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清明節吃什麼 你不了解的傳統文化

說到清明節吃什麼,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飲食習俗,比如江南吃青團、客家人吃艾粄、廈門吃薄餅……一起來看看,全國各地的清明節飲食風俗吧!青團: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用艾草汁或者是漿麥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清明果:安徽、江西等我國南方省份多在清明節吃清明果。清明果和青團相似,但略有不同。其一,清明果多為餃子型。其二,清明果裡面的餡多為五香乾、筍乾等,是鹹的;青團則是以豆沙甜口餡為主。其三,清明果通常用鼠麴草,而青團喜歡用艾草。

艾粄(bǎn):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和青團的原料一樣,也用糯米,艾草汁。形狀上略有不同,多會壓成扁圓狀。

Advertisements

暖菇包:是福建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泰寧縣民間每年清明前夕,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做暖菇包。用食米和揉碎的乾暖菇粉做成糍團,再加入鼠麴草汁。

饊子(sǎn):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都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薄餅:廈門民諺有雲「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如今,閩南多數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老廈門人卷薄餅時,一般喜歡在薄餅皮里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后趁熱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預示著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還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餅,會使人們更勤(芹)勞,生命更長久(韭),家業更興旺。

Advertisements

大蔥和蛋餅:清明節,青島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此外,舊時青島地區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

芥菜飯: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

子推蒸餅:俗稱蒸餅,是山西地方的傳統食品,據說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子推蒸餅,相傳是寒食節流傳下來的一種熟食,人們為了紀念忠誠堅貞的介子推,就在他死的這一天,不舉煙火,也不進熱食,所以這一天便被稱為寒食節了。

桃花粥:除了這9種流傳至今的清明傳統美食,唐代人還會在清明節以新鮮之桃花瓣煮粥,熬成一碗桃花粥。唐馮贄《雲仙雜記》詩云:「洛陽人家,寒食裝萬花輿,煮桃花粥。」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