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疼痛之處理方式

那麼足部經常會出現什麼癥狀呢?

骨骼(應力性骨折?)

肌肉(拉傷?)

肌腱(筋膜炎)

神經(神經張力/卡壓)

韌帶(扭傷?)-制動3天,2級扭傷制動一個月,制動太長時間軟組織纖維化,關節內有疤痕組織,需要很長時間,對組織加熱熱敷,在進行鬆動,高溫拉伸10分鐘以上

(膝跟髖會容易產生代償)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足部的基本結構

足部都有哪些主要的肌肉呢

這些足部的肌肉是需要拉伸和訓練的。但是你要知道會員的30%法則(如你讓會員做10次會員只會做3次)

功能解剖-外側韌帶

由於外側的韌帶比較細小,所以特別容易造成內翻位崴腳

內側的韌帶非常的厚實與堅固(也有骨骼結構的原因),腳的外翻能力受到很大的阻礙,外翻位崴腳(高位崴腳)的幾率沒有內翻位崴腳的幾率大

Advertisements

由於造成崴腳的動作不同,崴腳或足踝扭傷的部位也會不盡相同

足底神經

足部也有很多的神經分佈,如果軟組織或骨骼排列出現問題很有可能會對其進行卡壓

那麼我們看一下足部問題的發生幾率

每年200萬美國人受其影響

足底筋膜炎-足跟痛症佔15%

足跟痛在非運動員和運動員人群當中普遍存在

20-34歲人群和大於75歲人群中常見

最受影響的個體是年齡在45-64歲的人群

(有超重、雙側踝背屈受限、且是需要長時間站立條件的職業及業餘活動方式)

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甚或水平的提高,國內足部疼痛的發病率也在逐步上升,最為常見的足部損傷就是足踝扭傷(崴腳)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腳踝扭傷該如何處理

首先,腳踝扭傷會出現軟組織發炎

Advertisements

炎症期:

4~7天(紅 腫 熱 痛)

一般只做引流處理(PRICE)

增生期:

4~7天~6周

根據評估結果做簡單的恢復訓練

重建期:

3周~12個月

無痛原則,循序漸進訓練

所以在崴腳后4-7天我們只對其進行消腫處理不介入手法或訓練

比如肌效貼的引流消腫或手法引流

無痛管理逐步增加負載,繼續減少組織炎症 這是我們的訓練宗旨,

因為更多的疼痛或炎症的產生,會導致更多細胞死亡

由於受傷后的韌帶如果不給他一個牽引方向的話,修復后的韌帶纖維方向是雜亂無章的,本體感受是差的,所以根據應有的纖維方向我們要對其進行一定的應力已讓韌帶恢復的更健康

幫助恢復到功能的進程-從急性期/保護下運動到漸進負重/感覺運動訓練時期的恢復日常活動或體育運動的進程

鼓勵進行平衡性訓練和本體感覺訓練及演練以減少反覆扭傷的可能性

練習本體感受器(平衡)

•單腿閉眼測試(先健側後患側)

•嘗試:

•1、雙側手臂往外展

•2、雙側手臂放在身旁

•3、雙側手臂交叉

•4、雙手臂外展並閉眼

•5、雙手臂放在身旁並閉眼

•6、雙手臂交叉並閉眼

踝關節韌帶扭傷病人的訓練管理方案

拉伸:小腿/腓腸肌

肌肉強化練習:

腓腸比目魚肌/腓骨長肌

腓腸比目魚肌/脛骨后肌

漸進式負重和感覺運動訓練

拉伸

面對牆站立

•確保腳平直對著前方。隨著小腿略微向外旋轉,整體重量應該朝向腳的外邊界。這個動作應該增大參與的腳的足弓。在拉伸中保持這個姿勢。

• 通過將足跟保持在地上並且身體前傾來增加下肢后側的拉伸

比目魚肌/腓骨長肌向心/離心收縮力量訓練

動作提示

• 從站立位開始,雙腳平方在地上並稍分開

• 赤腳進行訓練

• 保持跖球在地面上,慢慢地將足弓從地面抬起。在訓練中保持這個姿勢

• 進行「提踵」-使用雙腳且保持大部分重量在大腳趾的「肉墊」處而不是小腳趾

• 短暫停住

• 將不參與鍛煉的腳抬離地面

• 慢慢地將另一個足跟放回地面

• 額外的離心收縮-使用重力背心或背包

然後再經過科學的功能訓練以及動作模式訓練就可以避免習慣性崴腳,能夠更好的感知地面以及更好掌握平衡,從而避免受傷,讓我們愉快的去運動吧!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