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對劉慈欣《三體》名句「給歲月以文明」的解釋

《未來簡史》解讀之九

大家都知道,劉慈欣的《三體》中有個名句,「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基本的意思我們曾經解讀過,歲月幾近永恆,沒有文明太無趣;文明有興衰,也不可能一味佔據歲月。

沒想到讀《未來簡史》,在「意義之網」這一節,也看到類似的觀點。

什麼是意義之網呢?

前文說過,人類通過共同的故事、價值觀、法律來實現大規模合作。這種想象的存在,被稱為「互為主體(intersubjective)」。
​比如金錢。1元紙幣不能吃、不能喝,但只要有幾十億人相信它的價值,你就可以拿它來買吃的、買喝的,買房買車。

如果有位麵包師忽然不再相信了,那也沒什麼關係,只要再走幾條街,就能找到另一家超市相信它。

Advertisements

然而,如果超市的收銀員、市場的小販、購物商場的銷售員一律拒絕接受這張紙,錢就會失去價值。

這種事情,曾經多次發生過。

一件事情,或者一個東西,如果大家都想象它是有意義的,並參與其中,這就是意義之網。

不相信了,這個網就崩塌了,消散了,然後有新的網取而代之。
​中世紀青年為了進入天堂而參加十字軍,現在的青年在為考研考托福、為創業廢寢忘食。做這些時,他們都覺得做的是最有意義的事。

看看三十多年前的冷戰,似乎是件很瘋狂的事。而在100年後,我們現在對民主和人權的信念,也有可能會讓後代感到同樣難以理解。

《三體》中,危機紀年、廣播紀年,跨越的幾百年,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從個人的體驗上講也同樣如此,有多少人在小時候立志長大了天天看武俠小說,可是長大了又不想看了……即使想看也沒了,玄幻小說大行其道……

Advertisements

以前,裝逼要用豬肉抹抹嘴唇再到村裡轉一圈,現在是從商場買了奢侈品在退貨前曬個朋友圈……

小時候認為天大的事,現在不值一提;現在認為過不去的坎,十年之後回望也只是小小浪花……

實際上,文明就是意義,意義就是文明。

在永恆的時間面前,任何意義都不是永恆的。

也幸好不是永恆的,我們才能鼓起前進的勇氣。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