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刃槓桿:深圳中產的中年之囧|小錢頻道

過蟈/文

最近一篇深圳中產的文章引爆朋友圈,內容涉及了失業、二胎、高房價、投資、中年危機、職場瓶頸等眾多問題。一時轉發者眾,多數心有戚戚一聲嘆息。

文中提及的「房價」、「抵押貸」、「學區房」等問題,引發了較大討論。更有文章指出投資學區房是「買了負擔不起的東西,上了輸不起的賭桌」。那麼到底是「房價」壓垮中產,還是主人公風險意識欠缺?槓桿如何使用,才能既控制風險又確保獲利?這些思考比評論更為重要。

人生第一課,風險管理

關於風險,有一道抗風險能力的算數題簡單又實用:

抗風險能力=100減去自己的年齡。即如果正值30歲,100-30=70,抗風險能力即為70分。

也就是說,年齡越輕,未來可能性越大,抗風險能力越高,高風險投資、創業盡量在20多歲的時候開始。這個時候,應該開足馬力「加槓桿」。現在全國平均首套房的買入年齡在26歲左右(北上深則晚一些),大部分人出於結婚成家的剛性需求,無奈買房被加了槓桿。年紀越輕,還貸時間越長越划算。因為:

1、職業起步之初,工資收入增長快:對入職兩三年的員工而言,跳一跳,翻一番的就業機會俯拾皆是。工資收入是20多歲的年輕人最大的收入來源。在職場上升期,就該勇於加槓桿。

2、利用閑散資金,敢於高風險投資:家庭負擔較輕,可進行高風險投資,例如炒股、創業。選擇對的基金堅持周期定投,無論牛熊市做到10%的年化收益並不難。

3、精力體力充沛,副業跨界盡量開源:20多歲是精力體力最充沛的階段,上班工作下班副業,為收入增加開源。

20多歲的年紀,是試錯成本最低的時候,這時首要考慮是機會。

但30歲之後,尤其伴隨家庭成員增多、開支增加,職業進入天花板,工資收入增速放緩。這時風險管理開始成為我們的首要問題。拋開深圳主人公生二胎、妻子全職主婦等生活方式不談。主人公在樓市投資中,就觸及了很大風險:

風險1:投資買房,成本過高

「2015年底深圳房價大漲,手裡正好有小几十萬餘款,考慮孩子以後要上學,大家也認為房價有國家托著,只會漲不會跌,又在關內買了套五六十平米學位房,總價300多萬。」主人公投資單價6萬的學區房!要知道這個租金回報是多少?如果是理性投資,租金收入比在4%左右是比較合理的。我們來算一筆賬,合理租金是:

300萬*4%=12萬,年租金12萬,月租金1萬左右!

查了下深圳住宅租金情況,即便地段如南山區50平方左右的住宅公寓,月租金也就在5000-6000之間。租售比是一個重大風險指標。它不能幫你判斷未來是漲是跌,但能幫助參考投資的風險有多大!投資房產時一定要結合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有人調侃北上廣深的房子是創業板: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 2016年9月,深市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TTM)為50倍左右,可以看出,京滬深三個一線城市房子的市盈率均超過創業板的估值水平。

| 數據來自2016年9月東方財富

深圳買房好比買了一隻市盈率60倍的股票,意味著60年回本。只能祈禱下一個瘋牛市了!沒有進行投資回報計算,一味幻想「國家托底」,欠缺了起碼的理性常識。

風險2:盲目追漲,加槓桿

主人公是在2015年底投資的房產。要知道2015年底,深圳樓市已漲了近一年。早已不是牛市初期,這個時候加槓桿,好比2015年股票4500點的時候融資融券,岌岌可危。股市還有流動性,而房子的流動性則是投資品中最差的。

那麼,槓桿什麼節點加?槓桿不是用來追漲的,而是用來抄底的!只有淘到價值被低估的好房子,才值得加槓桿。所以,熊市抄底應該加槓桿, 牛市追漲則盡量少用槓桿,若非剛性需求,寧可不買。熊市抄底,犧牲的只是時間;牛市追漲,犧牲的則是本金。

首付不夠,抵押貸來湊。這跟「首付貸」的本質是一樣的,不過抵押貸利息要低一些。各類巧立名目的「首付貸」實際為信用貸款,真實年化利率在10%左右。「首付貸」是國家命令禁止的,就算貸了也不划算,要知道,中國大量的城市樓市年均同比漲幅都沒有10%,只是突如其來的瘋牛市把一切歷史都給掩蓋了。如果買房投資,不妨把數據拉到5年周期來看看,到底大部分時間年增長率是多少。

那是不是買房就不能使用抵押貸呢?也未必,抵押貸的好處在於估值高於購買時的本金,貸款金額大,利率也相對較低。適合一些快周轉的投資:比如,熊末牛初,看中一套房源(現房合適,期房又追加了時間成本),計算好持有時間在牛市中末期拋售。這個時候使用是最為合適的。但既能選好標的,又能判斷周期,這個專業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並且,抵押貸的底線是:不能使用自己的唯一自住用房作抵押!這也是主人公風險最大的地方:用自己的唯一的自住用房進行了抵押。段子有云:房子跌了還是房子,股票跌了只是廢紙。但比股票大跌更可怕的是斷供!斷供之後,房子還是房子,只是不是你的了。

2003年7月1日,香港有50萬市民走上街頭,反對「樓價下跌」。當年超過10萬名香港人成為「負資產」人群。

按香港240萬套房產算,佔總人口的5%。當年香港有320人選擇了燒炭自殺。這也正好是香港樓市跌至谷底之時。

從香港樓市周期看,香港的下跌周期在4-5年之間。這和香港的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密切相關。大陸樓市周期相對短暫,約在2-3年左右。

這也意味著,不管什麼時候接盤,只要能挺到3年以上,就可以度過難關。當然,在此期間房子價值會縮水。但只要不斷供,就沒有危險。

因此最保險的做法,是準備好未來3年月供的流動資金,未雨綢繆備不時之需。

保守,是一項很好的策略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而立之年,成家以後,保守也是一項好的策略。如果我是主人公,在投資上:

首先,底線是購買保險:各種大病、意外、財產險,確保在人生突變前從容應對;

其次,堅持定投:各類股票、貨幣基金組合投資,在目前結構性加息的局勢下,貨幣基金的收益也是不錯的。家庭備用金可選擇此類。而小額閑散資金可投資一些好的股票型基金,按周按月進行定投,降低風險獲取收益;

最後,6萬單價的房子慎重投資!70萬首付完全可以購買其他潛力二線城市的好物業,不宜眼光困頓在本市及周圍。既然是投資,哪裡有潛力買哪裡。租金穩定,確保月供,這樣的房子多的是!

最後來一句雞湯:選擇比努力重要。《21世紀資本論》談到未來財產性收入將大於勞動收入。因此在擴大財產性收入方面,還是要選擇自己了解的領域,收穫確定性,不去寄託任何的「托底」!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