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林改錯》中的補陽還五湯,益氣活血的代表方

右上角點「關注」,帶你走進中醫的神聖殿堂。

筆者運用補陽還五湯化裁治療正氣虧虛、脈絡瘀阻的內科雜證,收效頗顯,茲錄三則,介紹於下。

案1 慢性腎小球腎炎


卜某,男,47歲。患慢性腎小球腎炎2年余。腰痛時作,尿色黃,下肢常浮腫,尿常規檢查:尿蛋白(+~+++)。經中西藥治療,癥狀時有反覆。刻診:形體瘦削,神疲氣短,納谷欠馨,下肢輕度可凹性水腫,腰痛,尿黃,汗出不甚,微惡寒發熱,測體溫37.4℃。尿常規:蛋白++,紅細胞0~5/HP,白細胞2~5/HP,顆粒管型+。舌胖色紫,苔白,脈弦滑。中醫診為水腫,乃水濕羈留,久則成瘀阻絡,復傷脾腎,水濕泛溢而致。擬益氣和血、疏通經脈、行瘀利水。

方選補陽還五湯加味:生黃芪3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當歸10克,桃仁10 克,紅花6 克,川芎6 克,馬鞭草10克,路路通10克,澤蘭12克,澤瀉10克。服藥7劑,癥狀減輕,守方續進14劑,諸恙皆消。唯腰部隱痛,尿蛋白微量,原方去馬鞭草、路路通,加炒白朮10克,山藥15克,以善後。共進40 余劑,病癒。一年後隨訪,諸症未作,尿蛋自陰性。

Advertisements

按:本病屬中醫「水腫」之範疇。因病程較長,傷及脾腎之氣,久則成瘀,瘀阻水泛。《金匾要略》言:「..血不利則為水。」故其治療重在行氣通絡、佐祛瘀利水。用補陽還五湯加減,使久疾治癒。

案2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李某,女,22 歲。患鼻衄、齒衄1年,如不慎撞擊,則皮下青紫難消。兩月前發熱作,隨月經來潮,量多成崩,周身皮下瘀斑瘀點,經某醫院診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曾住院治療,病情穩定后出院。刻診:鼻衄、齒衄仍作,四肢皮下有點片狀出血,色紫紅,面部、周身黃染,鞏膜不黃,神倦納呆,口乾欲飲,舌紫有瘀斑,苔薄黃,脈細帶澀。查:血小板38×109/L,血壓90/60mmHg。

此乃氣虛血瘀、脾虛而不統血,血液外溢肌膚所致。治以益氣健脾、攝血活血、通絡祛瘀。擬補陽還五湯加減:生黃芪30 克,党參20 克,乾地龍10 克,紫珠草6 克,大黃炭6 克,赤芍10 克,當歸10 克,桃仁10 克,紅花6 克,川芎10 克,知母15 克,生地10 克,茯苓10克,水牛角粉5 克(沖服)。服藥14 劑,諸症減輕,查血小板61×109/L。擬原方繼進14 劑,查血小板92×109/L。原方去桃仁、川芎、地龍、水牛角粉,加炒白朮10 克,山藥15 克,熟地10克,阿膠10 克(烊化),健脾滋源,以善其後,先後共進50 余劑,病情穩定。

Advertisements

按:本病屬中醫「血證」範疇。初乃氣升血旺,溢於脈絡,久則氣血虧損,留而成瘀,血不循經而泛溢。《血證論》曰:「載氣者血也,而運血者氣也,人之生也,全賴於氣,血脫氣不脫,雖危猶生,一線之氣不絕,則血可徐生,復還其故。」故選補陽還五湯加減,意在補氣為先,后加健脾之品以培本固元。

案3 心絞痛

朱某,男,56 歲。常感心前區疼痛1年余,晨起、活動、飽餐后加重,經市醫院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經西藥擴冠、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療仍時作時緩。刻診:心前區隱痛不適,伴頭昏,心悸,面唇皆紫,胸悶氣短,舌胖紫,苔薄白,脈弦緩。

中醫診為胸痹。證屬心氣心陽不足、氣血瘀滯。治以益氣通陽、活血通痹。

擬補陽還五湯加減:生黃芪30 克,党參15 克,黃精10 克,當歸10 克,赤芍10 克,川芎10 克,紅花6 克,丹參20 克,瓜蔞皮10 克,降香10 克,細辛3 克,生地10 克。上藥5 劑,配以單硝酸異山梨酯片口服。葯后心前區疼痛緩,心慌胸悶減。囑停服西藥,改為發作時舌下含服,原方加莪術10 克,琥珀末2 克(沖服)繼進14 劑。癥狀大減,複查心電圖:竇性心律,ST 段稍低。擬生脈飲為主調理善後,病情基本穩定。

按:本病屬中醫「胸痹」範疇。由於心氣不足,心陽不振,使氣血運行不暢,而成本虛標實之疾。方中黃芪、党參、黃精補氣以運血,四物補血調血,丹參活血祛瘀,瓜蔞、降香、細辛溫陽散寒、通痹。

友情提示:文章或作者來源於中醫古籍APP,希望獲得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古籍」下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