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有沒有不花錢不用累的養生方法?」「發獃」

人們很想找到一個有效又便捷的養生方式,為此,各種藥茶、葯膳輪流走紅。事實上,最便宜的養生辦法根本無須成本,只要你能每天發獃5分鐘,對於一天當幾天用的現代人來說,就是最難能可貴的養生。

去年10月,「每天發獃5分鐘」被衛生計生委作為健康生活理念推薦給民眾,這應該是既智慧又溫暖的官方提示了。很顯然,當醫術的發達和病人的增加同時出現時,作為醫院的主管部門,衛生計生委想通過「發獃」來幫人們收收「心」了,因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心」是疾病的立足之地。

大腦皮層是身體的最高指揮中樞,它保障也約束著身體的各種機能,這個約束的通路就包括我們熟悉的「內分泌」,不管是能降血糖的胰島,還是能產生卵子的卵巢,無一不與大腦皮層以「內分泌軸」的方式相連,這也是為什麼除了感染、外傷以外,現在疾病的絕大部分都屬於「身心疾病」的原因。

只要心不靜,大腦皮層就要對下屬「發號施令」,心中雜念過多,這些號令中就有了「昏招」,疾病就會發生。遺憾的是,身與心的這個固有聯繫曾經被「生物醫學模式」的西醫學忽視過,在重視治病而忽視治人的習慣性思維中,在心動超過身動的現代生活方式中,「發獃」一直被認為是件耽誤工夫、有損效率的事。

最近,陪幾個朋友去找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劉天君教授,他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氣功學」重點學科帶頭人。找他的病人多是被醫生告知手術已失去機會、化療無效的癌症病人,受劉教授之前的成功案例所鼓舞而來學習的。

拋開借氣功之名行騙者不論,就算是正規氣功,也被誤會已久,因為氣功不能眼見為實,它不像吃藥打針,可以眼看著治療在自己身上實施。氣功治病的原理簡單說就是比「發獃」更加主動的頭腦清空,在意識完全清醒的情況下什麼都不思、不想,此時,約束甚至羈絆身體潛能的大腦開始放手,身體的自我調節乃至疾病治療就此開始了。

西醫學鼻祖希波克拉底說過:「最好的藥物,是身體的潛能。」只可惜,這個潛能在醫學越來越發展的同時,被忽視甚至替代了,更麻煩的是,這種替代至今仍舊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科學的治療,直到被醫學宣布不治時才返回來尋找身體的潛能,才成了自我救贖的最後途徑,才有了衛生計生委提倡的「每天發獃5分鐘」。

有個現象很有意思:一組癌症病人在罹患癌症后精神失常了,本來是雪上加霜的事,對於他們來說卻帶來了柳暗花明。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到醫院複查,同時診斷癌症,精神正常者中,很多人不治而亡,但這些精神分裂者的癌症卻消失了。這個現象說明一件事:病由心生,精神病人的思維、心思、心眼都不復存在,他們甚至是沒「心」的,整天「瘋瘋傻傻」,他們能從癌症中僥倖逃生,也正因為此。

因為「心」,也就是現代醫學中的大腦皮層,既是慾望和奢求的沃土,也是情懷和心胸的根基。我國古人在總結長壽者的特質時說:「仁者壽」,這個結論用醫學原理解釋也是成立的:仁者,首先是人性敦厚者,有了敦厚的人性做基礎,才可能清空心中的不平,他們的健康長壽,是寬容的回報,也是心靜的療效。

文/任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運營人員: 趙穎 MX007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