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辨證失誤的原因,醫者必看

導讀:證失誤的主觀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辨證的正確和失誤,是醫生對疾病認識的兩種反映結果,必然與相關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有著密切聯繫。

「證」是中醫臨床論治時最基本的單元,因此,「辨證」是中醫最基本的臨床法則,正如著名醫家趙錫武說:「有病始有證,辨證方能識病,識病後可以施治」。辨證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治法、方葯能否切中病機,關係到臨床能否及時、有效地施治。所以,臨床不論採用何種方法診斷骨病,都首先必須正確地辨證。何天佐認為,臨床要做到正確辨證,至少應注意如下三點:

1. 認識並克服導致辨證失誤的原因

由於辨證是醫生對疾病認識的反映,而辨證的正確和失誤,是醫生對疾病認識的兩種反映結果,必然與相關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有著密切聯繫。所以,就辨證失誤的原因來說,不外乎主觀與客觀兩類。

(1)主觀原因:辨證失誤的主觀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是思維觀點和方法。因辨證是用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形式,去認識疾病的本質規律(病機),故辨證是正確還是失誤,與思維觀點和方法的恰當與否密切相關。臨床上大量的辨證失誤教訓業已說明,片面、靜止和主觀性的思維,是導致辨證失誤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運用四診收集病情資料,若片面地誇大某一診的作用,而忽視四診合參,把複雜多變的病情看得簡單、絕對化,就得不到關於病情的全面資料,辨證也難以符合客觀事實——病機。在運用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方法,揭示疾病的本質規律時,倘若出現下列任一情況,都會導致辨證失誤:①對四診所得資料沒有分清主次;②沒抓住「陰陽」這一主要矛盾;③未辨明寒熱虛實的真假;④未深入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后整個過程;⑤未掌握內在臟腑的病變。其次是理論知識。中醫學是以精氣學說為基石、陰陽學說為總綱、五行學說為理論框架、藏象學說為中心的一個嚴密的理論體系。如果對其缺乏較為系統的認識和掌握,那麼在臨床辨證時失誤的可能性就會加大。以對「發熱」患者辨證為例,若不懂得「氣虛發熱」「血瘀發熱」等發熱理論的具體內容,而只知道「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說,則往往把「發熱」籠統地辨為「陰虛發熱」證,失誤就在所難免。再次,就是素質和心理狀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由四診開始,到做出「綜合判斷」,即辨證分型這一過程,幾乎全是憑醫生的感覺、知覺、記憶和思維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過程,所以醫生的心理活動能否正確地對患者的機體狀態做出反應,直接關係到辨證的正確和失誤,而辨證時的心理活動,則取決於醫生的素質和心理狀態。有關辨證失誤的醫生常見素質和心理狀態為:①中醫理論知識欠缺,臨床經驗不足。②邏輯思維能力較弱。③性格輕浮,或冷漠,或粗暴。④不負責任的工作態度。⑤自信心不足或過分。⑥分心(注意力不集中)。⑦感情傾向。⑧暗示心理。當然,素質和心理狀態的關係是原因和結果的關係,相互影響。

(2)客觀原因:客觀原因也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辨證時限和病程。如中醫門診,當就診者紛紛排隊候診時,醫生往往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得迅速辨證,客觀情況不允許醫生無時間限制地對患者的病情全面觀察、了解,只能有選擇、有目的地望、聞、問、切,只能在不很完善或很不完善或相對完善的病情資料基礎上進行辨證,這就在客觀上造成了辨證失誤的可能。特別是任何疾病都有一個自然顯現的過程,有的患者就診時的癥狀、體征,若尚不足以暴露病機,則這也從客觀上不利於辨證。二是檢測手段。中醫辨證的檢測手段主要是望、聞、問、切四種方法,由於這些方法主要憑醫生的感官直接診察疾病,而人的感官因生理狀態或其他因素影響,容易產生錯覺,不同的人其感官靈敏度也不同,且醫生和患者的主觀感覺都可能出現差異(因為人的感覺比較粗糙、籠統),加之四診所得的病情資料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如脈象快慢的程度、發熱的程度等,都難以用精確的量來規定。所以這就決定了四診所得的病情資料不可能完全真實地反映病情,同時也就客觀地決定了在此基礎上進行辨證具有失誤的可能性。三是臨床實踐與經驗。臨床辨證的實踐性極強,而經驗來自實踐,因此臨床經驗的多少在辨證中顯得極為重要。即使理論知識學的時間長、內容多,倘若沒有一定的臨床經驗,單純紙上談兵,也會出現辨證失誤。但是臨床經驗的積累,除了靠醫生的主觀努力外,還需一個客觀的實踐過程。老中醫之所以「經驗豐富」,主要因其「老」,「老」正說明其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臨床實踐。所以臨床實踐少因而經驗不足,是臨床辨證失誤的常見客觀原因之一。

針對上述辨證失誤的主客觀原因,在臨床辨證中應該:①堅持整體的、發展的、唯物的觀點,運用辨證分析的方法;②系統地認識和掌握中醫學理論;③提高自身素質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④把握疾病發生、發展和變化的一般規律,全面收集病情資料並加以全面地分析;⑤合理運用西醫學理化檢測等手段;⑥借鑒他人的臨床經驗。以此自覺地排除失誤之因對辨證的干擾。

認識了辨證失誤原因,並積極採取相應的克服措施,就有可能正確辨證。

2. 善於從複雜多變的病情中辨識主證

主證是決定和影響次證的存在及發展的癥狀,是反映疾病本質和反映疾病病程階段中的病理特徵,以及決定疾病進退的癥狀。要提高辨證的準確性,必須善於抓住主證,細緻分析主證與疾病的內在聯繫,力求「絲絲入扣」。臨床上,主要從癥狀的輕重緩急、先後因果和真假同異辨識主證。

輕重緩急是癥狀主次表現的一種形式。比如外感風寒出現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癥狀,同時偶爾也有輕微的咳喘、嘔惡、食少等臟腑癥狀,此時只要從辛溫解表論治,咳喘、嘔惡、食少等臟腑癥狀即可隨汗而解。因此,凡由外感影響臟腑功能活動時,外邪較重,應以外邪階段癥狀為主證。疾病的發生往往是由於同時感受兩種以上的病邪,如風、寒、濕雜至為痹;並且還會因人的體質不同,出現的癥狀也有輕重不同。辨證時要衡量各種致病因素所佔的分量,即偏多偏少、偏輕偏重,而決定治療方案。如辨痹證,應根據感受風、寒、濕邪的輕重不同,辨識行痹、痛痹、著痹。當然,外邪入里時,則以里證為主。骨病多系慢性病證,在其發展過程中,如出現較急的癥狀,也屬主證,如骨髓炎有局部化膿者,若出現全身發熱等全身性感染癥狀,則以全身癥狀為主證。

疾病的癥狀大都不同時出現,往往有先後之分。先出現的癥狀有時又成為後出現的癥狀的原因,所以分清主次要「由此及彼」,從癥狀出現的先後來辨別。如咳喘腹脹,既可以是肺病累脾,也可以是脾病累肺。如何分清在肺在脾,前人總結了經驗:「先喘后脹病在肺,先脹后喘病在脾」。這是由於肺脾兩臟在功能上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病理上相互影響。臨床上必須以癥狀出現的先後分清主次,從因果上找出它的病變所在,不能不分先後主次地盲目論治。

疾病表現有時又可出現真、假、異、同等現象。比如《內經》所述:「陰盛格陽」「陽盛格陰」「大實有羸狀」「至虛有盛候」等。這類證候的主證往往被假象所掩蓋,辨別時必須由表及裡,細緻入微,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由於人體的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影響,臨床所見癥狀常交叉出現,有時出現兩種證候表現,而病機只在一個方面,或癥狀表現在這一方面,而病機實起於另一方面,這就應同中辨異,找出其主證。如嘔吐屬胃,肝氣犯胃則脅痛、噁心、嘔吐,此時嘔吐雖與胃有關,但根源實為肝所致。有時癥狀表現大致相同,只是舌苔脈象有些差異,又須從舌脈上著眼加以分辨。

3. 運用辨證思維中的「否定法」

中醫辨證的目的是通過辨證思維給疾病下一個確切、肯定的結論。然而,從思維的方法學的角度看,肯定是建立在否定的基礎之上的。換言之,就是要把似是而非的徵象一一否定掉,才有可能得出肯定的結論。因此,運用「否定法」,有助於從複雜的癥狀中分辨主證與次證。結合中醫辨證的臨床特點,可從三個方面運用「否定法」。

一是自身否定法。

即根據患者本身的病情而否定某些病證的方法。①問診中患者述說的「無疼痛」「不噁心」等,或體征包括舌象、脈象無某種病理改變,均可作為否定某些病證的依據。如同西醫學也常以某些陰性體征來否定其相關的疾病一樣。②患者所表現的某些次要癥狀如果與主要癥狀沒有密切的關係,可以否定與次要癥狀相關的病證。③根據患者某些自身矛盾的癥狀,透過現象探求本質,辨別真偽,否定似是而非的病證,如對「真假寒熱證」的辨別。

二是對比否定法。

即針對患者的病情,通過與相似病證進行比較鑒別從而否定某些病證的方法。①一種病往往由於病因病機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證型。各型的主要癥狀雖然一致,但其主證所表現的特點還是有所區別的。如「骨癆」一病,常分為陰證未潰、已潰和陽證未潰、已潰,以「未潰」型為例,陰證未潰型的特點是患部皮膚色暗或青白,局部不熱或低熱,不腫或微腫,無頭或根足散漫,局部隱痛或疼痛,夜痛甚;陽證未潰型則以患部皮膚紅腫,局部焮熱、疼痛為特點。因此,我們在辨證時只有針對其主證,將該病各型之主證所表現的特點通過對比而進行鑒別,從而否定似是而非的證型,得出準確的辨證結果。②在對比主證的同時,還應對比次要癥狀及體征。仍以骨癆「未潰」型為例,陰證未潰的伴隨癥狀、體征主要有慢性消耗性病容、患部周圍肌肉萎縮、關節功能受限,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或遲、澀等;陽證未潰型則伴見患部周圍肌肉痙攣、關節屈曲,潮熱或寒熱交替,盜汗,甚至咳痰咯血,舌質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等。通過進一步比較次要癥狀及體征,這樣才能使辨證更為準確。

三是試治否定法。

對於複雜的病證難以確診時,可進行診斷性治療,如果治療有效,證明原來的辨證是正確的;反之便可以否定原來的辨證。這種診斷性治療,前人早已運用於臨床,如張仲景在《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治》云:「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干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即是明證。值得說明的是,診斷性治療是通過治療的效應來證實辨證的正確與否,因此,其治療方法應掌握準確,否則就無法證實辨證的正確與否了。

名家簡介

何天佐,1941年2月生,蒙古族,大學學歷,成都軍區八一骨科醫院院長。自幼跟隨父親何仁甫學醫習武,全面繼承了何氏骨科。迄今從事中醫骨科臨床工作40餘年,在醫療、科研、學術、教學和醫院管理等方面,具有顯著、獨特的專長,取得了突出的業績。

本文來源於《何天佐醫論醫案集》。

……以下是廣告時間……

給大家推薦《何天佐醫論醫案集》,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編輯推薦

本書根據婦科疾病的分類對每首流派名方的方源、組成、功用、主治、方解、醫案等進行介紹,系統反映了當代婦科流派名方的最新應用和研究成果。書中列舉了大量的病案,希望讀者能舉一反三,從而獲得更好的臨床幫助。本書融理、法、方、葯與實踐為一體,可供中醫、中西醫結合的婦科臨床工作者及醫學院校學生參考使用。

END

本文由中醫出版公眾號原創發表,最終解釋權歸本文原作者所有。本文來源於《何天佐醫論醫案集》。

投稿及諮詢郵箱[email protected]

覺得不錯請點贊!

大家都在看↓

哮喘久治不愈?中醫大師教你如何征服

分清寒熱虛實,為哮喘「量體裁衣」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