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縣牛河梁遺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裡見到一件勾雲紋玉佩。以後,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有玉器發現,以凌源縣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縣東山嘴等遺址出土較多,內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漢旗大窪、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等處也有不少重要玉器發現。紅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數為動物造型的裝飾品,構成這一文化的顯著特徵。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玉豬龍和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的C形龍。

紅山文化玉龍

紅山文化玉器使用的材質較多的是遼寧岫岩縣細玉溝透閃石類的玉材,材料質地細密,硬度較高,色澤均勻。玉的顏色有蒼綠、青綠、青黃、黃色,也有玲瓏剔透的碧玉和純白色玉。辨別玉材的時代可靠性,是鑒別古玉的重要一環。玉質的基本顏色也發生變化,一方面是色素離子對玉器所處環境條件產生不同反應;另一方面內在因素在外部條件下促成變化,基本顏色的變化也是年代的特徵。

Advertisements

沁色是古玉器的年代標誌,也是判斷真偽的重要依據。在外部侵蝕條件下生成的沁色,表面常伴有侵蝕的共生物質,同時出現在玉器上。紅山文化玉器,天然沁色較少,較輕,常見的有霧狀白色水沁、黃褐色土沁、紅色沁、黑色沁,少數有綠色銅沁。紅色類血沁和綠色銅沁,多出現在黑色或黃白色皮殼之下。

舊色與光澤。古玉在地下多年,表面都有後天生成的自然舊色和包漿。真古玉的包漿較厚,且分佈均勻自然,還有一種發自內部的光澤。這種反射光是自然的、一致的,是統一光澤,且有油性,不同於拋光后出現的表面玻璃光。即使腐蝕較為嚴重的某一局部光澤,仍會顯出它的一致性。高古玉光澤發自內部,所謂精光內蘊,而不是表面浮光。

青玉帶齒動物面紋飾

Advertisements

紅山文化玉器一般表面無玻璃光,表面光澤與玉的硬度及解玉砂顆粒的精細相關。一般地說,玉質硬度高光澤強,磨砂痕輕,玉質軟、石性重者光澤差;解玉砂顆粒勻細光澤強。剛出土的紅山玉器表面都有一層柔和的老玉特有光澤,不同於現代的油蠟拋光技術。

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種類相對簡單,不管造型出於何種意義,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

1.仿生形器。仿生形造型主要有龍形玦、獸形玦、鳥、鷹、鴞、龜、魚、蟬等。這類器型多側重於對動物形象的簡單塑造,僅依靠很簡單的刀法和研磨處理就能將動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雖然所使用的研磨方法和刀法極其簡約而概括,但作品的神態卻真正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這種特有的雕琢方法多體現在這種仿生形器之上。

2.幾何形器。幾何形器主要有馬蹄形器、方形器、鉤形器、雲形器以及方形、圓形片狀的玉璧。這類玉器的主要特點是一般外觀形象多不明顯。所以,對於紅山文化的玉器,最好不用具象的思維解讀,因為這裡面有太多的形狀疑問尚未解惑。但是,這並不是意味著紅山玉器的造型完全沒有規律可循。紅山文化時期的玉造型看似簡單,實際上其對稱結構的設計、聯圓中心的確定等,無不帶有著非常典型的時代特徵。讀者如果有機會能零距離觀察紅山文化真品,而且注意這些光素的平面處理,自然就能感覺到現代的仿品由於加工工藝太進步而嚴重地破壞和束縛了對真品創意思維的複製。

玉跽坐人像

紅山文化時期,人們對自然和自身的認識尚處於一個很低的階段,玉器是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精神文化載體,人們將其看作崇拜、祈求及驅災辟邪的對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人類的一個進步,這個發展很重要。在製作工藝上,他們使用了切割、鑽孔、磨製、拋光等多種技術,包括對器物造型的把握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後人在遵從和繼承紅山玉文化的基礎上,才有了更高的創新,紅山玉是中國原始文化玉器發展過程中的最高表現水準之一。

正因為紅山文化在中國原始文化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和研究,也被各界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看好,熱衷收藏紅山文化的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的民間愛好者眾多。

紅山文化源遠流長。由於年代久遠,其神秘的面紗總是半遮半掩,人們更加痴迷於此,不斷現世的各種精美器物還將牽引著後人的耐心,繼續發掘、研究並探索。

紅山文化 神人像

紅山文化原本是北方地區的一種原始文化類型,也是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類型,其地域主要分佈在我國遼寧的西遼河流域,包括遼寧西部,內蒙古東南部以及河北北部的廣大地區。其年代距今約5000年——6000年之間,而我們所說的比較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紅山文化,在距今約5500年前後。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在石器中煙葉形、草履形的石耜、桂葉形雙孔石刀是富有特徵的農耕工具,還有磨製和打制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尤其其玉雕工藝水平較高,製作為磨製加工而成。

紅山文化玉豬龍一對

玉豬龍又名玉獸玦。玉豬龍的背部均有一兩個對鑽的圓孔,似可作飾物繫繩佩掛。據出土時成對位於死者胸前的情況看,用作佩飾的可能性極大。但高度達15厘米以上的大型玉豬龍,就其重量來說已不適合佩帶。因此許多學者認為玉豬龍不僅僅是一種飾物,而應是一種神器,一種紅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靈的圖騰物。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紅山文化玉龍,雕琢精細,造型古樸雄渾,為迄今所知最早的玉龍,極其珍貴,有"華夏第一玉龍"的美稱。

紅山文化黃玉鴞

在紅山文化飛禽類的玉雕中,玉鴞最為突出。這件玉鴞作展翅飛翔撲食狀,短寬尾,用淺圓雕的技法調出鴞首,注重整體輪廓,但可以感覺出雙耳和勾喙,這種五官雖不顯露卻可以真確表達出來的藝術手法,是紅山文化玉鴞的一種特色。

紅山文化馬蹄形器

馬蹄形器在紅山文化遺址中多有發現,置於入葬者的頭骨之下,截面多呈橢圓形,上口略寬,呈坡狀,下口較平,有的近下口處鑽有小孔。由於作品整體似馬蹄形,故稱馬蹄形器,又有收藏者稱其為發箍。對於馬蹄形器的功用,研究者們多有推測,或認為是用來束髮的,或認為是仿照骨耒製造的農器,還有其它推測。

紅山文化時期,人們對自然和自身的認識尚處於一個很低的階段,玉器是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精神文化載體,人們將其看作崇拜、祈求及驅災辟邪的對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人類的一個進步,這個發展很重要。在製作工藝上,他們使用了切割、鑽孔、磨製、拋光等多種技術,包括對器物造型的把握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後人在遵從和繼承紅山玉文化的基礎上,才有了更高的創新,紅山玉是中國原始文化玉器發展過程中的最高表現水準之一。

正因為紅山文化在中國原始文化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受到學術界的重視和研究,也被各界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看好,熱衷收藏紅山文化的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的民間愛好者眾多。

目前市場紅山文化玉器收藏價值

近年,高古玉因其歷史研究價值高、文化內涵豐富、工藝獨特等特點成為國內外實力收藏家紛紛追逐的目標。圈內也有高古玉是藝術收藏中的頂級奢侈品的說法。高古玉即漢代以前的玉,是中國玉文化的源頭。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崛起,古代傳統文化的回歸,未來古玉收藏將掀起新一輪熱潮。

西漢時期的黃玉帶鉤

古玉價值是「美」「好」「古」「稀」四字綜合

高古玉雖然是有實力藏家的最愛,但在一些玉器拍賣市場上,卻以明清玉器居多,高古珍品難覓蹤影。一方面是因為高古玉存世稀少,另一方面需要收藏者練眼力,辨真偽,高古玉鑒定門檻較高,收藏者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識。每個歷史時期玉器的造型、紋飾和使用方式都不一樣,收藏者不但要熟記大量玉器特點,而且還要了解各時期的歷史知識以及考古資料,辨別玉料,認識不同時代的制玉特點

藏家稱,古玉的價值體現在「美」「好」「古」「稀」四字上。所謂「美」,是指古玉的藝術性要高,要有美感,一眼看去就被其吸引的古玉自然是美玉。以美作為判斷玉器的優劣這一標準自古就有,古人形容一塊玉好稱其「美玉」,如美玉和氏璧,因為它美。所以秦王願意以10多座城池來換取和氏璧。。任何一件玉被人喜愛,首先是它的美感。了解到這一點,對古玉投資十分重要。「好」即是指玉完美、品相好。美好的古玉是投資古玉的首要條件。所謂「古」,就是指年代要久遠,在美、好的前提下,越古老的古玉越有投資價值。「稀」,即存世量少,有珍稀性。一塊古玉真品,如果符合這四字訣,那麼將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精品。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