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在世人的心中,它已然成為了中國古畫之最。它是北宋宋徽宗年間張擇端的作品,描繪的是當時北宋汴京都市的繁榮景象。西起皇宮內苑,穿越長廊宮牆,迤邐京師街道,東至門樓城郊,其間市井繁華,茶樓酒家,人群熙熙攘攘,店鋪房屋參差相落,儼然一副風和日麗巍峨壯麗的繁華之景。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時候,聽聞中國館將展示這幅傳世國寶《清明上河圖》,當時我從湖南來上海,輾轉幾日,才終於進入了中國館,卻發現:館內展示的僅僅是動畫,並非真跡,這一點讓我大失所望,卻也讓人有幸能窺視到它的身影。

彷彿,將九百年前的汴京城展現在了面前,江山如畫,京師自古繁華。可是,等到後來我去了一趟西湖岳王廟時候,看到了岳飛及其兒子岳雲的陵墓,墓前跪著秦檜等人的石像,可以想象得出當時的靖康之恥,以及奸佞當道,忠臣義士抑鬱而終。終於再觀《清明上河圖》時,有了新的見解。

Advertisements

當時的宋徽宗趙佶喜歡詩詞古玩,奇石名畫,絲毫不理政事,不聞民間疾苦,擅用幾十萬民夫去收集奇石,以供觀玩。宋朝是古代最富裕的一個王朝,其稅收一般是其餘王朝的十倍以上,而說到宋史,卻是一幅積貧積弱的屈辱史,就像近代的中國。每次兵戈,都是割地賠款以保片刻安寧,一步步養肥了金人的胃口。而他自己整天生活在那幅《清明上河圖》中。終於,兵臨城下之際,宋徽宗把皇位傳給了兒子宋欽宗,宋欽宗臨時繼位卻也是個無能的皇帝,不久汴京城破,二聖大臣後宮之人被劫持去了五國城,史稱「靖康之變」。

現在再去看這幅《清明上河圖》時,人們才會發現:這煙柳畫橋,瑞氣祥和的古代都市之中,暗藏著鐵浮屠南下的金戈鐵馬之聲和斷壁殘垣之影。這便是張擇端的本來用心,他想用畫來提醒世人:居安思危。

Advertisements

可是,這幅智者的曠世心血卻被宋徽宗趙佶修改了3次,畫中勤于軍政民生的大臣開始變得昏昏碌碌,畫中的平民百姓開始變得暖風熏醉。於是,後來人們只能在畫上看到風和日麗和軟紅十丈。將作者的「明者防患於未萌,智者除患於將來」之意完全消抹殆盡。畫中,夕陽染紅了宮殿西頭,一切都清透在了那無限美麗的夕陽之中,卻不知這已是黃昏。

於是乎,歷史將這幅《清明上河圖》流散於一場兵戈鐵馬之中。九百年間,由此國寶引發的爭鬥不斷,它也見證了無數王朝的興衰成敗。

電視劇《新三國》中開頭曲中言及「千古江山如詩如畫,還我一個太平天下」。山川秀美,故國繁榮,難道還不值得我們去珍惜。千古江山,太平天下,是一張《清明上河圖》永遠也畫不完的,還有太多太多的道理都讓這《上河圖》畫在了歷史里。

現在再看《上河圖》,心中是湧現出「八千里路雲和月」還是「暖風吹得遊人醉」。古之聖人都能在歌舞昇平之中聞到暗藏的硝煙,在任何時候,都有居安思危的意識,而後聞雞起舞,努力不懈。一個人,一個國家,是從繁華走向末路,還是從衰敗走向復興,歷史如何演繹,就該看這個人是如何去看待這幅傳世名作《清明上河圖》了。

作者:凌競

單位: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