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零售商有了「秘密武器」

最近,「80后」便利店店主楊浩越來越像一個「甩手掌柜」。過去,為了維持小店經營,他每天忙著打電話對接40多個供貨商。但供貨商嫌便利店進貨量少,送貨沒熱情,往往一拖好幾天。

現在,他只要在手機APP上簡單操作一番,就能從網上訂到價格實惠的優質搶手貨,快遞小哥次日就能把貨送上門。而且,店裡商品擺放也變得很講究,端架、收銀台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如今,楊浩的便利店的日均流水在3000元到5000元,比過去翻了一番還多。

讓這家小小夫妻便利店發生改變的,是京東新通路日前針對便利店推出的智能APP「行者動銷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如同乘客下單、司機搶單的滴滴打車軟體一樣,品牌商可根據自身需求,精準篩選目標門店,「發單」下任務,便利店的店主則根據自身需求「接單」搶任務。品牌商與店主通過這一平台對接后,所需商品和陳列物料等投放資源,如陳列架、宣傳海報等,就通過京東物流一起配送到店。

Advertisements

在中國,像楊浩經營的這種夫妻便利店,約有600多萬家。《中國快消品B2B行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快消品近3年的發展經歷了從跑馬圈地到產業下沉,再到今年便利店風口再起的階段。預計到2018年,快消品B2B行業的總體交易額將達到20萬億元,將會有44%的便利店成為互聯網B2B的受益者。

然而,儘管市場空間廣闊,品牌商想有效觸達這些「長尾」終端門店卻困難重重,花費巨資卻無法精準投放。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傳統B2B領域中,品牌商與終端零售商之間往往採用分級代理模式,品牌商無法快速從銷售終端拿到銷售數據及市場反饋。渠道的不透明、不扁平、不可監測、不能互動成為整個行業面臨的4大痛點。

如今,互聯網新科技的運用,正讓這一情況發生改變。類似於「行者動銷平台」的零售「新科技」,用智能化方式實現了自助訂貨、庫存管理和收銀結賬,省去了諸多中間環節,讓產品從廠家快速直達零售終端。同時,每家便利店的商品銷售情況,「搶單」任務的執行情況,最終在APP內置的「慧眼大數據系統」中以數據產品的形式呈現給品牌商,讓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跟蹤產品流向、洞察門店行為、掌握並實時優化營銷投放效果。

Advertisements

寶潔公司B2B高級經理張楠是第一批嘗試這一「新科技」的商家之一。他驚喜地發現,通過行者平台,僅用10天就完成了過去1個月的鋪貨量,儘管參與活動的便利店遍及各地,但只需通過一部手機,便利店的銷售數據、圖片在後台就能一目了然,實現了資源投放的透明可控。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王洪濤認為,互聯網「新科技」催生的一系列智能管理系統,解決了非品牌化的中小門店「信息孤島」弊端,用一張智能化的「神經網路」,將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打通並連接在了一起,有望對傳統行銷模式帶來一次升級。

運營人員: 周卉 MZ019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