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針灸處方——治療遺精之安神止遺方:扶陰養腎、安神補虛

歡迎關注,閱讀,收藏並轉發!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安神止遺方《針灸大全》

【處方】照海、中極、膏肓、心俞、然谷、腎俞

照海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陰蹺。屬足少陰腎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蹺。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脛神經本干,及脛后動、靜脈。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陰癢,尿頻尿閉,咽喉干痛,腳氣紅腫,失眠,癲癇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中極穴

經穴名。出《素問•骨空論》。別名玉泉、氣原。屬任脈。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布有髂腹下神經的分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主治遺精,陽痿,遺尿,小腹痛,月經不調,帶下,崩漏,痛經,胎衣不下,產後惡露不止,外陰瘙癢,以及子宮脫垂,盆腔炎,尿瀦留,尿失禁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15分鐘。

膏肓

膏,心下之部;肓,心下膈上之部。膏肓主要指病位的深隱。古人認為病位深隱,用藥物、針灸都不能起多大作用。所謂「病入膏肓」,有「不治之症」或「難治之症」的意思。足太陽膀胱經穴名,在第四椎下,近第五椎上兩旁去脊各三寸處。

心俞

經穴名。出《靈樞•背腧》。屬足太陽膀胱經。心之背俞穴。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布有第五、六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和外側支,肋間動、靜脈后支的內側支和頸橈動脈降支。主治驚悸,健忘,心煩,癲癇,癲狂,失眠,咳嗽,吐血,以及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律不齊,心絞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然谷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龍淵,然骨。屬足少陰腎經。滎(火)穴。在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末支及足底內側神經,足底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分支。主治喉痹,咳血,消渴,陰癢,陰挺,月經不調,陰痿,遺精,臍風口噤,足跗腫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腎俞

經穴名。出《靈樞•背腧》。屬足太陽膀胱經。腎之背俞穴。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布有第一腰神經后支的外側皮支及外側支,第二腰動、靜脈后支。主治遺精,陽萎,遺尿,溺血,泄瀉,頭昏,目眩,耳鳴,耳聾,虛喘,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痛經,水腫,腰痛,及腎炎,腎盂腎炎,支氣管哮喘,坐骨神經痛,神經衰弱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

【功用】扶陰養腎、安神補虛

【主治】夜夢鬼交、遺精不禁、白晝乏力、神疲短氣

【操作】針刺用補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還可配合灸法,其中照海、中極、腎俞可斜刺1~2寸,余穴均可直刺1. 5~2寸。10次為1個療程。

【方義】照海為八脈交會穴,通陰蹺,陰蹺循行「人陰」,正所謂「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中極屬任脈,為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可以宣通局部氣血。膏肓補氣血,調陰陽。心俞、腎俞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是心氣、腎氣轉輸、輸注的處所,具有疏通心絡,補益腎氣,養心安神,寧心定志之功。然谷,出《靈樞·本輸》,屬足少陰腎經,滎穴,亦可泄熱。諸穴合用可以養心益腎,安神補虛,對於夢遺效果尤佳。


歡迎關注中醫骨科筆記公眾號~:

請關注後點擊樓下傳送門,那裡有你想要的所有的內容:

傳送門:

中醫骨科筆記總目錄<=====這個是可以點擊的福利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