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沒有盤腿打坐

文/月足明;《仙道密碼》系列第五篇,此系列文章針對對仙道文化感興趣的讀者。

在如今的修真界,修鍊幾乎要和盤腿打坐畫上等號。對於一般流傳的修真法門,都要從一個盤腿的姿勢開始。盤腿打坐已經成為修道者默認的格式,從而形成了思維定勢,似乎已經沒有人注意這個姿勢之外的仙道途徑。

首先盤腿打坐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即使在古印度的文物雕像中,盤腿打坐的佛陀也是出現較多的修鍊姿勢之一。佛法傳入中原,這種修鍊姿勢自然也會得到繼承。更久遠的年代比如瑪雅,君王也有盤腿而坐的形象。而在古埃及,在一般的底層勞工中,也有個別盤腿而坐的姿勢出現。但是對於古埃及帝王,和我們現在的習俗相同,一般都是坐在椅子上的坐法。

從身體的穩定性上來說,如果想保持身體不動,盤坐也是一種很好的保持身體穩定的坐姿。對於需要身體不動才能入靜修習的方法,盤坐自然有它的優點。另外,如果雙盤盤的好,兩腳的腳底板也可以翻過來朝上,從而達到所說的「五心朝天」的效果。

Advertisements

不過對於仙道修行者,特別是自己獨立探索生命奧秘的修道人來說,因為沒有師父的時時教導,所以謹遵經旨就顯得特別重要。對於這類道友,首先明理就要從理解經典開始,當然要十分嚴謹。雖然現在道門流派眾多,修行方法各異,但是幾乎所有的教派都會承認《道德經》的地位。而在《道德經》中並沒有盤腿打坐這種修行方法,下面論述證據。

首先《道德經》中出現了「坐」的字樣: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坐進此道」也是後世在解釋盤腿打坐法門時常引用的《道德經》中的句子。另外,還有一個最常引用的句子是: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Advertisements

「守靜篤」當然可以通過盤腿打坐來實現,但是為了忠實於《道德經》原文,我們將進行一番考證。

傳說《道德經》是老子出函谷關時所寫。一般認為老子生活的年代約為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471年,也就是東周時期。根據《禮記》記載,周朝時期的坐姿禮儀是這樣的。

《禮記·曲禮上》:室中不翔,並坐不橫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禮記·曲禮上》: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撫席而辭。客徹重席,主人固辭。客踐席,乃坐。主人不問,客不先舉。

《禮記·曲禮上》:卒食,客自前跪,徹飯齊以授相者,主人興辭於客,然後客坐。

《禮記·檀弓上》: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於床下,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而執燭。

也就是說,周朝時期的坐姿是跪姿,並不是盤腿這種姿勢。

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官員,古朝代官員一般都謹遵禮儀法度。所以我們自然可以推斷,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中說的「坐」也是符合《禮記》中所載的禮儀規範,也就是說「坐進此道」之坐是跪坐。

其實在和老子處於同一朝代的莊子,在其著作中清晰的寫著:

《莊子·外篇·在宥第十一》 :「乃齊戒以言之,跪坐以進之,鼓歌以儛之。吾若是何哉!」

文字是文明的活化石,文字中隱藏的文明線索是不會錯的。周朝時期的文字主要是大篆,官方文字主要是金文,也就是鐘鼎文。在金文中,和人物有關的坐姿字形全是跪坐,而且就沒有盤腿坐這種字形。上圖中略舉幾例。

其實在中國出土的殷商時期的文物中,坐姿也多是跪坐。到目前比較有影響力的婦好墓出土的殷商文物,無論是鐘鼎文字還是玉人,其坐姿都是跪姿。比如上圖的婦好金文構型和玉人坐姿文物。(註:關於殷商時期的坐姿還有續文,特此說明。)

周朝的禮儀制度也被延用至秦漢。出土的秦漢文物中,人物的坐姿也是跪坐。

在郭店楚簡版本《道德經》中有一句話曰:

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恆自祭也。

在仙道密碼系列《蛇文化與道家修鍊》一文中提過祭祀一事。我們知道祭祀都是要跪的,自祭從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為自己跪坐祭祀,一般引申為跪坐靜思。

跪坐不僅是周朝的一般坐姿,在古埃及也普遍存在。從古埃及的文物中看,對於古埃及從事祭祀活動的人,如果坐的話,一般都是跪坐這種做法。而且跪坐也是古埃及除了帝王之外的普遍坐姿。

對於修行者,如果是坐著數息、聽息、守竅、坐忘、入靜等修習法門,考證以上之事並無太大意義。如果只是如此,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實質並無二致。這當然不是仙道密碼出此文的用意,並不是讓你由盤腿打坐入靜換成跪坐入靜。此文是為了消除修行者對於《道德經》的誤解,不要把盤腿打坐這種修行姿勢攀附到《道德經》上。消除對《道德經》的這種誤解是為了讓修行者以正確的態度和思維對待《道德經》,並正視《道德經》其它的內容。

仙道修行並不是只有坐著入靜這一條途徑,還有其它更有優勢的方法,在《道德經》中也講述了這類方法。由於「致虛極,守靜篤」從表面意思上比較好理解,「守靜篤」由打坐入靜的方法也能實現,所以後世修行者忽略了《道德經》其它不太好理解的內容,甚至是更重要的內容。比如,《道德經》中有推志游神之法,還有顛倒之術,更有伏食之道。

注1:對於「致虛極」,除了一般修道者理解的致虛靜之極的意義外,還有另外一層的意義,也是《道德經》中的準確意義,會在將來的文章中談到。仙道經典的語言表達一般都是自成一體的,《道德經》也不例外。

注2:此文相關內容沒有完結,還有進一步介紹跪坐奧秘的相關文章待發表。在《道德經》中,「坐進此道」不是盤腿打坐是跪坐,但是並不是跪坐入靜的意思。

注3:文中所用圖片來自網路。

對仙道修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仙道密碼微信公眾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