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甘草的藥用價值

有補有瀉,能表能里,可升可降

味甘。生用氣平,補脾胃不足而瀉心火(火急甚者,必以此緩之)。炙用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入和劑則補益,入汗劑則解肌(解退肌表之熱),入涼劑則瀉邪熱(白虎湯、瀉心湯之類),入峻劑則緩正氣(姜、附加之,恐其僭上;硝、黃加之,恐其峻下,皆緩之之意),入潤劑則養陰血(炙甘草湯之類)。能協和諸葯,使之不爭。生肌止痛(土主肌肉,甘能緩痛),通行十二經,解百葯毒(凡解毒藥,並須冷凍飲料,熱則不效。小兒初生,拭去口中惡血,綿漬汁令咂之,能解胎毒),故有國老之稱。中滿證忌之(甘令人滿。亦有生用為瀉者,以其能引諸葯至於滿所。經雲∶以甘補之,以甘瀉之是已。故《別錄》、甄權並雲除滿,脾健運則滿除也。仲景冶痞滿,有甘草瀉心湯。又甘草得茯苓,則不資滿,而反泄滿。

陶宏景,著《明醫別錄》,發明藥性)。

大而結者良。補中炙用,瀉火生用,達莖中(腎莖)用梢(梢止莖中痛,淋濁證用之)。

白朮、苦參、乾漆為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然亦有並用者(胡洽治痰癖,十棗湯加甘草;東垣治結核,與海藻同用;丹溪治勞瘵,蓮心飲與芫花同行,非妙達精微者,不知此理。十棗湯,芫花、甘遂、大戟等分,棗十枚,仲景詒傷寒表已解,心下有水氣、喘咳之劑。時珍曰∶甘草外赤中黃,色兼坤離,味濃氣薄,資全土德。協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贊帝力而人不知,參神功而己不與,可謂葯中之良相也。昂按∶甘草之功用如是。故仲景有甘草湯、甘草芍藥湯、甘草茯苓湯、炙甘草湯,以及桂枝、麻黃、葛根、青龍、理中、四逆、調胃、建中、柴胡、白虎等湯,無不重用甘草,贊助成功。

『炮製方法』去雜質,冬春季用熱水稍浸片刻,夏秋季用溫水洗,撈入筐內上蓋濕布,使其潤透。如有硬者,再灑上水,潤透取出切2厘厚斜片晒乾。若取其溫中健脾,則用蜜炙,每斤藥用蜜半斤,放鍋內煉開,投入藥片拌炒至金黃色,不粘手為度。

1、傷寒咽痛(少陰症)。用甘草二兩,蜜水灸過,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甘草湯」。

2、肺熱喉痛(有灸熱)。用炒甘草二兩、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兩,加入阿膠半斤。每服五錢,水煎服。

3、肺痿(頭昏眩,吐涎沫,小便頻數,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兩、炮乾薑二兩,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幾次服。此方名「甘草乾薑湯」。

4、肺痿久嗽(惡寒發燒,骨節不適,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兩,研細。每日取一錢,童便三合調下。

5、小兒熱嗽。用甘草二兩,在豬膽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細,和蜜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飯後服,薄荷湯送下。此方名「涼隔丸」。

6、嬰兒初生便閉。用甘草、枳殼各一錢,水半碗煎服。

7、小兒撮口風。用甘草二錢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點兒口中。

8、嬰兒慢肝風(目澀、畏光、腫閉,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長,豬膽汁灸過,研細。以米汁調少許灌下。

9、兒童遺尿。用大甘草頭煎湯,每夜臨睡前服之。

10、小兒尿中帶血。用甘草一兩二錢,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歲兒一天服盡。

11、小兒乾瘦。用甘草三兩,灸焦,研細,和蜜成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12、赤白痢。甘草一尺長,灸后劈破,以淡漿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3、舌腫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險)。用甘草煎成濃湯,熱嗽,隨時吐出涎汁。

14、口瘡。用甘草二寸、白礬一塊(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細嚼,汁咽下。

15、背疽。用甘草三兩,搗碎,加大麥粉九兩,共研細。滴入好醋少許和開水少許,做成餅子,熱敷疽上。冷了再換。未成膿者可內消,已成膿者早熟破。體虛的人可加服黃芪粥。又方:甘草一兩,微灸,搗碎,浸入一升水中,經過一夜,攪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飲甘草水。

16、各種癰疽。用甘草三兩,微灸,切細,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鉛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覆九次。令病人飲此酒至醉,癰疽自漸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濃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國老膏」。消腫去毒,功效顯著。

17、初起乳癰。用灸甘草二錢,新汲水煎服。外咂乳頭,免致阻塞。

18、痘瘡。用灸甘草、栝樓根等分,煎水服。

19、凍瘡發裂。先用甘草湯洗過,然後用黃連、黃芩共研為末,加水銀粉、麻油調敷。

20、湯火傷。用甘草煎蜜塗搽。

即如後人益氣、補中、瀉火、解毒諸劑,皆倚甘草為君,必須重用,方能見效,此古法也。

奈何時師每用甘草不過二三分而止,不知始自何人,相習成風,牢不可破,殊屬可笑。附記於此,以正其失)。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