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賞讀

【原文】

《回鄉偶書[1]》(其一)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2],鄉音無改鬢毛衰[3]。

兒童相見不相識[4],笑問客從何處來[5]。

【作者簡介】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一字維摩,號石窗,晚年更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與李白、李適之、汝陽王李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並稱「飲中八仙」。詩讚為:「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因其排行第八,人稱「賀八」。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市)人。武則天證聖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后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jī),有「清談風流」之譽。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作品大多散佚,僅存詩二十首。

Advertisements

【簡要註釋】

[1]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2]少小離家: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老大:年紀大了。賀知章回鄉時已年逾八十。[3]鄉音:家鄉的口音。無改:沒什麼變化。一作「難改」。鬢毛衰(cuī):老年人鬚髮稀疏變少。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髮。一作「面毛」。衰,此處應是減少、疏落的意思。全句意謂口音未變鬢髮卻已疏落、減少。[4]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5]笑問:笑著詢問。一本作「卻問」,一本作「借問」。

【誦讀目標】

通過讀—思—想、情境誦讀等方法,品味詩人久客傷老之情,世事滄桑之感。

Advertisements

【文選簡析】

這首詩在抒發作者久客他鄉的傷感同時,也寫出了久別回鄉的親切感。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次句以「鬢毛衰(cuī衰,疏落之意)」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從而為喚起下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兒童相見不相識」本不足為奇,「笑問客從何處來」,這一「笑問」,在兒童,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久客傷老之情,哀婉備至,久久不絕。一個「笑」字,不知擊碎了多少遊子的心。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富於生活的情趣,即使讀者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回鄉偶書》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組詩作品,另一首為「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也收錄於《全唐詩》中。全詩抓住了家鄉的變與不變,形成鮮明對比,流露出作者對生活變遷、歲月滄桑、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詩人以「不改」反襯「半消磨」,以「惟有」進一步發揮「半消磨」之意,強調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幾乎已經變化凈盡了。詩中的「歲月多」「近來」「舊時」等表示時間的詞語貫穿而下,使全詩籠罩在一種低回沉思、若不勝情的氣氛之中。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