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油比普通油更健康?選油時你最該關注的是什麼

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橄欖油、菜籽油……在這些常見的食用油中,橄欖油素來以「健康」著稱:不含膽固醇、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含有維生素E和其他多酚類化合物……於是,不少人都寧願多花點錢購買橄欖油作為日常烹飪用油。

有錢就是這麼任性╮(╯▽╰)╭

但這麼做是否真能滿足大家的健康需求呢?今天微醫君就給大家講講關於「橄欖油」的一些基本常識。

初榨橄欖油vs精鍊橄欖油

同是橄欖油,前面多加兩個字很多人就不懂了,「初榨」和「精鍊」有什麼區別呢?兩者差異主要體現在製作方法和烹調方式上。

初榨橄欖油

採用純物理方法機械冷榨而成,不經過任何化學處理,保留了橄欖果中天然的營養成分,可以直接食用。但由於其極不穩定,不適合高溫和長時間加熱,所以更適合用於涼拌菜或做沙拉。

Advertisements

小貼士:

初榨橄欖油又分為特級、中級和初級三個等級,特級最佳。注意配料那一欄只能有「特級初榨橄欖油」,如果還包含其他油就不算真正的特級;並且還要看反式脂肪含量和酸度,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要<0.05%,酸度要<0.8%。

精鍊橄欖油

一般是用化學浸泡法加工精鍊而成,經過了一系列的脫酸、脫水、脫脂程序,去除了油料里的雜質,同時也損失了大部分營養物質。顏色比初榨橄欖油深一些,不能直接食用,可用於炒菜、燉煮等。

橄欖油比普通油更健康?

橄欖油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油酸含量高(74%左右),這是一種單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壞膽固醇水平,與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動物油比起來,它確實更有利於心血管健康。

但是其他的植物油,比如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等也不含膽固醇,油酸含量也高(茶籽油:75%左右,低芥酸菜籽油:51%-70%)。這樣看來,橄欖油並非「健康」的唯一選擇。

Advertisements

另外,橄欖油中含有一些維生素E和其他多酚類化合物。這些多酚類物質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這僅限於高級一點的「特級初榨橄欖油」,且不用來炒菜,不然這些抗氧化成分也就被破壞了。

如果你用的是差一點的「精鍊橄欖油」,那本身這些抗氧化物質就已經被去除了大部分,用它炒菜和一般的植物油也就沒有太大差別了。

所以,如果大家是買來作為日常煎炒烹炸用油,那就沒必要非買橄欖油不可。但家中備一瓶作為涼拌用,還是不錯的。與其選擇什麼「健康的油」,不如……

食用油品種太多怎麼選?

不少人面對琳琅滿目的食用油就懵圈了: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亞麻籽油……這該怎麼選啊?別方,選油前先問問自己:用來做什麼?

炒菜推薦:雙低菜籽油、花生油、米糠油、精鍊植物油

上述這些食用油各類脂肪酸含量相對較平衡,且耐熱性也不錯,適合用來做一般炒菜。其中傳統的菜籽油含有較高的芥酸,一些動物實驗顯示會引起心肌脂肪沉積,因此建議選擇雙低菜籽油(即低硫苷、低芥酸,也叫「芥花籽油」)或低芥酸菜籽油。花生油和米糠油容易被黃曲霉毒素污染,大家最好選擇等級高的優質產品。

另外,一些精鍊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等)因為去除了雜質,煙點大大升高,也可以用來炒菜。如果不在意價格,那麼茶籽油和杏仁油也是不錯的選擇。

*註:煙點指的是油在加熱過程中,剛冒黑煙時的溫度。煙點越高的油,在高溫下越穩定,不易產生有害物質,也不易變黑。

煎炸推薦:椰子油、棕櫚油

大部分的植物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不耐高溫,煎炸或是反覆加熱后容易氧化聚合產生大量有害物質。而椰子油和棕櫚油則不同,雖然也是植物油,但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耐熱性好,長時間受熱后氧化聚合也少。(當然,最好少採用煎炸的烹飪方式啦~)

其實,黃油、豬油、牛油等動物油也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適合高溫煎炸,但動物油里含有較多膽固醇,對心血管健康非常不利,這裡不作推薦。

涼拌推薦:特級初榨橄欖油、芝麻油、種子油、堅果油

這類油一般都是直接壓榨製取,不經過精鍊,保留了原料獨有的香氣和天然的營養成分。比如一些比較少見的種子油(亞麻籽油、紫蘇籽油)和堅果油(核桃油、榛子油),其中α-亞麻酸、維生素E和抗氧化物質的含量均高於普通食用油。

但這些油不耐熱,高溫加熱容易氧化聚合,且會破壞其中的抗氧化物質,因此更適合用於涼拌、做糕點或是直接塗抹在麵包上食用。

日常用油需要注意些什麼?

中餐製作最少不了的就是油了,每天在廚房中和「油」打交道的你需要注意些什麼呢?說多了怕你們記不住,微醫君只說兩點:

1.油溫不要太高

儘管熱油鍋下菜時那「嗞啦」一聲真的很帶勁,但是要知道高溫油煙會產生許多有害物質,不僅損害鼻、眼和咽喉黏膜,還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所以,油溫的控制可以這樣來:將一根竹筷子插入油鍋中,周圍有小氣泡時就表示溫度差不多了。

2.攝入不要太多

不管是什麼油,吃太多對健康都沒有好處。《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中國居民每日食用油攝入量控制在25~30g,差不多相當於家里的瓷湯勺2~3勺的樣子。

*本文為微醫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123RF正版圖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聯繫我們以作處理。

*歡迎關注【微醫】公眾號(weiyi_guahao),下載微醫APP,掛到全國搶手的三甲醫院專家號,足不出戶諮詢名醫,獲取更多實用有趣的健康資訊。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