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穿衣服?

關於服裝的起源,似乎無法用一個定論來解釋,由於研究者的立場不同,所得出跳結

論也不一樣。儘管如此,對於服裝起源的研究,不外乎這樣六種途徑:第一,氣候適腦說;第二,身體保護說;第三,護符說;第四,象徵說;第五,審美說;第六,遮羞說。這六種說法是從不同的心理,生理角度對服裝起源講行研究

一、氣候適應說

氣候適應說認為服裝起源於人類為了適應氣候環境。人類可能是從溫暖的氣候條件下發育進化而來的,當時可能根本不需要穿衣服,因此他們的環境不存在隆冬。隨著時間和氣候的進一步演化,進入第四紀冰河寒冷期,人類開始使用毛皮衣物,因此,保溫禦寒成為月膨裝的主要功能,由此推斷出服裝的誕生是基於人類生理的需要。身上體毛逐漸退化,氣候的冷暖變化直接影響人類的生理需求,由此人類早在原始社會就學會以獸皮蔽體,抵禦風寒。就是現在,許多居住在寒冷地區的原始人仍然選擇簡易的「服裝」蔽體防寒。就拿愛斯基摩人來說,他們是率先利用毛皮製作衣服,婦女們利用牙齒咬皮革使其柔軟便於穿著。愛斯基摩人母親們的勤勞大大地推動了手工技術,他們製作的上衣有長長的后擺,可以當坐墊,腳朝防寒,非常適應北極的跋涉。愛斯基摩人用海象毛製作的擋風長衣,可以將人緊緊地塞進獨木舟中。人和獨木舟在水上的航行中牢牢的成為一個整體。在熱帶地區,由於暑熱,穿衣服就沒有多少必要,熱帶地區的居民至今過著裸態生活。不過,也有因熱而穿衣服的現象。生活在沙漠地區的人,由於沙漠地帶氣溫很高濕度卻很低,非常乾燥,人體的水分蒸發得相當厲害,發汗很多,而皮膚卻沒有汗,因為汗水很快就會被蒸發掉。這裡的人穿衣服,與其說是為了避暑,不如元兌是為了防止汗的蒸發,同時也避免日光暴晒。比起裸體,穿上衣服更能發揮適應這種氣候的作用。由此.誕牛了氣候適應說。

二、人體保護說

保護身體既是服裝起源的目的又是起因。自然界存在著危害人類身體的因素,由於人類直立行走,原本藏在身體下面的性器官暴露出來。為防止昆蟲或外界的傷害,原始人用樹葉、樹皮、獸皮、羽毛做成的條帶圍在腰部,保護性器官。隨著人類的進步,人們用腰布、兜檔布、陰莖套,把這些地方保護起來,進而把頭部、軀幹、四肢、手、腳等其他部分也包裹起來,這就產生了衣物。初看起來,服裝的「保護作用」似乎很簡單,可是若加以觀察,就會發現其實也很複雜。因為,發展至今,服裝已經不僅僅只局限於防寒,某種背景下它已成為人類的保護,隨著時代的變遷,保護的意義也逐漸多元化。例如,武士的盔甲,足球運動員的護膝、護墊,劍客佩戴的防護面罩,甚至是消防隊員特製的服裝、宇航員宇航服等等。這些服裝的保護功能逐漸完善,減少了危險和傷害。如果將服裝的「保護功能」深化,它還有另一層功能,那就是防止「道德危險」。例如,修女的服飾; 是內在抵抗力的一種象徵符號,穿戴者品格堅定,道德標準嚴峻,也是純潔的表徵。

三、護符說

原始社會生產力非常低下,在強大的自然面前人類顯得非常渺小。人們總想藉助於精神的力量來對付自然,因此就有了靈魂和肉體分離的想像。原始人不了解自己的身體結構,分不清夢境和現實。對原始人來說周圍的世界是神秘的,一切動植物,甚至星辰、河流都充滿了神秘的親族聯繫。萬物有靈的信仰改變了原始人的知覺。原始人相信自己在時間中走向末日,時間是支配萬物的一種神秘力量。黑夜與白晝的交替循環,太陽的起落,四季的循環,候鳥的遷徙,人類的成長和衰敗,所有這一切都說明這種神秘力量的存在。他們認為靈魂有善惡之分,為了取得善靈的保佑,他們佩戴足蹄、尖角、貝殼、羽毛用來辟邪。他們相信佩戴這些護符,具有肉眼看不見的超自然力量,有了它就能得到保護。這些護符發展到最後成為人類佩戴在身體上的裝飾品。原始人還在身體上塗抹顏色,用來嚇倒鬼魂保護生命。另外在一些原始部落里,為了求得群族的認同以及表達對種族信仰的堅定,也會在身上塗抹或穿戴象徵該種族圖騰的符號,以博取該種族間的尊重和互相信任,也是信仰的一種寄託。由此護符說誕生了。

四、象徵說

這種學說認為披掛在身上的物品是某種身份的象徵。在原始人看來,佩戴動物的足蹄、尖角,被認為是具有值得羨慕、使人傾倒的特殊本領,同時也是一種財富的象徵,印第安人頭冠的高低,標誌著主人財富的多少,頭冠越高,威望也就越大,藉此顯示優越感。裝飾的目的是為了象徵穿著者的力量、勇氣和技能。原始人用獸皮等飾物象徵自己的英武;原始部落的人用野獸的牙齒、骨骼和身體的刀痕等,向人們顯示他在狩獵中的業績;軍人會將勳章掛在制服上,亦是向人們展示他的功績。在階級社會裡,作為階級符號的象徵:我國自古以來祟尚服裝制度,有上冠的雅譽,並借服裝的型制、色彩、服章等以區別階級、維繫倫常。服裝在不同時期充當著不同的社會角色、象徵身份和地位。服裝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文化進展的標誌,常用來顯示一個人的經濟能力以及社會地位。在原始社會已存在這種身份的象徵。同樣在現代社會裡服裝也是人類身份的說明:例如緊身衣、高跟鞋、禮服等等,都足以說明穿著者不必從事體力勞動的特徵。在政府機關、職業團體和軍隊里,服裝面料、款式、佩飾標誌著官職地位,顯示一定的權威性。由此服裝起源於象徵。

五、審美說

服裝起源於審美是一種普遍的說法。服裝起源於一種美化自我的願望一是人類追求情感的表現。人們通過大量的實驗發現一些高級動物,對美都有一種本能的接受。原始人看到美麗的花朵,光潔鮮艷羽毛劊頃手摘下來,裝飾在自己的身體上。印第安首領作戰用的無邊扁平軟帽,是由雄鷹毛製作的。原始人將發現的瑪瑙、寶石經過細心琢磨,鑲嵌在一個圓環上,這就是最早的項鏈和手鐲。人們都想得到美麗別緻的小物品,裝飾在眾人可見的地方,透過外觀的裝飾及自我的吸引力的表現,以達到自我肯定的目的。服裝正好顯著地達到此功能。運用服飾增加身體的體積,讓人感到一種擴張的感覺。就服裝的樣式而言,其裝飾性能更加突出:大體分為「肉體的裝飾」和「外表的裝飾」。「肉體的裝飾」是指對於身形的修飾,而「外表的裝飾」是指包括衣服以及其他裝飾物對於身體的裝飾。服裝對於人體的外表影響有集中趨向,例如「增加」人的高度;「增大」或「縮小」身體體積;利用圓形裝飾引起對身體線條的注意或對某一部分的注意;在擴張方面也會存在縱向擴張」和「橫向擴張」等等。

六、遮羞說

男女兩性相互愛慕和吸引,是遠古以來就存在的現象。服裝起源與發展的最終原因是兩性的存在這一論斷,雖然至今還不能令人信服,但是兩性導致現今人們要求穿用服裝,這是任何人不能否認的。羞恥口在原始社會是不存在的,只有人類學會穿衣之後,再脫掉衣服才會感到羞恥。因此服裝起源於遮羞之說顯然有些牽強。羞恥U"是人類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才產生的。「羞澀」在心理上的動機始於自我和他人的相互依存性,是在一切合乎「禮,,的行為條件下所形成的自我心理。產生羞澀感不僅僅是以「討厭」來影響我們自身的行為,也同時會對,』衣冠不整」產生排斥,並且這種態度還會阻礙我們對於某種衣服上個人所好穿及著心理的影響。有關羞恥學說的論述,在西方通常會以《聖經》中亞當和夏娃的神話故事來解釋服裝的起源。《聖經》中講述: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原本是裸露的,但是偷吃伊甸園的禁果后,方知羞恥,便拿無花果樹葉遮體,也因此產生了服裝。這樣的證據來源使得羞恥學說作為人類服裝的起源學說這一觀點,常常遭到批判。以上的諸說法從各自的角度看都有一定的依據和道理,很難相互代替。綜合起來無非是兩個方面,自然科學

的人體防護和社會心理學性的裝飾觀念。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