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心眾生,具足一乘諸功德」——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

【密跡金剛力士經雲,與大比丘眾四萬二千具,菩薩八萬四千,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佛地論第二雲。先說聲聞,后說菩薩,聲聞眾者,近對世尊,親受化故,又諸聲聞,常隨佛故,形同佛故。菩薩,具足應雲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譯為大道心眾生。】

【清涼疏謂。一者願大,求大菩提故。二者行大。二利成就故。三者時大,經三無數劫故。四者德大。具足一乘諸功德故。】

1996年 凈空法師於美國聖荷西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密跡金剛力士經雲,與大比丘眾四萬二千具,菩薩八萬四千,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這段是註解「一切大聖,神通已達」,說明這樣的句子不但《無量壽經》上有,其他大乘經上也有,這就舉出《密跡金剛力士經》,上面也有這個句子。『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這幾個字的意思,前面已經說過。「大」是大乘,大乘當中的聖者,地位高、德行大,我們通常稱之為地上菩薩,這稱之為聖人。

Advertisements

【佛地論第二雲。】

這是親光菩薩注的書。

【先說聲聞,后說菩薩,聲聞眾者,近對世尊,親受化故,又諸聲聞,常隨佛故,形同佛故。】

這是講排列的順序,我們在經上看得很多。一般排的順序都是把聲聞排在前面,把菩薩排在中間,把人天眾排在後面,稍稍留意大家都能看得很清楚。為什麼把聲聞排在前面?因為聲聞眾就是比丘眾,他是出家眾,是佛的常隨弟子,跟佛最親近。而菩薩眾裡面就有在家的,菩薩有在家的,而且在家的比出家的還多。在家菩薩,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諸位要讀《華嚴經》你就看得很清楚。《華嚴經》後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是五十三位法身大士,出家人只有六個,其餘全是在家的菩薩,你才曉得菩薩眾不一定是出家的,菩薩眾不一定常常跟著佛。所以排列順序,先排比丘眾,佛身邊的這些學生,還沒有離開佛陀的。所以,『近對世尊,親受化故』,天天聞佛教誨。聲聞,『常隨佛故,形同佛故』,都是剃髮出家,在生活方式上跟佛沒有兩樣,所以把他排在第一。

Advertisements

【菩薩,具足應雲摩訶菩提質帝薩埵。】

這句是梵文音譯的全名,我們中國人喜歡簡單,在這全名裡面只取兩個字,取菩、取薩,取菩薩兩個字,其他的那些語音都省略掉。

【譯為大道心眾生。】

這是古譯的,古代翻譯菩提薩埵的意思,就是『大道心眾生』。新譯的這個地方沒有,新譯是玄奘大師譯的,如果諸位在經論裡頭看到新譯,就是指玄奘大師譯的。玄奘大師以前所翻譯的,都叫舊譯。玄奘大師翻的叫「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眾生,他翻作覺有情,也翻得很好。因為菩提是覺,薩埵是有情眾生,覺悟的有情。

【清涼疏謂。】

這是《華嚴經疏鈔》裡面講的,說明大道心。

【一者願大,求大菩提故。】

第一個他的『願大』。願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講的志願,世間人的志願實在講不大。在最大的,他發一個大願,他將來要做個帝王,要統治一個國家,這就是很大的願了,比起菩薩差太遠了。縱然做了國王,我們中國人所謂「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你還是出不了六道輪迴,還是不能了生死出三界,這個願就不算大。菩薩的願大,『求大菩提』,大菩提不但要出三界,而且還要超越十法界。不但是人間的人王不能比,前面說了,大梵天王也不能比,超過了大梵天王,這是求大菩提。

【二者行大。】

行是指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是說這個。

【二利成就故。】

真實的求自利利他,真實的自利,一定是了生死出三界,這才是真正的利益、真實的利益。特別是在本經,佛在這個經上教給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往生不退成佛。我們自己這樣做,也把這個方法勸告一切大眾,這就是利他,就是佛在這個經上講的,「住真實慧,惠以眾生真實之利」。自行就是住真實慧,這是真實的智慧;化他,幫助別人,就是給別人真實的利益。這是『行大』,『二利成就故』是自利利他。

【三者時大,經三無數劫故。】

『三無數劫』就是通常講的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翻作無數,可見得菩薩有耐心、有恆心、有毅力。

【四者德大。】

『德』是斷煩惱、開智慧,以權實二智,幫助一切眾生。

【具足一乘諸功德故。】

『一乘』是一佛乘。他的目標不是求證阿羅漢果,不是求證菩薩果位,他是求的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樣的人才稱之為大菩薩,摩訶薩,稱大菩薩。在本經裡面所列的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這些都是大菩薩。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皈依三寶: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兩足中尊;

皈依達摩,離欲中尊;

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