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醫骨傷科從業者的臨床筆記——腰扭傷治療驗方

歡迎關注,閱讀,收藏並轉發!

中醫、中藥、方劑、腧穴、古籍搜索瀏覽利器,中醫人的掌上知識庫!


急性腰扭傷

癥狀:腰部劇烈疼痛、腫脹、無法活動、甚至不能下床。

原因:彎腰、轉腰、提重物施力不當。外治:

  • 敷藥法1

材料:羌活7錢、川芎7錢、薑黃7錢、當歸7錢。

用法:將全部藥材研成末,分4次,調水如糊狀敷於患處,紗布蓋住,以透氣膠帶固定, 1日換藥1次。

  • 敷藥法2

材料:血竭、生蒲黃、黃柏、紅花各5錢、赤芍、蘇木各4錢、孩兒茶、白芷、木香、玄胡索、海桐皮、乳香、沒藥各3錢、冰片2錢。

用法:全部藥材除冰片外,全部烘乾,研成細末再混入冰片調均勻,要用時加溫開水調成糊狀敷於患處,再用紗布及繃帶包紮, 1日換藥1次。

四肢扭傷--羌活、川芎、薑黃、當歸各20,研細末、分四次調麵粉如糊狀,外敷,每日換藥一次。

Advertisements


雜論:

【龔志賢文集】閃挫腰痛:蔥白、鮮生薑、酒糟各適量,搗爛如泥、敷痛處。

【成大權得心應手祕方選103】傷筋--化筋散: 當歸、赤芍、乳香、木瓜各6,紫金錠、芙蓉葉、金果欖各10。研細末,醋調敷患處。

【劉壽山正骨經驗】

另方:去紫金錠加地鱉蟲、紅花、血竭、自然銅、公丁香、沒藥、蘇木。

【軟組織損傷治療】傷筋--外敷:馬錢子、梔子、沒藥、生草烏,各等分,馬錢子加倍,研粗末,燒酒浸,外塗患處。

【黃河醫話】傷筋--新傷膏:生川烏一兩五錢、生草烏、甘松一兩、乳沒、紅花、白芷五錢、當歸、樟冰、血竭、山奈、香附、母丁香、官桂、牙皂、細辛。扭傷敷:水調膏;黃柏100、鍛石膏80,研細末,水調成糊狀,攤於紗布外敷患處,可消腫、散結、止痛,用於痄腮、紅絲疔、扭挫傷、瘀腫塊。

Advertisements

【北方醫話】扭傷--羌活、薑黃、當歸各20,研細末、分四次調麵粉如糊狀,外敷,每日換藥一次。


【龔志賢文集】注意

1、 腰扭傷緩解后就應加強鍛煉,推薦小燕飛及橋,增強背肌強度以支撐重力負荷,以免反覆腰扭傷。

2、 經常腰扭傷以搬運重物或是有嬰幼兒的媽媽,因為施力時重心離軀體中心過遠,使得肌肉負重力超過太多,所以應該蹲下來彎腰取物或是抱小孩然後再起立。

3、 工作關係經常搬提重物就要穿戴工作腰帶來護腰,孕婦因重心偏離所以也有護腰保胎帶的設計,這些都是必要品以防腰背受傷。

4、 四肢經常扭傷者,有時也會出現在青春期的高大同學身上,如果此時快速長高,腎氣不足以完全補給長高過程的腎氣消耗, 則無多餘之腎氣以濡養筋骨, 這時會一年到頭的扭傷腳踝或是膝關節,這並非不適應龐大身軀的共濟失調,應以內治處理為宜,才是根治之道。


急性腰扭傷一針療法取穴:

是針灸臨床中的常見病,是腰部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或合併小關節損傷。急性腰扭傷多見於青壯年。主要因肢體超限度負重,姿勢不正確,動作不協調,突然失足,猛烈提物,活動時沒有準備,活動範圍過大等。一旦出現腰扭傷,患者立即腰部僵直,彎曲與旋轉陷入困境,疼痛劇烈且波及範圍大,肌肉痙攣,咳嗽或打噴嚏會使疼痛有加,難以行走,有的患者尚需家屬攙扶,或抬至附近醫院急診。X線檢查可見脊柱變直或有保護性側凸。

一、針灸對症治療

1脊柱兩側扭傷,痛點在一側,位置在腰1至腰5棘突旁開一指處,轉側痛甚:取對側手三里

手三里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亦稱三里。屬手陽明大腸經。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深支,橈側返動、靜脈的分支。主治肘臂酸痛,上肢不遂,齒痛,頰腫,瘰癧,腹痛,吐瀉,腰背痛,及消化性潰瘍等。

2脊柱正中扭傷,痛點在腰椎棘突間,彎腰痛甚:取人中

人中

在鼻下方、唇上方的皮膚縱溝(鼻唇溝)。古人認為望診此處以診察膀胱和子宮(即子處)的疾病。穴位名。位耳唇溝的上1/3處與中1/3的交界,屬督脈經。

3腰骶關節損傷,痛點在正中,咳嗽痛甚:取雙后溪

后溪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陽小腸經。輸(木)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督脈。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第5掌指關節后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布有尺神經手背支,指背動、靜脈及手背靜脈網。主治頭痛項強,落枕,目赤腫痛,耳聾,耳鳴,鼻衄,癲癇,瘧疾,黃疸,盜汗,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攣急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4腰部疼痛劇烈,向任何方向的扭動、咳嗽、深呼吸、甚至大小便都能加劇腰部疼痛,肌肉僵硬痙攣,多一側痛甚:取雙腕骨《雜病穴法歌》「腰連腿痛腕骨升」

腕骨穴

腕骨穴是手太陽小腸經上的腧穴之一,在手掌尺側,當第5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赤白肉際凹陷處,在手背尺側,小指展肌起點外緣;有腕背側動脈,手背靜脈網;布有尺神經手背支。主治指攣腕痛、頭項強痛;目翳;黃疸;熱病、瘧疾。操作方法為直刺0 .3-0.5寸。

5脊柱一掌之外,肋骨之下扭傷:取同側太沖

太沖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厥陰肝經。輸(土)、原穴。在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布有腓深神經的分支,足背靜脈網及第一跖骨背動脈。主治頭痛,眩暈,失眠,癲癇,目赤腫痛,脅肋脹痛,黃疸,疝氣,遺溺,尿閉,遺精,崩漏,閉經,滯產,小兒驚風,腳軟無力,以及肝炎,高血壓,精神分裂症等。

6腰扭傷直不起腰時:養老穴或內關透外關

養老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陽郄穴。位於前臂伸側,腕后1寸,以掌向胸時,當尺骨莖突橈側緣上方之骨縫中。另說「陽谷后一寸五分」(《循經考穴編》廣注):「去陽谷一寸二分,行向外」(《針灸集成》)。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尺神經手背支的吻合支,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的末支及腕靜脈網。主治目視不明,肩、背、肘、臂臑痛等。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內關

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在前臂掌側,當曲池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前臂內、外側皮神經,正中神經掌皮支,前臂掌側骨間神經,以及前臂正中動、靜脈和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吐,呃逆,健忘,失眠,胸脅痛,癲狂,癇症,瘧疾,肘臂疼痛,以及休克,心絞痛,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無脈症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7腰骶疼痛。癥狀見腰骶部疼痛,坐下或久坐站起時疼痛加重,甚至卧床轉側不利;檢查腰骶局部無紅腫熱痛,但壓痛明顯:取雙足臨泣。

足臨泣

經穴名。《靈樞•本輸》原名臨泣。《聖濟總錄》名足臨泣。屬足少陽膽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帶脈。輸(木)穴。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跖趾關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分支和足背動、靜脈網,第四跖骨背動、靜脈。主治脅肋痛,目眩,偏頭痛,目外眥痛,乳癰,瘧疾,月經不調,足跗腫痛等。

8腰部疼痛,不可深吸氣:取雙中渚。

中渚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少陽三焦經。輸(木)穴。在手背部,當環指本節(掌指關節)的後方,第4、5掌骨間凹陷處。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手背支,以及手背靜脈網和第四掌背動脈。主治頭痛,目赤,耳鳴,耳聾,咽喉腫痛,手臂紅腫疼痛,以及肘間神經痛等。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9臀上皮神經損傷,臀部壓痛連及小腿:取對側中渚。

二、針灸辯經治療

1.病在足太陽經。損傷部位多為骶棘肌與腰背筋膜損傷,病在脊柱兩側,屬足太陽經經脈所過。其主要癥狀為一側腰痛,俯仰、轉側不利。檢查時可在腰椎橫突間或腰椎外側骶棘肌處有明顯壓痛,局部肌肉緊張僵硬。取對側手三里。

2.病在督脈。損傷多為棘間韌帶損傷,病在正中,屬督脈經脈所過,其主要癥狀為腰椎棘突間疼痛,患者俯仰不利,坐卧、行動均感困難。檢查時在棘間韌帶處有壓痛。取人中穴。

3.病在足太陽與足少陽兩經。損傷多為骶棘肌及臀大肌損傷,腰痛在患側脊外側,連及臀部和大腿(足太陽和足少陽經經脈所過),轉側、俯仰及步行均感不利。檢查時可見一側的骶棘肌及臀大肌有壓痛。取腰痛點或中渚。

三、腰扭傷各部位診斷鑒別

(1)腰肌扭傷:腰部肌肉在脊柱各節段中最為強大,其主要作用在於維持身體的姿勢。坐位或立位時,腰背部肌肉無時不在收縮以抵抗重力作用於頭、脊柱、肋骨、骨盆,不僅控制前屈時身體向下傳達的重力,且能恢復直立姿勢。除側方的肌群外,骶棘肌最易受累而引起損傷。其好發部位以骶骨附著點處最常見,其次為棘突旁或橫突上的腱膜附著處,而位於肌腹中部的撕裂則較少見。

(2)棘上韌帶損傷:棘上韌帶是附著在各椎骨棘突上的索狀纖維組織,表面和皮膚連著,起保持軀幹直立姿勢,以及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腰部棘上韌帶較強大,但在腰5~骶1處常缺如或較為薄弱,而腰部活動範圍較大,故也易造成損傷。

(3)棘間韌帶損傷:棘間韌帶位於相鄰的兩個棘突之間,位於棘上韌帶的深部,其腹側與黃韌帶相連,背側與脊肌的筋膜和棘上韌帶融合在一起,形成脊柱活動的強大約束。腰部屈伸動作使棘突分開和擠壓,棘間韌帶的纖維之間相互磨擦,日久可引起變性。在此基礎上,加之外傷因素,棘間韌帶可發生斷裂或鬆弛。

(4)腰椎小關節紊亂:每節腰椎均有三個關節,即兩個后滑膜關節和一個前椎間盤關節。相鄰椎體上下關節突的關節面相吻合,構成關節突關節,周圍被一層薄而堅的關節囊所包裹,可從事屈伸和旋轉運動,起著穩定脊柱和防止椎體滑移的作用。當腰部突然過度前屈並向一側旋轉時,可使關節突關節間隙變大,滑膜進入關節間隙,直腰時將滑膜嵌住,發生急性腰痛。

(5)腰骶關節損傷:人體上半身重量依靠腰骶間的椎間盤和小關節支撐在下半身上,腰骶部是整個脊柱中負重最大的部分。當脊柱發生屈曲、后伸和旋轉運動時,都作用於關節突關節上,而關節有關節囊、韌帶相連,允許一定的活動,但在過伸時遭到牽拉傷、撕裂和半脫位,導致腰骶關節損傷。另外,腰骶部的異常結構如隱性脊柱裂、腰椎骶化也是誘發因素。註:損傷部位有壓痛點,在棘突兩旁骶棘肌處,兩側腰椎橫突處或髂脊後有壓痛處,多為肌肉或筋膜損傷。在棘突兩側較深處壓痛者,多為椎間小關節所致損傷。在骶髂關節部有壓痛者,多為骶髂關節損傷。


歡迎關注中醫骨科筆記公眾號~:

請關注後點擊樓下傳送門,那裡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內容:

傳送門:

中醫骨科筆記總目錄<=====這個是可以點擊的福利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