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一統中國,我們卻自稱漢人

我們的祖先是黃帝、炎帝。所以,我們經常自稱是炎黃子孫。而最早一統中國的是秦始皇。但是,為什麼我們最後卻以漢朝為源,自稱漢人,也沒有聽說過秦人這種說法?

或許很多人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但如果想到一定會奇怪。確實,我們一直說秦始皇一統中國,秦朝因此也作為中國歷史上特殊的朝代被大家津津樂道。可為什麼我們卻以漢朝後人自居?

這其實有好幾個原因。

秦朝從春秋戰國一路走來,歷經了無數的戰爭,最終一統中國。但,它統一之後卻並沒有守著這個位置太久便走向了滅亡。秦始皇到秦二世,一共兩代帝皇。而剛剛被吞併的六國並沒足夠的時間融合。很多人依舊自稱自己是楚人、趙人、齊人等等。

同時,戰爭給原本各國人帶來的傷痛也未治癒。試問原本趙國的人能一下子忘記那些被坑殺的人嗎?而其他各國也能忘記各自被秦軍殺死的兄弟姐妹嗎?甚至,這被吞併的國家之間爆發的戰爭也無法讓人忘記。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只有原本秦國人才會自稱是秦人了,才會對秦國有著較高的歸屬感。

當然,這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則是因為秦朝與漢朝的統治史不太相似。一統中國后的秦始皇還未將國家建設的繁榮,就陷入了自己的慾望之中,他修建長城,修建皇陵,修建阿房宮……這後果自然是全國的標準都未完全普及,國民就已經被極高的稅賦壓得喘不過氣。

但漢朝不同,漢朝在推翻了秦朝後,卻開始拓寬疆土,並與周圍的國家開展貿易文化交流。因為兵強馬壯的漢朝不斷地將匈奴擊退,而國內的生活比起秦朝時又富裕太多。有了這樣強烈的自豪感,自稱是漢人,也是當時人對於本國有歸屬感的一種體現。

拋開這種民眾的歸屬感不談。要知,秦朝之所以能一統中國正是因為他們採用了嚴苛的法家治國思想。可從漢朝開始,中國社會就一直推崇儒家思想。於是,更多人願意把漢朝看成社會的起源。那麼,自稱漢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今天英語中出現的「China」卻有著一個廣泛的說法,它原本指的是瓷器。但這絕對是毫無根據的說法。因為英文「瓷器」一詞「china」是從中國一詞「China」轉化來的。

其實從秦朝開始,中國的大一統社會這才開始逐漸形成。印度古代人稱中國為「chini」,chi是秦,na 就是人的統稱。比如西班牙語就是「七哪」的發音,還有的歐洲語言是「西哪」,這都是從「秦哪」演變過來的。

顯然這種說法從歷史的角度更能解釋得通。

從以上也可見,當代中國對於傳統文化的教育是多麼失敗,不去關注歷史演變背後的真相,就看到了眼下的事便做出了自以為是的判斷。

《遇事當下不定論》一書就從這兒出發,不談歷史趣話,而是聚焦於那些被我們誤解,扭曲的歷史,帶著我們一起追回歷史的真相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