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人生啟迪

《古文觀止》是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歷代散文總集。清代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吳興祚審定。「觀止」一詞表示「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該書所選古文,以散文為主,兼收韻文、駢文。先秦選的最多的是《左傳》,漢代選得最多的是《史記》,唐宋時代選得最多的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的文章。該書選文豐富多彩,篇幅較短,語言精鍊,便於誦讀,其中不少是傳誦千古的名篇。

  • 多行不義必自斃。

    出自《左傳·鄭伯克段於鄢》:不義的事情干多了,必然會自取滅亡。《鄭伯克段於鄢》是《古文觀止》的第一篇,講述的是鄭莊公克服其叛弟的故事,裡面還包含了鄭莊公與其母親由對立到和解的小故事,非常有意思。

    感悟:人的行為必然帶來相應的結果。我們都希望趨吉避凶,得到好的結果。一些人去求神拜佛,看風水。卻不知,真正決定結果的是自己的行為。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你未來的結果,取決於你現在的行動。

    Advertisements

  •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出自《曹劌論戰》: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勇氣就竭盡了。敵方的勇氣竭盡而我方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齊國軍隊。

    感悟:作戰靠一鼓作氣,做事也要靠有鼓作氣。很多人都有拖沓的習慣,有了目標,有了好的想法,不取實施和執行,拖拖拉拉,今天做一點,明天做一點。本來很小的事情,非要拖得很久。這就是缺乏一鼓作氣的精神。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出自李斯《諫逐客書》:泰山不排斥細小的土壤,才能成就自身高大;江河大海不排斥小溪、小水溝,才能成就自身的深廣。

    秦始皇因為鄭國渠的事情,要驅逐所有在秦國的外國人,李斯是楚國人,也該被驅逐。李斯寫《諫逐客書》,勸諫秦王嬴政,最終被採納。這篇文章多用排比對偶,氣勢排山倒海,一氣呵成,讀之神清氣爽。梁啟超稱讚《諫逐客書》為千古第一奇文。

    Advertisements

    感悟:秦國是戰國時期的強國,美國是現在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縱觀這兩個國家,都是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吸引他國的人才。在秦國,商鞅、張儀這些人都不是秦國人,但恰恰是這些人成就了秦國的強大。我們做人也是這樣,要開放、包容別人,這樣才能使人際關係和諧,成就自己的人格美。凡是有大抱負,想要成就大事業的人,這種寬廣的胸懷是必不可少的。

  •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出自司馬遷《報任安書》: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八卦為六十四卦,寫成了《周易》;仲尼一生困頓不得志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寫成了《離騷》;左丘明眼睛失明,就有《國語》傳世;孫臏受了臏刑,就編著了兵書;呂不韋被流放到蜀地,《呂覽》才流傳於世;韓非被囚於秦,有《說難》、《孤憤》傳世;《詩》三百篇,大都是聖人賢者抒發悲憤之情的作品

    感悟: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逆境,可能毀滅弱者,但卻一定會成就強者,增益其所不能。

  •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出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五柳先生)安閑沉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好讀書,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便欣然忘食。

    感悟:《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的自傳。我們不僅能感受到文章美,更能體會到五柳先生的人格美。陶淵明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這是隱士的快樂,也是無數人心中的所憧憬的簡單快樂。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理想,遠離現實的喧囂,遠離名利,尋找一個偏僻的地方,門前種幾棵柳樹,屋裡放幾摞書,隱身山水、放浪形骸。但我們總是被現實緊縛,也只能憧憬。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