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的開山鼻祖扁鵲

扁鵲,戰國時期醫學家,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卒於赧王五年(前310)。扁鵲善於運用四診:望聞問切。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法:望診(看看他的臉色等)、聞診(聽聽病人最近做了什麼事情後生病)、問診(問問有沒有干可以導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診(看看他的脈搏),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這些診斷技術,充分地體現在史書所記載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后。扁鵲在自己的醫療生涯中,不僅表現出高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還表現出高尚的醫德。他謙虛謹慎,從不居功自傲。扁鵲的 「六不治」。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醫;驕恣不論於理;輕身重財;衣食不能適;形羸不能服;衣食不能適;陰陽並,藏氣不定。即六種病人: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者;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者;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他的醫療經驗極其豐富,曾編撰過頗有價值的《扁鵲內經》9卷和《扁鵲外經》12卷,可惜均已失傳,這是祖國醫學的極大損失。
​​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