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開放,VISA、萬事達們「遲來的幸福」

蟄伏30餘年,國際卡組織終於得以進入中國的支付清算市場,而今本土競爭對手已然強大,其到來無疑將加劇國內競爭,甚至將攪動全球清算市場的格局。中國居民的跨境業務將成為中外競逐的主戰場。

(資料圖)

《財經》記者 張威 羅瑞興/文 袁滿/編輯

六個月前,《銀行卡清算機構准入服務指南》(以下稱「指南」)下發,在中國清算市場蟄伏多年的國際銀行卡巨頭們即將達成所願。

指南一頒布,Visa、Mastercard和美國運通等幾家巨頭便開始日夜趕工,準備相關申請資料,為快速完善相關材料,每一家巨頭都為此配備數十人的隊伍,準備資料高有一尺。

而在真正邁入人民幣清算市場大門之前,深思熟慮的國際銀行卡組織紛紛向國內的機構伸出橄欖枝,期待通過設立合資機構為中國業務的拓展增添砝碼。

Advertisements

《財經》記者獲悉,美國運通攜手杭州連連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連通(杭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並向央行提交了申請材料;Visa也私下向八家商業銀行拋出橄欖枝,表明欲與其合作申請合資牌照;而一向低調的Mastercard也在尋找更適合自身業務發展的出資方式。

在合資還是獨資問題上,此前,接近央行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幾家卡組織更傾向於通過設立合資機構進入中國市場。

某國際卡組織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合資更有利於牌照獲批,而從卡組織自身而言,中國市場對任何一家卡組織的全球業務而言,都屬於集團中一件大事。

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均在中國,大規模的人口帶動的大規模銀行卡,是各大卡組織重視的重要原因。據全球數據公司研究,到2020年,中國銀行市場將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流通的銀行卡數量將從2016年的60億張增加到90億張。

Advertisements

而目前的中國市場,已與國際卡組織30年前初來乍到之時大不相同。當初,中國本土不存在任何具有國際支付系統的商業組織網路,甚至國內市場網路也是各行其道、支離破碎。

如今,一方面,在傳統卡組織領域,中國銀行卡市場已經孕育出龐大的本土銀聯品牌;另一方面,在支付創新領域,支付寶、微信所引領的移動支付,已經漸成主流,甚至在某些層面領國際之先。

近期,中國銀聯剛剛攜手各大商業銀行發布銀行業統一APP「雲閃付」,此舉意在對標支付寶和微信財付通,中國的移動支付爭奪戰已是硝煙瀰漫。

國際卡組織的進入,無疑將令中國支付清算市場的競爭更為激烈,甚至將攪動全球清算市場的格局。其自身也將面臨多方競爭對手的挑戰。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鷂表示,人民幣清算準入,促進國內支付清算機構競爭、市場化,對銀聯銀行卡清算形成挑戰,長期來看,會改變商業銀行人民幣支付路徑,商業銀行出現分化取決於客群定位,有更多跨境商務客戶的商業銀行可能會更偏向於Visa 、萬事達卡。

業界預期,由於擁有全球更為完善的網路系統,進入中國支付清算市場的國際卡組織,將把中國居民的跨境業務作為戰略要點,與國內支付清算機構展開激烈競爭。但市場人士同樣預計,機會並不會同時賦予所有的境外申請者,本次大門敞開后,中國監管者當不會那麼快完成全部審批。

備戰合資牌照

無論是什麼樣的戰略,拿到進入人民幣清算市場的牌照才是其第一步。

一直以來,國際卡組織在中國主要以代表處的方式存在。銀行卡清算機構准入之後,卡組織需要成立一家新的註冊公司和一個數據中心。

據《財經》記者了解,由於註冊公司會帶來稅收等收入,因此成為各地方政府爭搶的香餑餑。

連通(杭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10月17日,註冊地杭州,註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公司法人代表是李健偉,即美國運通的中國區董事總經理。股東之一的連連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兩股東分別持股50%。美國運通表示,繼續就資質申請與有關部門保持溝通。

Visa已經向中國人民銀行遞交了在國內建立銀行卡清算機構的資質申請,並繼續就資質申請事宜與政府部門保持緊密溝通。此外,接近Visa的人士透露,Visa成立的企業註冊地有望在北京。而註冊公司地點選擇主要參考稅收減免、高層子女上學問題以及租房補貼等政策。從現有卡中心布局來看,選擇北京、上海可能性更大。

一直較為低調的萬事達卡,在獨資和合資問題上,表示會選擇更為適合的方式考慮。

2017年6月末下發的《指南》是對應國務院2015年放開銀行卡清算業務的申請細則,實則提速銀行卡清算準入,也是進一步推動中美「百日計劃」。此前市場預期,如果申請機構準備工作做的很好,年內有望批複牌照。

「從現在進展來看似乎並沒有預期那麼快。」上述國際卡組織人士說道。根據籌備流程,申請方案獲批之後有一年籌備時間,包括系統建設、價格開發等內容,一年之內必須申請開業,監管部門會在90天之內給出是否可以開業的答案,但是這個還很遙遠。

這裡所稱的銀行卡清算業務,是指通過制定銀行卡清算標準和規則,運營銀行卡清算業務系統,授權發行和受理本銀行卡清算機構品牌的銀行卡,並為發卡機構和收單機構提供其品牌銀行卡的機構間交易處理服務,協助完成資金結算的活動。

據《財經》記者了解,上述幾家機構前期與監管部門都進行了頻繁的交流,在向監管部門提交資料時需要把所有的標準、流程和規則都寫好。國際卡組織的標準與國內有區別,一個晶元的標準不同就需要重新做一個流程,有的卡組織以前在中國甚至都沒有IT團隊,現在已經達到五六十人。

「推出一張卡就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何況基礎設施標準,包括用多少台主機,什麼品牌等。」上述國際卡組織人士說。

除了牌照的準備工作外,在支付產品上,個別卡組織已經嘗試創新。例如Visa已經與國內機構合作、嘗試開發智能手錶、無人超市等產品,預計牌照獲批后就可以投入使用。

對於合資還是獨資的問題,不同的人也持有不同的看法。「合資更有利於拿牌,但是我不覺得能幫到多大的業務。」某國際卡組織人士表示。但是,本土股東擁有的數據、客戶也不容小覷。

民生銀行研究院金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峰向《財經》記者表示,國際卡組織在國內肯定還是要找各個銀行合作,如果國內銀行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衝擊下依然沒有明確統一的思路(這可能主要取決於銀聯的戰略思路和號召力),很可能為了爭奪支付市場份額也樂意和他們合作,並且現在國際布局也確實被很多國內銀行放到戰略高度,和國際卡組織合作對銀行有利。

Visa大中華區總裁於雪莉向《財經》記者表示,在中國,將進一步拓展合作夥伴生態圈,通過Visa的開發者平台計劃、和Visa「創無限」計劃支持國內的金融機構、商戶及業界夥伴的加速創新, 共同開發適合本地市場的數字應用和解決方案。

除了Visa和美國運通,萬事達卡亞太區聯席總裁凌海也表示,萬事達卡會加強與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中國太大了,合作絕對是我們的一個方面。如果跟第三方支付合作,客戶關係是你的,錢包是你的,我把我的網路提供給我的合作夥伴,使它的覆蓋面更廣。」

激烈的中國市場

外資卡組織進入中國,對壟斷中國銀行卡市場十幾年的銀聯在發卡領域勢必造成衝擊,而事實上,當下的中國支付清算市場早已硝煙瀰漫。

截至2016年末,中國銀行卡在用發卡數量61.25億張,全國共發生銀行卡交易31154.74億筆,金額741.8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35.49%和 10.75%。

雖然銀行卡支付仍然佔據重要地位,但是中國支付市場已經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自2011年以來,中國移動支付發展呈現快速上升態勢,2016年移動支付交易規模更是達到58.8萬億元。據預測數據來看,2017年交易規模有望達到98.7萬億元,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

支付寶、微信支付帶動的移動支付快速發展,已經打破了銀聯絕對的壟斷地位,格局的扭轉發生在2013年之後。

賽迪顧問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市場整體交易規模突破10萬億元,當時從第三方支付企業層面排名來看,銀聯商務以45.9%的市場份額領先,支付寶緊隨其後。

而2016年中國第三方支付機構完成移動支付交易金額達38萬億元人民幣,90%以上已經被支付寶、微信支付「雙寡頭」完全壟斷,銀聯的份額微乎其微。

2017年下半年,支付寶與微信藉助「無現金」通過補貼等手段大肆爭奪客戶。各類中小掃碼支付的無人超市、無人售貨櫃應運而生。

而銀聯一直逆勢追擊,近期協同銀行推出統一的APP「雲閃付」也是意在爭奪丟失的移動支付份額,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相抗衡的是,銀聯也通過「燒錢」補貼「雲閃付」用戶。而且,幾家機構的掃碼爭奪戰逐漸從簡單的消費支付向交通掃碼等基礎設施領域升級。

與此同時,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清算被銀聯的「弟弟」,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台網聯收編,中國的清算市場又多了一個重要參與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外資卡組織進入中國的清算競爭對手已經不止有銀聯一家。

《安永2017年金融科技採納率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平均金融科技採納率為33%,中國大陸以69%居於首位。中國龐大的支付清算市場以及內生推動的金融科技發展對外資卡組織不無顧慮。

在現有的中國本土的支付清算格局下,外資卡組織進入中國市場難言樂觀。不過,某國際卡組織人士則坦言,國內銀行卡費率太低,「國內市場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我們進來希望國人持有這張卡到國外使用,帶動國際業務量的發展」。

這樣的算盤似乎是每一個想要申請牌照的卡組織的心聲,國人的持卡交易數據便足以吸引外資卡組織。

《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7》顯示,從總量上來看,2016年我國出境旅遊市場達到1.22億人次,出境旅遊花費1098億美元,同比增長4.3%與5.07%旅遊人數。

從目的地來看,前十位目的地為香港、澳門、泰國、韓國、日本、越南、台灣、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主要目的地仍多為周邊國家與地區。

與之對應,2015年一季度,銀聯卡全球交易總額達到11.8萬億元(約合1.9萬億美元),超過Visa一季度交易總額的1.75萬億美元,銀聯不僅在發卡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交易總額也成為全球第一。

Visa大中華區總裁於雪莉向《財經》記者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年輕一代和中產階層的不斷湧現,跨境消費(包括跨境旅遊和跨境電子商務)仍然顯示出持續上升的趨勢。

競逐海外業務

外資卡組織進來之後,海外市場或將形成新的支付清算格局。

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曾向外界透露了銀聯國際化的三個步驟,第一,中國人走到哪裡,銀行卡服務到哪裡;第二,逐步在當地發卡,為當地人服務;第三,和當地合作夥伴一起成長,為共同持卡人提供增值服務。在ATM布點方面,銀聯2013年的境外布點首次超過了境內。

銀聯子公司銀聯國際通過與全球1500多家機構合作,目前銀聯受理網路已延伸超過16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銀聯卡,涵蓋4500萬家商戶和255萬台ATM。

在統一銀行業APP「雲閃付」之後,銀聯的國際化歷史思維加速了這一產品的海外布局。《財經》記者從銀聯獲悉,銀聯國際正在加快布局境外二維碼支付業務,完善「雲閃付」APP的使用環境,並率先在東南亞打造示範區。截至2017年三季度,境外已有超過60萬台POS終端支持銀聯手機閃付,覆蓋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然而,對於銀聯的窘境則是,依靠國人規模支撐的持卡量和業務量並不足以說明銀聯的國際化布局已經走在前列,截至2016年11月,境外在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銀聯卡超過6800萬張。而這樣的海外發行量在銀聯的整體發行量中佔比卻微乎其微。

無獨有偶,螞蟻金服也在全球化戰略上快跑。

具體通過兩條通道,一條是在全球布局商鋪、網點;另外一條是通過與當地企業合作推動,例如與印度的paytm以及泰國的AscendMoney合作等,這樣的合作更多在支付發展相對滯后的亞洲國家。

海外業務起步於2007年的支付寶,已經和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多家金融機構達成合作,海外用戶已超過4000萬。

相對於國內支付組織的提速布局,國際卡組織的全球網路及用戶布局卻不容小覷。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Visa和萬事達卡在國內發的外幣銀行卡均在1億張左右,比上述公布的,銀聯在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發卡總量還要高。

在國際布局上,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美國卡組織的國外網路化布局更快。「從全球網路布局來看,美國本土的國際卡組織布局更為完善,特別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網路布局是優於銀聯以及支付寶等中國機構的。」某中資金融機構表示。不過,上述差距也在逐漸縮小。

王一峰則表示,不認為國際卡組織的衝擊對國內機構帶來顛覆性影響,因為在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方面,國內基本上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競爭環境與國外完全不一樣,國際卡組織來也不一定能拼得過支付寶、微信,銀聯在多年的鍛煉下估計也比它們還強。

但在國際業務領域,國際卡組織則一直具有全球布局的優勢,過去只是由於沒有放開國內市場,銀聯和國際卡組織更多是合作關係,隨著銀聯加速海外擴張,其與國際卡組織或將發生衝突,所以,未來的競爭焦點還是在國內客戶的海外支付業務,因為銀聯目前依然沒有能力去和國際卡組織分食全球市場的蛋糕。

不過,中國用戶目前在支付上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旦形成支付寶、微信支付習慣,很難切換其他平台;喜歡補貼,補貼一停就棄用;很難嘗試新渠道。

對於中國客戶的特殊性,凌海認為,客戶會養成一種習慣,但是相信創新的力量,如果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他就會換,只是你要給他一個換的理由。

同時,凌海表示,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歷史有多老?在中國都沒有20年。所以,接下來的10年20年,誰能夠說還是誰的天下。一個企業最後的生存、興旺一定要挑戰自己的模式,不斷地創新,有的時候就是推翻自己,創造新的產品。

據《財經》記者了解,Visa正圍繞消費者需求,計劃推出創新的產品與服務。「我們正在開展全球化轉型,即把Visa這個全球最大的數字支付網路開放給更多的合作夥伴。」於雪莉說。

萬事達卡也在推動數字支付研發以及新的支付流程。萬事達卡亞太區預付卡業務負責人傑森·蒂姆斯表示,移動支付和身份驗證是亞太地區數字支付非常重要的兩個點。萬事達卡提供支付標記化技術,以提升支付安全,即通過「支付標記化」代表支付設備,將銀行卡號置於戒指、袖扣或者手機中。「支付標記化」通過不同角度進行支付,交易相對安全。

王一峰建議,國內機構主要還是抓住國內客戶,藉助國內企業、金融機構、消費者的國際化來推進自己的國際化,目前國內支付清算機構國際化程度較低(純粹的國外客戶的認可度而不只是講海外布局的廣泛性),主要還是中國經濟和金融的國際化程度、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較低造成的。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早期的金融國際化也是伴隨著經濟的國際化而實現的,同樣清算機構的海外布局也要依託於此。所以對於國內機構來說,目前的關鍵還是守住國內市場(自主的民族品牌對於國家的金融安全、金融戰略、國際競爭力還是很重要),在此基礎上隨著「一帶一路」等經濟的國際化布局慢慢滲透出去。」王一峰說。

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2017第六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表示,「境外機構要進入我國服務市場,對我國支付產業而言,這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既是競爭也是學習,相信經過與境外機構的充分碰撞,我國的支付產業會更上一層樓。」

(實習生林淑怡對此文亦有貢獻)

(本文首刊於2018年1月8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運營人員: 王躍 MZ015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