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放下,儒、釋、道的——減擔哲學、放下哲學、坐忘哲學

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卓爾不群,留給我們後人的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相傳有這樣一則故事,一老一小兩個和尚渡河,在河邊遇到一位少女對河躊躇,老和尚遂發善心,背姑娘到了對岸,然後放下,繼續前行。走了一會兒小和尚說:「佛門不近女色,師傅怎可身背少女呢?」老和尚聽后笑答:「我都放下了,你怎麼還背著呢?」

老和尚不愧得道高僧,雖身背少女,但心無旁騖,而放不下的倒是沒背姑娘的小沙彌。長老的言行使人深思。

放下,不單單指行為上的放下,更多的是指心靈上的放下。

人生在世有多少牽挂、多少得意、多少煩惱、多少失誤、多少成功、多少曲折。如果能象老和尚那樣「放得下」該會怎麼樣?

儒家認為,快樂人生是一種減擔哲學;佛教認為,快樂人生是一种放下哲學;道家認為,快樂人生還是一種坐忘哲學。三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它們都認為人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在構建的物質家園中,大力提倡減法哲學。減去過度的物慾追求,減去一切過度的執著和浮躁,,減去一切有害於人生快樂的不必要的情感,追求一種自然簡樸的生活方式,就可以獲得人生的真正幸福和快樂。

Advertisements

人生究竟歸何處,看破放下隨萬緣。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所謂「放下哲學」,就是在人生道路上,只有善於適度地放下財富、權勢、功名、美色和美言,放下工作壓力和危機挑戰,放下不必要的執著與偏見,放下人間的一切痛苦與恩怨,放下驚喜與恐懼,放下無限膨脹的貪得無厭之心,放下自己永遠不能實現的盲目人生追求,才能在「放下」的微笑中度過自己的快樂人生。

「放下」是哲學,是智慧,是積極、是淡然、是進取、是洒脫。凡事應該放得下,儘管很難,也要去努力,如此,生機勃勃的青年、事業有成的中年、退休賦閑的老年都會有一顆健康的心靈,有一份悠然的收穫,有一份自在的生活。

Advertisements

人的一生,總是在取捨之間,面對不同的選擇,學會放下,學會滿足,這是智者的心態,是成功的階梯。只有放下生活中不必要的東西,才能邁出洒脫的一步,活出自我的風采。

人之所以不快樂,就在於不知如何放下。常常會因為一些事而煩惱,比如金錢、名利、地位等等,帶著煩惱去忙碌,必然會因為分心和消極情緒而影響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事實上,該來的會來,不該來的就算來了也不屬於自己,「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人生苦短,學會放下,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樂。

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門心靈的學問。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東西是必須清空的。該放下時就放下,你才能夠騰出手來,抓住真正屬於你的快樂和幸福。

放下壓力,累與不累,取決於心態;放下煩惱,快樂其實很簡單;放下自卑,把自卑從你的字典里刪去;放下懶惰,奮鬥改變命運;放下消極,絕望向左,希望向右;放下抱怨,與其抱怨,不如努力;放下猶豫,立即行動,成功無限;放下狹隘,心寬天地寬。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