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了明王朝半個世紀氣脈的張居正,到底「正」不「正」?

他是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以一介草民闖蕩二十餘年,終成大器。

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點,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裡不一,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

一句話,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複雜的人。

他就是張居正。

張居正

他為了改革,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不惜與小人為伍。

海瑞他太孤傲,太清高,精神潔癖嚴重,看不起所有有污點的人,眼睛里容不下沙子。

而張居正不同,他認為只要目的達到了,多卑劣,多骯髒,他都不在乎。

如果換了海瑞,他才不管別人餓不餓死,只要別人都是道德君子,別臟他的眼,就行了。

為了站到權力核心,張居正可以和李太后曖昧,可以和太監稱兄道弟,可以被人罵,可以被人誤解,他都無所謂。

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群體,很窮,很無奈,窮到賣兒賣女,窮到去吃觀音土。

在中國,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做能吏是一件苦差事。大家喜歡清廉的官員,喜歡能站在道德制高點的官員,但是否是能臣,老百姓不太在乎。萬曆後期的東林黨人也是這麼想,自古以來,這些正人君子考慮的不是做事,而是做個道德標兵,海瑞那樣的,才是好官。1、有能力不貪、2、沒能力不貪、3、有能力也貪、4、沒能力也貪,在民間,對四類官員的認可程度可能排序如上。但實際上,有明朝,或許除了海瑞之外沒有官員能「不貪」而逐漸上位,明太祖「低薪養廉」的思路讓明代官場「潛規則」盛行。而張居正很不幸,他只能排在第三類,他生在了中國,不符合道德標兵的要求。

大明王朝1566

他剛剛步入政壇時,老師正是徐階。徐階明白他的才能,在於嚴嵩分庭抗禮之際,依然處處照顧他。那時張居正見徐階隱忍不發,誤以為其不敢與奸相嚴嵩鬥爭,頓感不平,留下一封信就外出遊歷三年。這三年過去后,他回到朝廷,變得圓滑,左右逢源。他安然度過徐嚴鬥爭時的腥風血雨,並在徐階勝利後進入內閣。之後,徐階急流勇退,高拱上台。高拱也是一名很有能力的實幹家,知人善任,又城府極深。而張居正聯合太監馮保,趁十歲皇子萬曆登基,密報高拱圖謀不軌,並博取李太后好感,將高拱趕下台,自己當上內閣首輔,排除異己,穩固權威,又大膽改革,為帝國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由於對萬曆嚴於管教而招致怨恨,五十六歲去世后被抄家,長子自盡,次子充軍。

張居正最高光的時刻是擔任萬曆首輔的十年,他無疑是掌握著政黨或國家的兩道權力並對社會歷史發展起著重大影響作用的領導人物。這期間體現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幹,後面會給出一些國家財政數字來驗證。而其政治遠見早在萬曆當政之前,其與徐階、高拱兩任首輔的鬥爭就有所體現。

他任用戚繼光等裙帶關係,讓這些將軍、能吏在職十年之久,保持了政策的穩定,堅定的貫徹了其個人意志;他啟用有事業心,能做事,實幹有革新精神的能吏,而且在中央層面,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他給帝國各地的下屬小弟寫私信,授之方案,然後作為皇帝顧問,批准自己的政策;他沒日沒夜,十年如一日的在大情小事上為這個暮日帝國操勞,補救這個腐朽的官僚機器,為明帝國帶出了一批有才華的人士,也帶來了久違的效率。張居正在位的十年,幾乎做到了那個時代在中國社會傳統政治情況下,人力所能做到的極限。

張居正死前不久,北京糧倉有足夠的存量以滿足此後九年的需要。除非在緊急時刻不能支取的太倉庫儲藏室里的存款增加到600多萬兩銀子。太僕寺保存到400萬兩,南京庫房增加到250萬兩,廣西、浙江、四川省庫平均存款在15萬至80萬兩之間。

在之前16世紀的明王朝,幾乎完全沒有儲備,各地往往因為軍餉發放不到位而引起軍隊嘩變,甚至巡撫被殺等惡性事件,國家國庫空虛,在邊防及大型工程方面,一無所為。

至於,後世對其生活腐化,貪戀錢財的職責,也許並不是完全的空穴來風:

據刑部當時所列查抄張家所獲的清單,共計為:黃金2400兩、白銀17700兩、金器3710兩、金首飾900兩、銀器5200兩、銀首飾10000兩,另有玉帶16條等等。這與神宗原先的估計相去甚遠。

張家的財產,後來被運到了北京,共110抬,並沒有什麼值得注目的珍品。據估算,若是把張家的總資產摺合成白銀,大約只有嚴嵩的十分之一二;而與馮保相比,還不到其十分之一。

雖說如此,並不能影響張居正作為一個出色政治家的歷史地位。那在各位讀者心裡,他到底是正是邪呢?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