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和腳氣病混淆的汗皰疹

一到夏季天氣熱起來,有些人會發現在手上或腳上,出現一些水泡樣的東西。這不免讓人感到非常緊張,是不是被傳染上腳氣?但好像又沒有傳說中腳氣的癥狀。醫生解釋說:這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汗皰疹。

和壓力有關係的汗皰疹

現代科學已經證實汗皰疹的發生與汗腺、流汗這些因素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由於表現為深在水皰為主,並且一般出現在手腳這種汗腺特別發達的部位,在以前一度被認為是由於流汗等因素導致的,因此被稱為汗皰疹。

汗皰疹發病機制主要來自內因性,它的發病與外在接觸環境無關,主要為身體免疫下降、睡眠不足、壓力大等原因所造成。臨床發現,汗皰疹多發生在高中生及國中生,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課業考試壓力大,很容易出現汗皰疹。

汗皰疹癥狀輕者會自愈,大約經過2星期後,患部的小水泡就會變成乾的脫屑,但多數患者需要藥物治療,汗皰疹的治療主要以外用類固醇藥膏為主,嚴重者會再給予1~2周的口服類固醇及抗組織胺,有些病患以為將小水泡弄破再擦藥效果比較好,這是錯誤的作法,反而可能引發感染。

Advertisements

值得注意的是,汗皰疹很容易復發。有些病患好了之後,沒多久又因為免疫力下降及壓力等關係再次複發,不少病患一直處於複發的循環之中,甚至因不斷搔抓,結果把小水泡抓破了,造成細菌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所以患者不要以為有了藥物治療之後就足夠了,同時還要配合充足睡眠,釋放壓力等各方的調適,才能避免複發。

汗皰疹的分類

在臨床中,最常見的手部脫皮現象是汗皰疹的後期表現,初期為深在性小水泡,粟粒至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膚表面,常無紅暈,以後漸漸擴大,偶有癢或脹痛感,可對稱發生於手足,1至2周后乾涸成屑,破潰后乾燥脫皮,嚴重時皸裂、出血、皮膚變厚。汗皰疹有四種類型:

1、剝落性脫皮:主要出現在夏末秋初,是易出現的脫皮類型,與夏秋季天氣乾燥、人體水分流失較多有關。這種脫皮臨床表現輕微,只限於較表淺的皮膚脫落而沒有紅疹、瘙癢等表現,只要避免接觸鹼性物質,就會很容易痊癒。

Advertisements

2、接觸性脫皮:這種類型的脫皮可見於任何年齡段的孩子。由於孩子生性多動、好奇心強、防護意識缺乏,喜歡到處摸、抓,難免會接觸到很多粗糙的東西。還有些玩具表面化學物質較多,都會對孩子的手部皮膚產生刺激和傷害。

3、乾燥性脫皮:如果經常用鹼性較強的香皂、洗手液洗手,很容易導致手部出現乾燥性脫皮。這種類型的脫皮同時還會伴有皮膚乾裂。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最好選擇偏中性、較緩和的洗手液。

4、汗皰疹性脫皮:汗皰疹性脫皮與出汗較多有關,有一定的季節性。

香港腳還是汗皰疹?

汗皰疹、香港腳雖然都能引起腳部不適癥狀的發生,但本質上卻完全不同。汗皰疹屬於濕疹問題的一種,發病的原因和患者本身體質有關。香港腳則是由黴菌感染所引起,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中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它們之間具體的分別有三個方面:

1、趾間有無潰爛:香港腳是因為黴菌滋生、感染所引起,所以疾病好發位置多在腳步最不易散熱的趾縫部位。汗皰疹則以掌面為主。因此,從脫皮、發紅、潰爛部位是否以趾縫為主,是分辨的依據之一。

2、單腳還雙腳:汗皰疹算是濕疹體質引起的癥狀,因此癥狀發生時,往往不會侷限於單一側,而是雙腳都會出現。但香港腳由於是因黴菌感染所造成,一般來說初步發病時,多為單一腳,直到後期交叉感染后,才會有雙腳都感染的情況發生。

3、其他器官出現過敏反應:以汗皰疹來說,其屬於體質引起的皮膚問題,據目前研究認為與過敏體質有一定關連性。所以,從患者除了腳部肌膚癥狀外,是否有其他如眼睛、鼻子等過敏反應,也可視為分辨汗皰疹與香港腳的其中一種方式。

KK提示:一旦足部肌膚出現莫名的癢痛、水泡、脫屑、發紅等疑似皮膚病的癥狀。無論是汗皰疹還是腳氣病,建議大家第一時間,應先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查清病因、對症下藥,才能真正達到治療、改善的效果。

KK網編輯:宗翰

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KK健康」微信訂閱號

KK網為 國家衛生計生委 宣傳司婦幼司指導下的健康科普知識宣傳共享平台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