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第一之七

尊敬的諸位學長,大家早上好!

繼續學習

《論語 學而第一》 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很多人認為「學」只是刻苦讀書,懸樑刺股,博聞強記,琴棋書畫。固然這些是讀書人應該做好的,而我們要問一句:這些算不算是「真實學問」呢?學歷高,是不是一定有「真實學問」呢?學歷代表學習的經歷,科學知識技術掌握的能力,如果人與人相處摩擦不斷,矛盾重重,勾心鬥角。在聖賢人看來可能還是一個「無知未學」之人。

那什麼樣的人,在聖賢人心目中是有「真實學問」的人呢?這一章《論語》的教誨說明白了。

「賢賢」,一步一趨,以聖賢人為榜樣,以聖賢人待人接物處事的風範,為我待人接物處事的標準,「縱去遠,以漸躋」,有不到聖賢境地不罷休的志氣。「待人接物處事」,誰不是每天在其中,誰不會?而細心觀察會發現,很多人每天陷在紛雜的人事物中,痛苦不堪(沒讀聖賢書的人如此,很多讀了聖賢書的人也如此)。而也有人跟人相處,不論是夫婦,父子,兄弟姐妹,親朋好友,還是上下級之間,朋友之間,大家常生歡喜心,自己心情常常也是舒暢愜意。所以,為什麼同樣是「待人接物處事」,差別會這樣大?原因是一個是以自己的想法或煩惱習氣為標準,一個是以聖賢的法則為標準。聖賢的法則是亘古不變的真理「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我們應當學好做好的。不學只做而有做不好,這樣不行。只是埋著頭苦學,卻不太會待人接物處事,或者有些反感排斥某些人事物,這樣也不行。

Advertisements

那怎樣才好?還是一句老話「學一句,做一句」。今天學的不在多,(有條件的多學幾句,還是很好),哪怕只有一句,我們都要努力來落實。落實在哪裡?「易色(男女,夫婦)」,「事父母」,「事君(上下級)」,「與朋友交」之中。

可能有人問,「古往今來也有很多人好像沒學什麼,甚至大字也不識幾個,而他們也做的很好,是不是不用學啊?」不是。他們也學,而且會學,或者是父母長輩師長教導,或者是古時戲劇文藝,或者接觸到類似《增廣賢文》等通俗易懂的諺語格言,往往幾句話奉行,終身受益。我們想一想,為什麼人家幾句話都有這麼大的利益,而我讀經學習這麼多年,受益有限呢?不是我們不該學,而是我們落實不夠,或是讀書不夠深入,「學」跟「習」脫節了。所以我們應當「學一句,做一句」,說得千萬里,不如行得一步。不是只在家做,只對父母。應該在家孝父母,在單位敬領導,在學校尊師愛友,而且我們要「賢賢」,自置其身與聖賢之列。

Advertisements

第五期六和班合影

以前人淳樸老實,幾句教誨,終身受益。今之人還是要讀書明理,反身躬行才好。

祝大家都能成為子夏所講的「吾必謂之學矣」!本分享摘自江南書院馬濤 老師2018年1月24日星期三論語分享。感恩大家閱讀,感恩馬老師!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