經證阿羅漢果了。可是大家都是犯了這個毛病,「聰慧多智」,都會講理論,證不到四諦法門的真諦,四諦的這個真諦,這個道的真實,你證不進去!同(舍利弗給)迦絺羅講一樣。

他給他廣說「四諦,分別義趣」,就把中間的道理,「義」就是道理,它的奧妙;「趣」就是所趣的目的,都給他講了。講還不止講一遍,「一遍乃至七遍」,舍利弗不厭其煩的給他說了一遍,看他不懂,再講一遍,講到七遍。「時,迦絺羅難陀心疑未悟」。

這不是同我們一樣,佛學都懂了,是吧?你們在座的哪個不懂啊,你們都上過佛學院,至少這些居士,都曉得四諦,苦集滅道叫做四諦。 他同你一樣,都懂,心裡聽了這個,沒有開悟。於是,這個老師舍利弗,佛的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給他講了七遍四諦法,他沒有開悟。所以他去拜「五百聲聞足,請說法要」,就拜這五百羅漢——全體就叫僧伽,僧團。等於有人來向大乘學社的你們全體出家人頂禮,請你們集體地給他講,請說法要。那麼,當時這些聲聞阿羅漢們也給再說七遍「四真諦法」,苦集滅道——其實說了等於不說,舍利弗講得已經比他們高明,一樣了。

「時迦絺羅難陀,心亦不寤」,五百羅漢都同時傳道給他,他還是開悟不了。那麼又回到佛那裡,頂禮求佛。剛好碰到佛出定了,看到迦絺羅跟他哭,「淚如盛雨」,自己哭啊,哭的……我怎麼那麼……他們給我講……——其實,他不是那麼講了:他們給我講的我都會講啊,苦集滅道。你說這個就會證道,我實在證不過去嘛!開悟不了嘛!同我們現在一樣。所以哭得「淚如盛雨」,下大雨一樣下來,就叫:佛啊,你再給我講。佛又給他講四諦法門,講了七遍。

你注意,四諦法門,小乘大乘學佛的第一步,苦集滅道誰都會講,可是誰也沒有證得。佛親口給他講了,迦絺羅還是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啊,你們真是只有這一點啊,只有苦集滅道這一點?給我翻來覆去,連佛也那麼講……所以他不信啊,不能開悟啊。

當時,有「五百天子」,聽佛給迦絺羅說法,大家就得到「法眼凈」。法眼凈,就是什麼是真正的正法,什麼才是真正的佛法,分別得清楚,看清楚。這個是魔法、這個是邪門,這個是什麼東西,這是屬於什麼學問的……所謂得了法眼凈的人,世間一切法、出世間一切法,到他眼睛一看,頭腦一了解就清楚了,所以叫得法眼清凈,就分別得清楚。

所以,五百天子在旁聽,佛根本無意給他們聽的,是給這個弟子說的,(結果)他們得了法眼凈了。所以,這五百天人拿「天華以供養佛」,跟佛講:真難得啊!因為你老人家給迦絺羅難陀比丘說這個四諦法,他如何我不知道,我們今天已經得了法眼凈,證得了初果羅漢,得「須陀洹」果。你要曉得,證果並不一定出家哦,這五百天子是在家的哦,是天人。他說我們已經得了須陀洹果,那麼,就感謝佛。

那麼,迦絺羅難陀在旁邊一聽難受了:這個主角是我嘛,佛給我講,哎,我嘛聽不懂,他們五百人,旁邊揀便宜揀走了,說得了初果,這是什麼道理?所以他越聽越難過,「心懷慚愧」,難過了,「悲咽無言」,很悲啊,痛苦,痛苦得講不出話,就把自己「嘭」跳起來跪在佛前面,「舉身投地」,整個身體就趴下來,「四體布地」,向佛懺悔。那麼,是這樣一個情形。

你看這一段經文的記載,像小說一樣。就是說,迦絺羅難陀又聰明,學問又好,就是不能成道。那麼,向舍利弗問法、向五百羅漢請法,乃至(請)佛說法,跟他講的都是四諦法門。四諦法門,不要說迦絺羅,我們大家學佛的學生都聽過嘛,也同他一樣,不能成道,這是什麼理由?

這個就是我們今天大家一般學佛者的一個真實寫照,大家都是一樣的,光聽經,什麼經、什麼法都來喲、都聽啊,管它顯教、密宗、基督教、天主教,只要能夠對我生財的都來啊——你們大家學法的都是這個心理嘛,做生意嘛,只要對我有利的都來,結果還是不能成道。

(我們先休息一會,有茶,準備的有茶。)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