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管理血壓——給高血壓患者的幾個建議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表明,2010年中國因高血壓死亡共計204.3萬例,佔全部死亡的24.6%。 高血壓既是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可控危險因素。因此,及時發現血壓變化、正確管理血壓有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死亡率,意義重大。

但是很多患者並不是特別清楚如何正確的管理血壓,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講如何正確管理血壓,希望能給廣大的高血壓患者帶來幫助。

一、不同年齡、性別患者血壓各有千秋

2010年全國高血壓調查結果顯示,城鄉之間血壓差別不大,高壓為130~131mmHg,低壓處於80.3~80.6mmHg。就年齡分佈而言,收縮壓隨年齡增高而上升,舒張壓則在65歲之前隨年齡增高上升。就性別而言,男性血壓水平為126.2/80.4mmHg,女性為124.2/77.5mmHg,男性略高於女性。45歲之前,男性收縮壓高於女性,45歲以後反之;相比,男性舒張壓在各個年齡段均高於女性,此種差別在45歲之後縮小。

Advertisements

事實上,2002年來,無論男性還是女性,我國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均呈上升趨勢,治療率和控制率卻常年處在較低水平。

二、 血壓監測需"三管齊下"、「三大注意」

常用的血壓監測方法有:家庭血壓監測、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和診室血壓測量。

家庭血壓監測在家中進行,可評估血壓的季節變異性和長期療效,對白大衣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有診斷價值,對於兒童、糖尿病、妊娠和腎病患者診斷治療尤其重要。

家庭血壓監測時,有三大注意:

①在起床后1h內進行,通常建議為6:00-10:00 am;②儘可能在服藥前、早飯前測量;③測壓前盡量排空小便,採取卧位。

及時監測血壓情況對評估治療效果非常重要。將上述三種方法有機結合,關注患者24小時血壓變化,了解血壓的晝夜節律,可以幫助醫生和患者更好地掌握和了解血壓的控制情況,對降低心腦血管事件意義重大。

Advertisements

三、切莫遺漏清晨血壓

清晨血壓升高與腦血管疾病關係密切,評估並治療清晨血壓是平穩控制24小時血壓的重要手段,可明顯提高降壓治療的效果。

清晨血壓管理流程:

四、高血壓共病抑鬱、焦慮讓預后「雪上加霜」

高血壓還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基礎疾病和危險因素。相比血壓正常的同齡人,高血壓患者共病抑鬱的可能性增加37%~46%。研究表明,高血壓伴焦慮的患病率為11.6%~38.5%,伴抑鬱的患病率為5.7%~26.1%,伴焦慮和抑鬱的患病率為1.7%~14.2%。

高血壓伴焦慮障礙的主要危險因素:吸煙、體力勞動者、失眠、體質指數> 25kg/m2、高血壓分級 2 級及以上、未規律治療高血壓等;伴抑鬱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女性、年齡65歲以上、服用利血平或含利血平成分的降壓藥、合併糖尿病、低收入、低教育程度、未婚、喪偶或離異等。

五、M型高血壓——心理、情緒因素與高血壓的關係

①心理壓力誘導高血壓:

人情緒緊張時,主要通過腎上腺髓質、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兩個通路實施血壓調節。一方面,緊張刺激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和腎上腺髓質分泌增加,另一方面刺激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使腎上腺皮質激素、醛固酮等分泌增加,使血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主要是皮質醇)和兒茶酚胺水平升高,心率增快,進而引起血壓升高。

下丘腦控制體溫、血壓、饑渴、情感、能量、性活動、睡眠和脂肪代謝。一旦功能失常,可導致各內臟功能、行為暫時或持久變化,產生心因性疾病和心身疾病。交感神經引起血壓升高的機制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小動脈收縮→增大外周阻力→舒張壓升高;靜脈收縮→增加回心血量→收縮壓升高;興奮心臟β受體→心臟收縮力增強→提高心輸出量;激活RAS系統;刺激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肥大;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多使血管平滑肌細胞對兒茶酚胺更加敏感,增加兒茶酚胺的升壓作用。

人憤怒時,由於動脈外周阻力增加,能引起舒張壓顯著升高;焦慮、恐懼時,則心輸出量增加,以收縮壓升高為主。

②高血壓患者的心理壓力更大:

患者一旦確診高血壓后,必須終身服藥,長期監測血壓,無形中給患者增加了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容易導致患者的悲觀、焦慮心理,這非但不利於高血壓治療,還會引發焦慮、抑鬱共病。

現已觀察到,高血壓患病時間越長,患者的焦慮、抑鬱越明顯,反之,高血壓嚴重程度與焦慮、抑鬱病情成正比關係,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伴焦慮、抑鬱的發病率顯著高於其他年齡段患者。焦慮、抑鬱是高血壓發生髮展的獨立預測因子,可影響降壓藥物的療效、臨床預后。

六、關注老年高血壓患者

臨床發現,老年高血壓患者常出現直立性低血壓、直立性高血壓、清晨高血壓和餐后低血壓等,而且血壓波動較大。主要歸咎於老年人壓力感受器敏感性差、血管順應性差等因素。

面對老年患者,臨床醫生應及時評估血壓波動狀況,重點篩查心腦血管疾病、缺血性腎病和糖尿病等,謹慎選擇藥物,密切監測血壓,儘可能避免血壓波動繼發的臟器和血管損傷。

七、給擬妊娠女性的幾個建議

我國孕婦高血壓發病率為5.6%~7.9%,是孕產婦和胎兒死亡的重要因素。相當多的女性在孕前已患高血壓,知曉和治療情況卻不盡相同。

目前建議,擬妊娠女性應行血壓評估,建議先評估易患因素,如精神壓力、環境、寒冷、營養、初產婦年齡(是否小於18歲或大於40歲)以及有無免疫疾病、糖尿病、腎病等。

治療首選改善生活方式,如限鹽、控制體重、飲食調節結合增加體力活動。血壓仍高者,建議在擬妊娠前6個月改用硝苯地平或拉貝洛爾控制血壓,血壓不能降至150/100mmHg以下或伴蛋白尿者,根據《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血壓管理中國專家共識》建議暫緩妊娠。

中國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差、血壓監測不足以及憑感覺吃藥或頻繁換藥停葯現象普遍,推動血壓監測和家庭血壓評估非常重要。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