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築介紹: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等的區別

歐式建築按照時間軸和樣式可以分為希臘式,羅馬式,哥特式,古典主義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維多利亞式等,歐洲建築與國家經濟,文化變化等原因息息相關。下面將進行簡單的介紹。

1希臘式的建築:一般指古希臘式,非常容易辨識,三角形的門楣,下面一根根的希臘柱。

建築代表:帕特農神廟


希臘帕特農神廟

2羅馬式建築:復興古羅馬時期建築特點。興起於公元9世紀至15世紀,是歐式基督教教堂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其中部分建築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徵,是教會威力的化身。

羅馬式建築的特徵是:線條簡單、明快,造型厚重、敦實,典型的拱券式結構。

建築代表:羅馬圓形大劇場,義大利比薩主教堂。

羅馬圓形大劇場

義大利比薩主教堂

3拜占庭式建築:是一種建築的藝術形式,以東正教為背景,公元4-15世紀。拜占庭建築是在繼承古羅馬建築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同時,由於地理關係,它又汲取了波斯、兩河流域、敘利亞等東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築風格。

拜占庭建築特點:普遍使用「穹窿頂」,第二個特徵是整體造型中心突出。建築內部空間與外部立面顯得燦爛奪目。

建築代表:土耳其聖菲索亞教堂

土耳其聖菲索亞教堂

4哥特式Goth:始於對公元三、四 世紀時侵略羅馬帝國的日爾曼/野蠻人之民族的稱呼,而由Goth衍生而出的Gothic ,原用於哥特教堂建築上。它不僅是十二至十五世紀統治著西歐建築的主流建築風格,在西方建築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更是當時教會統治下的中世紀"黑暗時代"(Dark Age)的代名詞。枝幹挺拔的外形充滿了升騰的動勢,而教堂內部裸露著近似框架式的結構構件,筋骨嶙岣,窗子佔滿了支柱之間的整個面積,幾乎沒有牆面,雕刻、壁畫之類無所附麗,極其峻峭冷清的內部空間被巨大的彩色玻璃窗渲染得五色繽紛、光奪眼目∶

這一切都體觀著教會否定物質世界,宣揚"純潔的 "精神生活的神秘主義論說教。德國的科隆主教堂,正是這種棄絕塵寰的宗教情緒的極致結晶。

哥特式建築的特點:尖頂、尖拱、飛扶壁,細長的柱子,彩色玻璃,高聳的建築,巴西利亞的平面布置。

建築代表:科隆主教堂、米蘭大教堂,青島天主教堂。


德國科隆主教堂

義大利米蘭大教堂


青島天主教堂

5文藝復興建築:是15-19世紀流行於歐洲的建築風格,有時也包括巴洛克建築和古典主義建築.起源於義大利佛羅倫薩。在理論上以文藝復興思潮為基礎

建築特點:在造型上排斥象徵神權至上的哥特建築風格,提倡復興古羅馬時期的建築形式,特別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圓形拱券,以穹隆為中心的建築形體等。

代表建築:維琴察圓廳別墅,法國楓丹白露宮等。

維琴察圓廳別墅

法國楓丹白露宮

6巴洛克Baroque是一種由教會主導的對文藝復興的一種批判。義大利語(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變形等解釋。是16世紀的古典主義者對16世紀下半葉開始出現在義大利的,一種背離了文藝復興精神的藝術形式的稱謂,繁盛於17世紀。

巴洛克藝術是一種複雜、奢侈與浮誇的藝術,為教權與君權的強化服務。巴洛克風格打破了對古羅馬建築理論家維特魯威的盲目崇拜,也衝破了文藝復興晚期古典主義者制定的種種清規戒律,反映了嚮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巴洛克建築的特點:富麗堂皇,浮誇絢麗,空間錯雜,透視複雜,輪廓捲曲,還有無處不在的壁畫和雕塑。

建築代表:聖阿涅塞教堂,凡爾賽宮

聖阿涅塞教堂

凡爾賽宮

7洛可可式建築:是對巴洛克建築的進一步發展,也可以說是巴洛克藝術的頹廢與瓦解,18世紀產生於法國。由法語ro-caille(貝殼工藝)演化而來,大量採用曲線形的貝殼紋樣,由此而得名。大量使用弧線和 S形線,使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多用於室內裝飾。

洛可可式建築特點:輕快、精緻、細膩、繁複等特點,色彩十分嬌艷明快,如嫩綠,粉紅,猩紅等,線腳多用金色。

代表性建築:無憂宮,凡爾賽皇宮王后居室


無憂宮(德國,波茨坦)

凡爾賽皇宮王后居室(法國)

8維多利亞式(British Style:出現於19世紀英國鼎盛時代。吸收哥特式建築特點,突兀的窗戶,削尖的屋頂,濃重的鐵質裝飾。建材選用手工打制的紅磚、碳烤原木木筋、鐵藝欄杆、手工窗飾拼花圖案,滲透著自然的氣息。

建築特點:三角形山牆,房頂高聳,屋檐突出,軸輪狀或扇形斗拱,有時尚有角樓,帶門廓柱的陽台.多種不同顏色的使用也很普通.

代表建築: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英國歷史博物館

圖片源自互聯網,侵刪。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