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苯丙胺鹽酸鹽跟冰毒的關係

冰毒,對於大家來說,可能見怪不怪了(因電視新聞里時有報道);那麼,對於甲基苯丙胺鹽酸鹽,您是否了解呢?

甲基苯丙胺鹽酸鹽的由來

由於「苯丙胺」具有較強的提升腦力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國為提高士兵的士氣和耐久力在軍隊內推廣使用此類興奮劑,無論同盟國或軸心國都在用。苯丙胺還被提供給必須超長時間工作的軍需廠工人使用。另外也有報道稱日本的「神風特攻隊」之所以悍不畏死的部分原因是由於使用了興奮劑,在亢奮狀態下做出水的極端行為。

20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的毒販將鹽酸取代硫酸進行固體加工,無意中製造出固體甲基苯丙胺,即甲基苯丙胺鹽酸鹽,也就是固體形勢的「冰毒」。此後冰毒從日本向周邊國家漫延,先是在韓國、菲律賓,然後又登陸台灣地區,1992年侵入中國的香港、福建、廣東。1996年左右從金三角地區有規模地向中國內地擴散和滲透,使得冰毒替代海洛因成為吸毒者的新寵。

冰毒

冰毒,早期製備一般用麻黃素還原法,現今多採用全化學合成法,製備工藝較為簡單,有「廚房毒品」之稱。這種新型毒品,又名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黃鹼,是一種無味或微有苦味的透明結晶體,純品很像冰糖,形似冰,故俗稱冰毒。吸、販毒者也稱之為「冰」。

該毒品小劑量時有短暫的興奮抗疲勞作用,冰毒在人體內的作用快而強,故有"大力丸"之稱。大劑量使用後會出現興奮、性慾亢進,無睏倦,無飢餓感,等癥狀,持續時間為2-3天

。長期服用冰毒將產生強烈的精神依賴,吸毒者易發生激動不安和暴力行為。

作為正式毒品的冰毒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90年代進入中國。被認為是新型毒品的代表,現今對其成癮機制等的認知相對缺乏,治療手段也極為有限。但其危害程度並不亞於傳統毒品,聯合國禁毒署的統計數字錶明冰毒類毒品吸食者人數已經列世界第二位。

重點提醒:該物質主體化學成分為甲基苯丙胺,但市面上的固體冰毒實際上是甲基苯丙胺鹽酸鹽,因此冰毒與甲基苯丙胺並不能完全等同。廣義上的冰毒製品還包括搖頭丸等苯胺類藥物。

長久吸食冰毒,會改變和破壞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影響人的精神狀態和情緒以及行為,這種精神狀態類似於間歇性精神病,吸毒者會產生妄想迫害症、幻覺、幻聽、偏執等癥狀,進而會有自殘、暴力攻擊等失控行為,對自己或是旁人都具有不可控的暴力攻擊風險。

有任何戒毒方面的疑問,請關注微信公眾號kdjiedu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