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甘草之價值

導言:真要說到中藥,怎麼可能會不提到甘草。甘草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一味中藥了,方劑中經常作為使葯,方解里經常能看到「甘草調和/緩和諸葯」;日常生活中有人咳嗽了,就會想到去買點甘草含片來鎮咳祛痰。就連歐美那邊,也有用甘草做成的黑色的甘草糖,歐美人民還對這些口感獨特的甘草糖頗為上癮。

藥用甘草

甘草大家都知道,價格便宜,經濟實惠,很多方中都能用到。民間有一個方劑,叫做「六一散」, 是將滑石和生甘草以六比一的比例配成,在小兒洗完澡之後塗撒,既可防止痱毒,又可以預防濕疹, 價廉且療效顯著。

方劑裡面有個很著名的方子,叫做玉屏風散,專門治療有正氣不足、體虛自汗、動輒感冒的。玉屏風散里防風辛溫祛風散邪,炒白朮溫補先天元氣,而其中的炙黃芪、炙甘草起到的則是溫補後天之氣的作用。這幾味葯可磨成粗末后煎服,也可以煮湯熏蒸,通過呼吸吐納來達到治療效果。

Advertisements

中醫治療泄瀉,除了要觀察患者是由於什麼樣的原因導致的腹瀉,給糖鹽水之外,還要幫助患者儘快地恢復自愈功能。比如說如果是因為進食了陰寒凝滯的寒性的食物,就一般囑患者服用甘草。大家都知道甘草能解毒,它解的是寒性的毒,用甘草熬成水后,可以加點糖或鹽給患者服用。

中醫還有個著名的方子叫白虎湯,方子的組成為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專門滋補肺和大腸的氣血津液。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甘草《神農本草經》

【來源】為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莖。主產於內蒙古、甘肅、陝西、新疆等地。通常在秋季採挖,洗凈,晒乾。

【異名】國老、蜜甘、粉草、甜草、甜根子等。

【性味】其性平,味甘。

Advertisements

【歸經】歸心、肺、脾、胃經。

【功能與主治】補脾益氣,和中緩急,止痛,潤肺,解毒,調和諸葯。主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肺痰咳喘、心悸氣短、四肢拘急疼痛、癰腫瘡毒、葯食中毒等。

【成分】含甘草酸、黃酮類、多糖類、膠質、生物鹼等。

【適用人群】本品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可抗感染、抗變態反應,並有抗心律失常、抗潰瘍的作用。此外,具有鎮咳、鎮痛、解毒、降血脂、保肝的作用。臨床上還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急性乳腺炎、慢性咽炎、抑鬱症、食物中毒、尿崩症、皮膚病、手足癬等疾病。

【注意事項】大劑量久服可導致水鈉瀦留,引起浮腫;不宜與大戟、芫花、甘遂、菘菜、海藻同用;實證中滿腹脹、水腫者忌服。古代文獻載有甘草忌豬肉。

【用法用量】煎服,一次常用量 1.5~10 克。

【應用】甘草藥用很廣,用量很大,成為緊俏的藥材,而且也是食品工業的原料。在葯膳、保健食品製作時,可選用煮、燉、熬、蒸、炒等烹制方法。

甘草因其根和根莖味甘甜而得名,而關於甘草最響的一個稱號「國老」,有人可能會好奇,為何調和諸葯而給人感覺很「和事老」的甘草,會有那麼一個響亮的名頭。

其實正是因為甘草「甘以緩之」,能協和百葯,緩和藥物的烈性。著名的道醫陶弘景才稱甘草為「國老」,曰:「此草最為眾葯之主,經方少有不用者……國老即帝師之稱,雖非君而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

食膳與實際應用

肯定也有讀者想到了,甘草有生甘草和炙甘草之分,處方中如寫有甘草一般就是指生甘草,用到炙甘草則會註明。這裡炙甘草是生甘草經過炙制,用蜜炒為蜜炙,可增加潤肺的作用。

生甘草多用於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葯。主治咽喉腫痛,癰瘡瘍,胃腸道潰瘍、食物中毒、四肢攣急疼痛,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等。 而炙甘草則偏重於補脾和胃,益氣復脈。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熱以及咳嗽、心悸、脈結代,可解附子毒等。

左圖:中藥甘草 右圖:歐美喜愛的甘草糖

甘草食療

小兒多動症

心脾兩虛

【臨床表現】

精神渙散,多語多動,面色少華,神疲乏力,納少體瘦,唇舌色淡,脈細弱無力。

【食療葯膳】

甘麥大棗湯:浮小麥 30 克,甘草 6 克,紅棗 10 枚。共同煎煮取汁。

消化性潰瘍

肝氣犯胃

【臨床表現】

胃脘脹痛,攻竄兩脅,氣怒加重,苔薄白,脈沉弦。

【食療葯膳】

蜂蜜草陳湯:蜂蜜 60 克,生甘草 10 克,陳皮 7 克。用水適量,先煎甘草、陳皮,去渣取汁,調入蜂蜜。

青果甘草茶:用藏青果 10 克、甘草 2 克,泡開水飲用,可治夏日口乾舌燥、咽喉痛、食慾差等熱傷津液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