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咳嗽我有秘方,國家藥典認證!

小兒咳嗽夫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間,肺氣大旺,病嗽者,其病必實,非久病也。其症面赤痰盛身熱,法當以葶藶丸下之。若久者,不可下也。十一月十二月嗽者,乃傷風嗽也。

1

醫籍輯要

風從背脊第三椎肺俞穴入也,當以麻黃湯汗之。有熱證,面赤飲水,涎熱,咽喉不利者,宜兼甘桔湯治之。若五七月間,其症身熱痰盛唾粘者,以扁銀丸下之。有肺盛者,咳而後喘,面腫,欲飲水,有不飲水者,其身即熱,以瀉白散瀉之。

若傷風咳嗽五七日,無熱證而但嗽者,亦葶藶丸下之,後用化痰葯。有肺虛者,咳而哽氣,時時長出氣,喉中有聲,此久病也,以阿膠散補之。痰盛者,先實脾,后以扁銀丸微下之。誕退即補肺,補肺如上法。有嗽而吐水,或青綠水者,以百祥丸下之。有嗽而吐痰涎乳食者,以白餅子下之。有嗽而咯膿血者,乃肺熱,食后服甘桔湯。久嗽者,肺亡津液,阿膠散補之。咳而痰實,不甚喘而面赤,時飲水者,可扁銀丸下之。治嗽大法,盛即下之,久即補之,更量虛實,以意增損。(《小兒葯證直決· 咳嗽》)

Advertisements

【校注】

葶藶丸:甜葶藶(隔紙炒)、黑牽牛(炒)、漢防己、杏仁(炒去皮、尖)各 1錢。上為末,入杏仁泥,取蒸陳棗肉和搗為丸,如麻子大,每服 5~7 丸,生薑湯送下。

麻黃湯:麻黃(去節,水煮去沫,濾出晒乾) 3 錢,肉桂 2 錢,甘草(灸) 1 錢,杏仁(去皮、尖,麩炒黃,研膏) 7 個。每服1 錢,水煎服,以汗出為度,自汗者不宜服。

甘桔湯:桔梗 2 兩,甘草 1 兩。為粗末,每服 2錢,水煎去渣,食后溫服。加荊芥、防風名如聖湯。熱甚加羌活、黃芩、升麻。

阿膠散:又名補肺散。阿膠(麩炒) 1.5 兩,鼠粘子(炒香)、甘草(炙)各 2.5 錢,馬兜鈴(焙) 5錢,杏仁(去皮、尖、炒) 7 個,糯米(炒) 1 兩。為末,每服 1~2 錢,水煎食后溫服。

Advertisements

百祥丸:一名南陽丸。用紅芽大戟,不以多少,陰乾,漿水軟去骨,日中曝干,復內汁中,煮汁盡,焙乾為末,水丸如粟米大。每服 10~20丸,研赤脂麻湯下,吐利止,無時。

【按語】

錢氏此論甚為符合臨床。小兒咳嗽,多因外感,而秋冬以後咳嗽尤多,錢氏根據時令氣候的變化,以及癥狀進行辨證論治,很有實際指導意義。錢氏對咳嗽的辨證,認為首當辨虛實,新病多實,久病多虛。治嗽大法:盛即下之,久則補之,對於痰盛,則從脾胃入手。

從此段條文來看,小兒咳嗽的病因,有風寒,有痰實。在病機傳變上,多由寒化熱,由實轉虛。在治法用藥上,抓住虛實二端,結合宣洩肺氣,化痰止咳。後人在治嗽大法「盛即下之,久即補之」的基礎上,補充了「風則散之」更為全面。另外,明代兒科醫家萬密齋在《萬氏秘傳片玉心書》中還提出:「咳嗽治法有三,有發汗,有下泄,有清補。」即是對上述原則的發揮。

2

醫案

一小兒咳嗽噁心、鼻塞流涕、右腮青白,此脾肺氣虛,而外邪所乘也。先用惺惺散,咳嗽頓愈。但飲食少思,手足指冷,此外邪雖去而元氣尚虛也。當調補脾土,而生肺金,遂用六君、升麻治之而愈。大凡外邪所侵,而痰涎壅塞也,宜表散之;外邪即去,而咳嗽未愈,或更氣促,肺氣虛也,屬形病俱虛,須用六君子之類,調補脾土而生肺金為善。設徑補肺氣,則反益其邪。且肺乃脆嫩之臟而司腠理,以脾為母,若腠理不密,風邪外侵,蘊結於肺,而變咳嗽諸症,乃形氣不足,病氣有餘也,最難調理。設或嘔吐傷其胃氣,汗下損其津液,必變肺痿,肺癰。(《保嬰撮要·咳嗽》)

【校注】

惺惺散:見發熱。

六君:即六君子湯,見發熱。

【按語】

此例咳嗽初因外感,故發散宣肺而咳嗽頓愈。但其脾肺氣虛,雖咳除而元氣未復,又以健脾益氣而痊。治小兒咳嗽,應注意表裡虛實的辨證,在肺而兼表者,宜宣肺解表;在里而脾虛者,宜健脾化痰。肺脾為子母之臟,息息相關,咳、喘之治尤宜兼顧。

3

治方

解肌寧嗽丸

【配方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2000 年版一部,化學工業出版社。

【組成】紫蘇葉 48 g,前胡 80 g,葛根 80 g,苦杏仁 80 g,桔梗 80 g,半夏(制) 80 g,陳皮 80g,浙貝母 80 g,天花粉 80 g,枳殼 80 g,茯苓 64 g,木香 24 g,玄參 80 g,甘草 64 g。

【適應病證】解表宣肺,止咳化痰。用於小兒感冒發熱,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口服, 1 歲每次半丸, 2~3 歲每次 1 丸,每日 2 次。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