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蛋」,這些誤區你知道嗎?

雞蛋富含膽固醇,營養豐富,雞蛋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為機體吸收,利用率高達98%以上,營養價值很高,是人類常食用的食物之一,常常被人們作為早餐。

但在吃雞蛋看似簡簡單單的這一問題上,由於人們認識不到位,卻存在著許多誤區。

誤區一:土雞蛋比普通雞蛋更有營養。這裡現要弄清一個概念:土雞蛋和普通雞蛋。所謂土雞蛋,是指以吃青菜、青草、蟲子、穀物等為主,散養的雞所產的蛋;而普通雞蛋是指靠吃配方飼料為主,圈養或者籠養的雞所產的蛋。那麼,土雞蛋比普通雞蛋更有營養,這是真的嗎?回答是,不盡然。

那人們為啥要這樣認為呢?原因出在養殖方法上。很多人認為,農家放養的土雞主要以青菜、青草、蟲子、穀物等為食,營養優於飼料配方,所產的土雞蛋自然營養價值就高於普通雞蛋。其實,這是不客觀的。事實上,養雞場里的雞所吃的飼料經過科學配比,營養素含量全面均衡,產出的蛋中,鐵、鈣、鎂等礦物質元素的含量都高於土雞蛋。而且經過檢測,發現純天然環境下散養雞產下的土雞蛋,營養並不均衡,其膽固醇的含量明顯高於圈養雞和籠養雞。只是由於土雞自由覓食蟲子和綠葉較多,直接攝取水分較少,使土雞蛋的蛋黃中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2含量較高,水分較低,口感比普通雞蛋更好一些罷了。所以,應理性看待兩者的營養價值。

Advertisements

誤區二:生吃雞蛋更有營養。這是一個偽命題。事實上,生吃雞蛋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生雞蛋中很有可能帶有沙門氏菌,吃生雞蛋很容易感染,導致發燒、腹瀉、腹痛等。特別是土雞蛋,由於土雞是散養的,產蛋環境如果不衛生,可能導致蛋中微生物超標,生吃就更加危險了。

誤區三:蛋黃越黃越有營養。雞蛋中的蛋白質集中在蛋黃上,如果飼料中有青葉或者玉米,那麼雞蛋蛋黃的顏色就會加深,的確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但如果僅憑顏色來判斷雞蛋的營養,也是不科學的,還需綜合衡量判斷,才不失偏頗。

誤區四:煮雞蛋時間越長越好。雞蛋煮的時間過長,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很難被人體吸收。煮雞蛋時,最好是冷水下鍋,水開后煮三分鐘即可,這時雞蛋呈溏心狀,蛋黃處於半凝固半流動的狀態,營養成分最利於人體吸收。

Advertisements

誤區五:產婦要多吃雞蛋。產婦坐月子時大量吃雞蛋是我國民間一個傳統習俗,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補充足夠的營養。其實,那是物質貧乏年代留下來的傳統觀念。但在食物極度豐富的今天,已經成為「老黃曆」了,不再適用。產婦應該保證食物的多樣性,除了每天吃一兩個雞蛋外,還要吃一定量的肉類、奶類、豆類、糧食和果蔬,以達到膳食平衡,營養均衡。

誤區六:感冒時不能吃雞蛋。人在感冒發燒時,抵抗力下降,吃東西也沒有味道,體內缺乏營養。而雞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可以用來補充營養,幫助病情恢復。所以,感冒生病時,應盡量多吃雞蛋,最好吃雞蛋羹和蛋花湯,不要吃油炸煎蛋。

誤區七:雞蛋不宜和豆漿一起吃。很多人認為,豆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分子,與雞蛋中的粘液蛋白相結合,會影響營養成分的吸收。其實,豆漿在加熱之後,其胰蛋白酶就已經失活了,並不影響兩者結合后的營養問題。因此,豆漿和雞蛋是可以一起吃的。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