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急性期併發症(二)

作者簡介:李向哲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碩士研究生

1、血栓栓塞

由於肢體活動障礙、溶纖維蛋白減少以及凝血因子VIII增加,SCI患者的凝血障礙和靜脈淤血發生風險較高,並且具有較高的血栓栓塞傾向。在損傷后的第1年,患者的深靜脈血栓和肺動脈栓塞發生率各自為15%和5%。並且在損傷后的第2-3周發生率最高,隨後3個月為發生的小高峰期。在慢性期,具有臨床明顯表現的血栓栓塞發生率則不足2%。

2、壓瘡

壓瘡常見於SCI后,並且也是SCI后最常見的長期持續併發症。良好的預防措施應該建立在甄別不同患者發生壓瘡風險的基礎之上。在急性期細緻入微的監視以及預防壓瘡療法的選擇顯得極為重要。

Advertisements

3、異位骨化

異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SCI后常見的不可逆併發症,並且成熟片狀骨常形成於關節旁軟組織內。在不同的研究中,其發生率可達到10%-53%。在SCI後起初的2-3周內,HO就會在損傷平面以下發生。最常見的受累關節為髖關節(70%-97%)和膝關節。存在HO的患者,其關節活動範圍可減少20%-30%,而關節僵硬的發生只有2%-3%。

4、痙攣

急性完全性SCI患者在脊髓休克的同時會出現損傷平面以下的肌肉癱瘓、肌張力降低和腱反射消失。痙攣通常會在SCI后的2-6個月內形成,表現為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加和肌肉陣攣。有多達70%的SCI患者會進展為痙攣狀態。

Advertisements

5、疼痛

在創傷后,處於SCI急性期的患者可經歷一系列感覺變化。急性疼痛通常與損傷同步,並隨著損傷癒合而恢復。慢性疼痛是SCI后常見的頻發失能性癥狀。有多達80%的SCI患者可經歷疼痛之苦。SCI患者也可能會出現感覺性疼痛或神經病理性疼痛,或者兩者同時出現。

為了減少慢性疼痛的出現,應儘可能減輕脊髓初始神經損傷,並預防由於灌注不足、缺血以及細胞凋亡、生物化學和炎性因子改變導致的繼發損傷(二次損傷)。

6、神經-炎症的免疫調節

在急性損傷后,脊髓內的基質金屬蛋白酶(MMP)會表現為過度活躍,並破壞血-脊髓屏障,導致白細胞浸潤損傷脊髓,使神經元崩解。研究發現,外周神經損傷后,MMP-9和MMP-2是參與調節炎症過程和神經病理性疼痛的重要因子。它們也可能參與了SCI后疼痛。早期使用藥物阻斷MMP的作用可使長期神經功能恢復成為可能,並且也可以減少膠質瘢痕以及神經病理性疼痛。

7、合併傷

許多SCI患者在損傷的同時可能還合併有其他身體或器官的損傷,這可能對康復治療效果產生負面影響。最常見的合併損傷包括肢體骨折(29.3%)、意識喪失(28.2%)、血氣胸(17.8%)和影響認知或情緒的創傷性腦損傷(11.5%)

(本文摘譯自:Hagen, E.M., Acute complications of spinal cord injurie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 6(1): p. 17-23.)

看了這篇文章覺得有收穫的朋友,請打賞支持我們辛苦的作者吧!

可以支付寶打賞:[email protected](李向哲)

(本文為【康復醫學網 微信號:cnkfyx】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出處。)

合作投稿QQ/微信號:721786001 (←長按複製)

2016年康復醫學與治療技術士/師/中級職稱考試教材+習題精選+模擬試卷全套3本書

作者: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寫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9月

康復醫學網關注微信號:cnkfyx 有驚喜

回復「解剖」,給你免費讀好書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