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出血影像學表現

顱腦損傷后引起顱內繼發性出血,血液聚集在顱腔內達到一定體積,就會形成局限性佔位性病變,產生腦受壓和顱壓增高癥狀,稱為顱內出血。

血腫分類

(1)按血腫形成的部位不同

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和腦內血腫。

(2)按病程分類

急性、亞急性和慢性。

一、硬膜外血腫

顱內血腫集聚在顱骨與硬膜之間。

病理形成

多發生於頭顱直接損傷部位(由直接暴力引起),損傷局部多有骨折,骨折線常越過腦膜中動脈或其分支,多不伴有腦實質損傷。

臨床表現

昏迷(由直接暴力引起)-清醒(時間較短)-昏迷(由顱內出血引發)。第一次昏迷時間較短,第二次時間長。出血量多可形成腦疝,壓迫腦幹直接死亡。

CT表現

(1)直接徵象:顱骨內板下雙凸形高密度區,邊界銳利。血腫不跨越顱縫,可跨中線。

Advertisements

原因:硬腦膜與顱縫處鏈接緊密,大腦鐮由硬腦膜凸入腦內形成,

(2)急性期密度均勻。後期密度逐漸減低、且不均勻,進入亞急性期。慢性期血塊完全液化,形成低密度。

(3)血腫壓迫腦血管,可形成腦水腫或腦梗死。表現為臨近血腫的低密度影

右側頂葉出血

MR表現

(1)急性期硬膜外血腫:完整的紅細胞內含有去氧血紅蛋白,使T2縮短,故在T2加權圖像上呈現為低信號,而在T1加權圖像上血腫的信號與腦實質的信號強度相仿,呈等信號。

(2)亞急性硬膜外血腫:去氧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並有溶血,則造成T1時間縮短和T2時間延長(由血細胞崩解,水含量增多引起)。所以在T1 和T2加權圖像上均呈高信號,而這種血腫,在 CT 上常為等密度。

Advertisements

(3)慢性硬膜外血腫:早期慢性硬膜外血腫的信號與亞急性相仿。隨著時間的推移,高鐵血紅蛋白繼續氧化變性,變成血紅素,其T1時間長於高鐵血紅蛋白,又因蛋白含最高,仍為高信號。在T2加權圖像上,血腫為高信號。

左T1右T2 左側額葉出血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