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二陳湯之經驗 益智桂辛二陳湯治口臭 加味二陳湯治療痰核

  • 朱丹溪曰:

二陳湯,一身之痰,無所不治。但在上加引上藥,在下加引下藥。如偏頭痛在右,本方加川芎、白芷、防風、荊芥、簿荷、升麻之類;在左,本方合四物湯,亦加防風、荊芥、簿荷、細辛、蔓荊子、柴胡、酒黃芩之類。頂痛者,本方加川芎、固本、升麻、柴胡、蔓荊子、細辛、簿荷等葯。如痰在腰胯下腫痛,本方加蒼朮、防巳、木通、黃柏、萆薢、牛膝、之類。如痰在胸腹中作痛或痞滿,本方加白朮、神曲、麥芽、砂仁之類。如痰在脅下作痛,或漉漉有聲,本方加柴胡、青皮、川芎、白芍之類。如痰在經絡中,或胸背手足臂膊作痛者,上加防風、羌活、威靈仙、,在下加防己、牛膝、木通之類,冬月加烏、附行經。如風痰壅盛,喘急咳咳不寧,本方加防風、羌活、南星、枳殼、之類。如熱痰為病,腹脹喘滿,本方加黃芩、黃連、梔子、瓜簍仁、滑石、石膏、竹瀝之類。如濕痰,身重倦怠,本方加蒼朮、白朮、南星之類。如酒痰,本方加葛根、枳實、砂仁、神曲、麥芽之類。寒痰,本方加乾薑、附子、益智、草豆蔻之類。氣痰,本方加木香、檳榔、砂仁、枳殼、烏葯、香附之類。燥痰,本方加瓜簍仁、杏仁、貝母、五味子之類。陰虛咯血痰嗽,本方加天冬、麥冬、知母、黃柏、貝母、冬花、紫菀、馬兜鈴之類。如痰在中焦,作噯氣吞酸,胃脘當心而痛,或嘔清水,噁心等證,本方多加白朮、蒼朮、神曲、麥芽、川芎、砂仁、草豆蔻、枳實、豬苓、澤舍、黃連、吳朱萸、梔子、木香、檳榔之類,作丸服之。

Advertisements

  • 病案舉例(一)

蔡某,男,五十三歲。

初診日期:一九八一年秋。因感冒咳嗽經治療無效而入某醫院住院觀察治療,歷近一個半月,經抗茵素及點滴治療無效,被判不治症而出院。

現癥狀:胸腔積液,咳嗽痰泡沫狀,量多,並喘,坐卧不寧,納呆,夜不能寐,小便量少而黃,大便偏硬,杵狀指,痰中帶有血絲,左缺盆中有腫大淋巴結一塊,約蠶豆大小,舌質微紅,苔黃厚,脈弦滑,脈胃、神、根、尚存。

治療:思丹溪二陳湯加竹茹十克枳殼五克雙白十克瓜婁八克丁力子六克、大棗三枚南星六克紫菀六克貝母五克三劑,水煎服。

二診:喘減輕,咳痰微黃,巳能睡卧,納食稍進,二便通暢,痰中巳不帶血絲。唯覺頭暈。依方:減丁力子三克,加鉤藤五克、白花蛇舌草十克。五劑

三診:行走時,微喘,咳痰色白稠粘,納食巳有長進,睡卧如常。唯咳嗽而咽癢。舌質淡紅苔黃。脈弦滑。處方:半夏十克、茯苓十克、陳皮五克、甘草三克、竹茹十五克、枳殼五克、馬兜鈴三克、紅花一克、桑白皮六克、鉤藤五克、紫菀八克、川貝母八克、白花蛇舌草三十克。十劑、水煎服。

Advertisements

四診:腫大之淋巴結移至鎖骨上方,患者自行擠出體外,形如小湯圓大小,活動與納食如常:囑常服本方。防複發。

共存活二十六年。於去年因意外事故而逝世。

  • 益智桂辛二陳湯治口臭

口臭是一種常見癥狀,在生活中常會引起難堪,故求醫者甚眾。河南中醫學院和貴章教授治療口臭,常用益智桂辛二陳湯治療,效果滿意。

口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為口腔不潔,細菌滋生,化腐成穢而口臭,或口腔疾患如風火牙痛、牙疳潰腐臭穢、齲齒等;

二為體內疾患所致。如嗜食辛辣厚味之人,虛火鬱熱蘊於胸胃,或肺為火灼、腐肉為膿而吐膿血之肺癰者;氣滯血瘀、代謝壅滯等影響肺胃之氣,上逆入口者出氣皆臭。

和貴章教授的益智桂辛二陳湯,由芳香化濁、消食化痰、驅穢之品組成:陳皮、桂枝、益智仁、半夏、茯苓、細辛、甘草。水煎服,早晚各一服,每次200毫升。

臨證加減:若食滯內熱加枳實、雞內金、大黃等;嗜食肥甘、濕熱積滯加葛花(亦可加煨葛根)、砂仁、豬苓、茯苓、炒青皮、草果仁等;膽胃積熱上逆加雞骨草、十大功勞葉、檳榔、黃連、焦三仙;若肝胃不和加柴胡、醋香附、紫蘇梗、廣木香、炒蘿蔔子;脾胃不調加人蔘(或太子參、党參酌情選用)、焦白朮、枳殼、焦山楂、炒青皮;氣滯血瘀加梭羅子、三棱、莪術、玫瑰花;胃腸積滯、大便秘結加蘆薈、厚朴、肉蓯蓉、紫草等。

  • 病例:

許某,女, 47歲。

口腔臭味半年余,近期加重,並伴有不欲飲食,食后腹脹,舌苔黃滑而膩,舌體胖邊有齒痕,色淡紅,脈沉。證屬脾失健運,胃中食滯。治以健脾和胃,消導除穢。方以益智桂辛二陳湯加味治之:益智仁10克,桂枝10克,細辛3克,陳皮3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藿香30克,焦白朮18克,枳實15克,大黃5克,焦三仙各10克。3劑,水煎服,早晚各一服,每次200毫升。複診時,口腔臭味消失,食慾增加,腹脹輕減。診其舌苔薄黃,邊有齒痕。原方加炒萊菔子30克,廣木香9克,黃芩9克。再進3劑,一周后癥狀消失。

  • 加味二陳湯治療痰核一例

劉××,男,47歲。

初診:1985年6月19日。

主訴:三年前兩前臂生結核,如白果、栗子大小不等,連接三五枚,皮色不變,不痛不癢,按之柔軟,質地較硬,邊緣光滑,稍能移動,近年來胸腹、背部有所發現。曾經數個醫院診斷均為「多發性粉瘤」令其摘除,因不願手術,故來醫治。

辨證:經由痰濕凝聚而成。

治法:治宜化痰祛濕,軟堅散結,望其消散。加味二陳湯主之。

處方:橘紅12克 制半夏9克 茯苓12克 白芥子9克 川貝母9克 海蛤殼12克 生甘草3克

服藥十日,效果不顯,結核如故,在原方的基礎上去甘草,加昆布、海藻各9克繼服。半月後,腫塊縮小,質地緊韌度較差,再以原方去貝母,加生牡蠣18克;連服二十餘劑,結核大部分消失,三個月後腫塊全部消失。

  • [點評]

本病生於皮里膜外,因痰濕結聚而為痰實,其形體大小不一,小而硬者謂痰核,大而軟者謂粉瘤。《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說:「此症生於皮里膜外,結如果核,堅而不痛」,謂之結核。其治法,主要是化痰燥濕,以冀消用。用二陳湯燥濕化痰,白芥子去皮里膜外之痰實;加貝母協其驅痰;海藻、昆布以軟堅;用海蛤、牡蠣滋陰清熱以軟堅。臨床用此方加減治療本病十數例,效果頗佳。

趙東奇副主任醫師經驗

發表於 2015-01-21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3.3。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