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黃帝內經》素問 第三篇 生氣通天論

全篇十三段。

第一段。講述人的壽命得以延續的根本。皇帝說,自古以來都是通於天氣為生命根本,而這個根本就是陰陽。天地之大,大的就如各個洲際,小得就如人的九竅,五臟,都是和天氣相通的。如果違背陰陽規律,那麼邪氣就會傷害身體。因此適應這個規律,才是生命得以延續的根本。

第二段。講述人的精神調和。天地之氣最為清凈,順應天氣變化,就會陽氣固密,雖有賊風邪氣,也不能加害於人。這是適應陰陽變化的結果。所以聖人專心致志,順應天氣,而通達陰陽變化之理。如果違背天氣原則,就會內使九竅不通,外使肌肉壅塞,衛氣渙散不固,是因為人們不能適應自然變化所導致,稱為自傷,陽氣會因此削弱。

第三段。陽氣的重要性。人身上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重要。如果失去了正常的發揮,人就會減壽或夭折,生命機能暗弱不足。所以正常的運行,人的陽氣也應在上在外,起到保護身體,抵禦外邪的作用。

Advertisements

第四段。寒、暑、濕、風的影響。因為寒氣,陽氣活動於體內,如果起居猝急,擾動陽氣,容易使神氣外泄;因為暑熱,汗多煩躁,口渴氣喘,自言自語,若身體發熱,就像炭火灼燒,一出汗,熱邪就能消散去;因為濕氣,頭部就像承載重物一樣沉重,如果濕熱不得排除,就會傷害大小筋骨,出現短縮均孿,弛縱痿弱。因為風氣,可致浮腫。這四種邪氣纏綿不離,互相交替傷害人,就會使陽氣傾竭。

第五段。講述人體過度煩勞的後果。人體在過度煩勞過後,陽氣就會亢盛外張,使陰精消耗怠盡。如此反覆,到夏季暑熱之時,就會使人發生煎厥病,發作的時候眼睛昏花,看不見東西,耳朵聽不見聲音,混亂就像都城崩毀,急流奔瀉一樣不可收拾。

人在大怒時,陽氣會在人大怒時上行,血隨氣上瘀積,阻斷身體各個部位,發生薄厥。如果傷到筋骨,不能如常運動,經常半身出汗,會演變成半身不遂。如果出汗的時候遇到濕氣,容易發生小的瘡癤(jie)和痱子。經常肥肉精米,就可以導致發生疔瘡。生病非常容易就像容器去接受東西。在勞動出汗遇到了風寒之邪,集聚在表皮形成粉刺,鬱結化熱就形成瘡癤。

Advertisements

第六段。寒氣侵入人體的影響。人的陽氣既能養神,又能養筋。汗孔的開閉調節失常,寒氣就會入侵,損傷陽氣,損傷筋骨,造成身體不能正常伸縮。寒氣深陷筋脈、肉腠(cou)之中,氣血不通,久而成瘡痿。從腧(shu)穴進入的寒氣迫及五臟,損傷神志,就會出現恐懼和驚駭的癥狀。由於寒氣的稽留,阻隔於肌肉之間,就會發生癰腫。汗流不止的時候,人的身體和陽氣都受到一定的消弱,如果風寒內侵,俞穴閉阻,就會發生風瘧。

第七段。講述風的危害。風是引起各種疾病的起始原因。只要人體保持精神安定和勞逸結合的養生原則。那麼肌肉腠(cou)理就會緊閉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雖然有大風苛毒的浸染,也不能傷害人體。這正是遵循時序變化規律保養生氣的結果。

久病不愈邪留體內,會進一步演變,到了上下不通,陰陽阻隔的時候,就算有好的醫生也無能為力。所以陽氣蓄積,郁阻不通時,也會導致死亡。對於這種現象,應當採用通瀉的方法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被庸醫所誤,就會導致死亡。

第八段。講述陽氣的活動規律。人的陽氣,白天主要表現在體外:清晨的時候,陽氣開始活躍,並傾向於外;中午時,陽氣達到鼎盛階段;傍晚,體表陽氣逐漸虛少,汗孔也開始閉合;晚上,陽氣收斂,拒守於內。這時就不要撓動筋骨,也不要接近霧露。如果違反了一天之內這三個陽氣活動規律,身體就會被邪氣侵擾,睏乏而衰薄。

第九段。講述陰陽的平衡。岐伯說,陰氣是藏於體內,不斷扶持陽氣的;陽氣是護於體表固密的。若陽盛陰衰,陽氣亢盛,會使血脈流動急促,如果再受熱邪,就會發為狂症。如果陰盛陽衰,陰氣亢盛,這時五臟之氣不調,九竅不通。所以聖人為陰陽平衡,無所偏勝,從而達到筋脈、骨髓、血氣平衡。這樣,則會內外調和邪氣不能侵害,耳聰目明,身體機能正常運行。

第十段。講述風邪危害等癥狀。風邪侵犯人體,傷及陽氣,並侵入內臟,陰精日漸消亡,這是因為邪氣傷肝所致。如果飲食過飽,會發生筋脈弛縱、腸澼、痔瘡等病症;再如飲酒過量,會造成氣機上逆;如果用力過度,會損傷腎氣,腰部脊骨也會受到損傷。

第十一段。講述陰陽調和的關鍵。陰陽調和的關鍵在於陽氣的緻密最為重要。陽氣緻密,陰氣就能固守於內。陰陽不調,就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沒有秋天,只有冬天沒有夏天一樣。因此陰陽的協調是維持正常生理狀態的最高標準。所以陽氣亢盛,不能固密,陰氣就會衰絕,陰氣和平,陽氣固密,人的精神才會正常。如果陰陽分離,人的精氣也會隨之衰絕。

第十二段。講述四季寒氣的危害。由於霧露風寒的侵犯,就會引發寒熱。春天傷於風邪,不及時去除,就會發生急驟的泄瀉;夏天傷於暑邪,秋天會發生瘧疾病;秋天傷於濕邪,邪氣上逆,會發生咳嗽並可能發展為痿厥病;冬天傷於寒氣,來年春天就會發生溫病。四時的邪氣交替,傷害人的五臟。

第十三段。陰精的來源。陰精的產生來源於飲食五味。儲存陰精的五臟,也會因為五味受傷。過食酸味,是肝氣亢盛,導致脾氣衰竭;過食鹹味,使骨骼損傷,肌肉短縮,心氣鬱結;過食甜味,使心氣滿悶,氣逆作喘,顏面發黑,腎氣失於平衡;過食苦味,使脾氣過燥不潤,使胃氣壅滯;過食辛味,是筋骨敗壞,精神受損。因此謹慎調和五味,使骨骼、經脈、氣血、腠理平衡。所以重視養生之道,並按正確的方法實行,就會長期保有天賦的生命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