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篇丨如何掌控水彩畫的水份?

我講過,在一幅水彩畫的繪製過程中,我們和水打交道的地方一共有三個:

1、 顏料從顏料盒裡加水稀釋到調色盤上,加不同的水,顏色深淺不同。

2、 毛筆頭蘸取不同量的顏料到紙上,使紙上的顏料可濕可干;當柔化色塊邊緣的時候,清水毛筆筆頭含不同的水量去柔邊效果也不同。

3、濕畫法上色前,在紙上要先刷一層水,水量不同,顏色點染上去效果也不同。

總結起來,上面三點分別是1、顏料,2、毛筆,3、紙相關的水份問題。

所以根據這個思路,水份教程我一共分3篇文章連載,第一篇昨天已發《顏料篇丨如何掌控水彩畫的水份?》。

今兒講第2篇,毛筆相關的水份問題。


毛筆水份

再讀一遍上面第2小點的內容,你會發現和毛筆相關的水份問題一共有2處:

1、上色時,毛筆頭蘸取多少含量的顏料;

Advertisements

2、揉邊時,清水毛筆頭蘸取多少的水量;

1、上色時,毛筆頭蘸取多少含量的顏料

顏料篇中講到加不同的水量可以調出4檔不同的濃度:1、稠酸奶濃度;2、牛奶濃度;3、牛奶兌水濃度;4、水濃度;

既然顏料都調好了,那我們就該準備上色了。把調色盤中的顏料上到水彩紙上,我們使用的媒介就是毛筆,那麼毛筆蘸多蘸少,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但一支毛筆吸了多少含量的顏料我們的眼睛是無法分辨出來的。

所以我們可以用毛筆蘸取顏料后畫在紙上,用紙上面的濕度作為判斷的標準。

根據毛筆蘸取顏料含量從少到多,我把這個量分為3檔:

第1檔:表面平滑無凸起

這個量就是使四邊都平平的,不要有太多顏料的堆積,這樣水筆柔邊時距離不用拖很開,這種效果經常會使用在最後的淺色罩色或花瓣邊緣細長的暗部。

Advertisements

如果筆肚太大顏料一次蘸取含量太多,可以在調色盤邊緣上甩掉一點顏料再上色。

第2檔:一側邊緣有小水坑凸起

這個量就是塗色時在收筆的那一側邊緣使有濕濕的小水坑樣凸起,目的是方便水筆銜接柔化邊緣,拖開出去能達到很自然的漸變效果。

第3檔:大塊面積的水坑樣凸起

這個量是毛筆蘸很多的顏料塗在紙上,使其產生水坑樣的整塊凸起,這種狀態我幾乎不太用到。

總結:其實毛筆吸滿顏料這個概念是相對的,比如2號毛筆和4號毛筆筆頭大小相差一倍,那同樣蘸滿顏料畫在同一個面積大小的紙上,所呈現的濕度肯定是4號要濕很多,因為它筆大嘛。

所以我就用呈現在紙上的濕度來判斷,這個就比較好控制了,因為一般每個人畫畫用的紙張大小和毛筆都是熟悉的那幾款,會有手感。

比如我畫花卉經常選擇32k或16k,配合的毛筆是達芬奇V35的2號和4號,就很好控制紙上的濕度。

我想平滑無凸起還是一側有水坑樣凸起,或全部水坑樣凸起,雖然這種狀態我不太用,但是想要哪種濕度都是可以隨自己畫出來的。

顏料的水份和毛筆的水份有什麼區別?我們一起來捋一個思路:

顏料我們加不同量的水一共有4檔從深到淺的濃度,假設選紅色這一塊顏料分別調出這4檔的濃度在4個不同的調色盤上;

下去老師說:同學,你把下面這個柿子給我潤一下色,使它變得紅潤一點。

你手拿起一隻毛筆準備上色,但問題來了,究竟應該蘸取哪一個濃度的紅色顏料去潤化這隻柿子呢?

選最濃的一檔稠酸奶畫上去,我的天吶,整個柿子變成一個紅蘋果,厚厚的!

選第二檔牛奶濃度去上色,整個柿子的橙色也被蓋住了,所以只能選第三或第四檔淺淺的紅色去潤色。

這個就是對顏料水份濃度的選擇,不同的部位、需求,選擇不同的濃度去上色,很簡單吧。

接下去就是毛筆去蘸取這個第三或第四檔淺紅色了,問題又來了,你打算用毛筆水份3檔裡面的哪一檔去潤呢?

第3檔全部水坑樣凸起,這個濕度太大,整個柿子的紙張會變形,而且弄不勻還會留下水痕。

第2檔一側邊緣有水坑樣凸起,這個濕度用是可以用,但還是偏濕。

我個人推薦用第1檔,表面平滑無凸起,在柿子的左右兩邊局部平塗淺淺的紅色塊,邊緣沒什麼水坑凸起,用水筆微微揉一下也不用拖很開,效果最最好。

這個就是對毛筆水份的選擇把控,不同的部位、需求,毛筆蘸取不同的量到紙上。

大家對比一下前後兩張柿子的圖片(點開大圖左右滑對比),是不是紅潤了一點,但又不失柿子原本的底色,

這就是顏料水份和毛筆水份的概念區別和運用,在潤色柿子的過程中:

顏料選擇加多一點水調出的第3檔牛奶兌水濃度的淺紅色;

毛筆不要蘸太多顏料,只要使紙上上色面積中的色塊濕度平滑無凸起即可,這樣的配合就完美。

又來了一個老師問你問題了,下面的風信子葉子已經打好底色,請你給我繼續加深上色(今天老師怎麼那麼多問題,因為今天學生都在高考,閑的)。

給你一個吳竹顏料的蓬(綠色)給它上色,你選擇哪個顏料濃度?

既然是疊色,肯定不能太淺,所以顏色濃度在第1檔稠酸奶濃度和第2檔牛奶濃度上選。

如果用第1檔稠酸奶上色,那麼只能在葉片邊緣處很細小的上一條,因為我們水筆要整條掃過,如果畫很大一塊,那揉邊是揉不自然的,因為顏色較稠。

所以我們只能用第2檔牛奶濃度去畫,可以起到加深作用,但又不至於太稠,如果這一遍加深完畢,你發現還不夠深。

那我們就可以等干,用第1檔的稠酸奶濃度在邊緣處細細的加深了,然後水筆整條掃過,達到最暗部的效果,也就是二次疊色。

到這裡是對顏料水份濃度的選擇和思考,那顏料定下來了,選第2檔牛奶濃度,調色盤上調好,接下去我們就拿起毛筆去蘸取了。

毛筆蘸取水份量我們選哪一檔呢?

第3檔我說過一般不會用,太濕,pass掉,剩下第1檔表面平滑無凸起,第2檔一側邊緣有水坑樣凸起,我選第2檔。

為什麼?因為第1檔的表面平滑無凸起一般用在,要麼顏色很淺用來罩色,邊緣輕輕揉邊即可,要麼顏色很深,在花瓣或葉子邊緣細條上色,然後水筆整條掃過。

這兩者顏料都不用拖很開,也不能拖很開。

而第2檔的一側邊緣水坑樣就是為了方便水筆揉邊拖開用的,俗稱:接水。

漸變效果特別棒,但有個條件就是顏料要拖出去較遠,你得有足夠的地方,而我們風信子的葉片寬度也夠大,柔邊把顏料拉開來的距離也夠了,還不會擋住高光。

水筆揉邊一次;

馬上洗乾淨筆繼續柔邊第2次,是不是硬邊線就沒有了,從右到左產生了深綠到淺綠的漸變,柔邊拖開顏料寬幅達半片葉子,但不遮住中間的高光。

這就是葉子加深疊色的顏料和毛筆的水份選擇:

顏料調第2檔牛奶濃度,毛筆蘸取顏料后在紙上做出一側邊緣有水坑樣凸起,然後水筆共2次柔邊拖開,產生自然的漸變加深效果。

2、揉邊時,清水毛筆頭蘸取多少的水量

前面講的是毛筆蘸取顏料,這裡毛筆的用途是作為水筆,蘸水。

毛筆蘸水只有一個檔,一個原則,就是「永遠比待柔化的那坨顏料邊緣要干就好」。

比如下面這個濃度的顏料需要水筆柔化,我們發現它的右側邊緣有小小的水坑樣凸起,就是相對較濕潤,所以我們的毛筆只要不是濕答答的那種狀態就好。

從水罐拿出來后在紙巾上輕輕蹭兩下吸走部分水份,差不多7成干就能去柔化它的邊緣。

記住水筆太干,則暈不開顏料。水筆比顏料還濕,那水就會往水少的顏料方向流去,從而產生水痕,所以比待柔邊的顏料塊水份少一點,但又不是太干就是最好的狀態。

下圖就是水筆太濕,揉邊的時候水份往顏料方向流去,從而產生了水痕。

本文完結,本夫人深怕有些寶寶看暈了,所以做個總結,水份相關專題一共分3個:

1、顏料:加水從少到多分4檔——1、稠酸奶濃度;2、牛奶濃度;3、牛奶兌水濃度;4、水濃度;

2、毛筆:

a、毛筆蘸取顏料畫到紙上分3檔:

1、表面平滑無凸起(淺色罩色或深色細條);

2、一側邊緣有水坑樣凸起(方便柔邊);

3、全部水坑樣凸起(少用);

b、毛筆蘸水,一個檔:比待柔化的那坨顏料邊緣要干就好。

3、紙:這是接下去要寫的第3篇,也是水份專題連載文的最後一篇。

終於寫完,我去吸口氧。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