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科學預防

患者制動、應用止血藥和早期活動受限等是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效預防上述因素是減少下肢骨折術后DVT發生率的關鍵。

手術預防

容易發生DVT和有癥狀肺栓塞(PE)的手術類型依次為大的骨科手術、大的普通外科手術和神經外科手術。在臨床工作中需要積極地給予有效的藥物預防和護理干預以減少其發生率。

(1)手術前

術前了解患者的各方面情況,有利於減少血栓發生的概率。護理人員必須向患者詳細介紹病情、術前注意事項和各項配合要點,使患者充分了解引起術后DVT的原因,做到術前戒煙酒;調整個人情緒;補充高蛋白質、高纖維素食物,保持排便通暢。

(2)手術中

注意雙側下肢保暖,大手術的患者需要在術中應用下肢間歇充氣壓力泵以防止下肢DVT。

Advertisements

(3)手術后

術後患者應該早期採取主動或者被動運動,促進下肢靜脈血流通暢,尤其手術時間比較長的患者,應該盡量減少平卧位時間,進行下肢肌肉按摩或者繼續應用下肢間歇充氣壓力泵,直至患者可以下床活動。術后注意患者有無下肢疼痛、腫脹和活動不便等,及時行彩超檢查,以免延誤治療;同時加強健康教育,向患者說明預防DVT的重要性。

藥物預防

低分子肝素是預防DVT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作用如下:抑制多種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的活性,其作用優於華法林和普通肝素;作用於血管內膜,增加出血概率,但是不會導致致命性出血,故常用於預防用藥;用於術后4h皮下注射,預防血栓發生。

機械預防

利用充氣或者加壓原理,通過擠壓下肢相關部位,促進血液流動,緩解靜脈淤滯,減少DVT發生的可能。機械預防和藥物預防聯合應用於DVT預防,特別適用於不能應用藥物預防和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有研究報道,逐級加壓彈性襪、間歇充氣加壓裝置、足底靜脈泵和下肢關節功能康復器等均可以減少術後下肢DVT的發生率,利用機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靜脈血流加速。

Advertisements

(1)漸進式壓力長襪

也稱抗栓塞襪,該襪提供環繞腳踝部位逐層減至大腿部位的壓力,其作用機制與以下4種因素相關:減輕靜脈擴張,繼而減少血管內膜破損;增加血流速度,緩解血液淤滯;抑制組織因子釋放;增強靜脈瓣膜功能。

(2)間歇充氣壓力泵

充氣泵通過連接管向肢體護套內多腔氣囊充放氣,從而使受控壓力輕輕地循環按壓肢體,有助於增加血液流速,促使過量的組織液和細胞間液迴流,改善靜脈淤滯;有助於預防血栓形成。

(3)足底靜脈泵

主要是由中心控制器、空氣軟管和充氣墊組成。在臨床應用中可以根據患者的舒適程度,選擇大小適中的充氣墊置於足底,用2根空氣軟管將中心控制器與充氣墊連接;再根據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肢體敏感性和患者耐受程度,在中心控制器設定適當的脈衝壓力、脈衝持續時間和脈衝間隔時間后啟動應用,模仿人體正常行走時腳部的肌肉收縮狀態,消除水腫。足底靜脈泵的使用時間長達48h,也可以間斷性使用。

(4)下肢關節功能恢復器

具有用力均勻、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的作用。通過模擬人體的自然運動,發揮組織代償作用,進行下肢關節功能被動功能鍛煉恢復訓練,可以有效預防下肢DVT。每天鍛煉1~2次,在醫生的指導下循序漸進的鍛煉。

功能鍛煉

文獻顯示,約50%DVT發生於術后第1天,30%發生於術后第2天。早期鍛煉協同每天活動的時間>30min,這是年齡<40歲的非DVT高危人群預防DVT的有效方法。術后不同階段,通過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足踝和膝關節,增加股靜脈的血流速度,改善血液的淤滯狀態。在臨床實踐中患者術后麻醉未清醒前,抬高雙側下肢,護理人員按摩患者下肢腓腸肌和比目魚肌,做足踝部被動運動。

術后1~3d為早期康復訓練提高患側肢體肌力的關鍵階段,行早期卧床足踝部主動運動和膝關節的屈伸運動,爭取早日下床活動。對於病情不允許下床者,可以應用彈力襪、彈力繃帶或者下肢血液循環泵,以促進靜脈血液迴流。待患者病情恢復出院時,制訂個體化康復鍛煉計劃,由護理人員教會患者及其家屬具體訓練方法;同時配合全身關節運動,例如散步和上下樓等。訓練中需要避免劇烈運動,不做跳躍和急轉動作,防止關節損傷。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