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媽咪可能需要知道的事——會陰側切

會陰側切

可能不僅僅是

我們理解的「切膚之痛」

更是准媽媽順產路上最大的「恐懼」之一

順產究竟有沒有必要挨上這一刀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

據調查顯示,在自然分娩的產婦中,做會陰切開的概率越來越高,已高達86%,最常見的就是會陰側切。這不禁令很多准媽媽困惑:自然分娩為什麼還要挨一刀?側切對身體有沒有影響?

了解會陰側切

會陰指的是陰道與肛門之間的軟組織,會陰切開術(Episiotomy)是指在分娩的時候用剪刀剪開會陰部位的皮膚來達到加速產程的一項措施,通過擴大陰道口的寬頻,孩子可以更快地分娩出。

順產側切傷口就像破腹產傷口一樣,表皮的癒合通常是很快的,一般側切傷口的皮膚3天就能長好了。

但皮下組織、肌肉癒合后要與周圍的組織重新生長在一起,軟化到像其他組織一樣的程度,就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了。

所有的產婦都要切嗎?

並不是的。有經驗的婦產醫生在看到胎頭快露出陰道口時,就會在第一時間判斷寶寶大小,會不會造成會陰嚴重撕裂,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施行會陰切開術。

一般在以下情況下,會進行側切:

胎兒因素:

➤胎兒過大,過大的胎兒極易造成會陰撕裂,並且會使產程延長,對準媽媽和胎兒都不利;

➤胎頭較低,胎寶有明顯的缺氧現象,心率發生異常變化,或心跳節律不勻,並且羊水混濁或混有胎便,需要儘快娩出。

母體因素:

➤會陰條件不好:會陰過緊彈性差、陰道口狹小或會陰部有炎症、水腫等情況。

➤需要助產時:為了不讓產道或者助產鉗對胎兒的頭顱造成損傷,要先側切。

➤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或者合併有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高危妊娠時,為了減少產婦的體力消耗,就要做會陰切開術了。

會陰側切的護理

保持清潔

每天要用溫開水沖洗2次;為防止傷口污染,每次便后應清潔外陰,注意勤換衛生護墊,避免濕透,浸濕傷口。

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

產後應多補充水分,每天喝足2000ml,另外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青菜和水果),避免便秘。如果新媽媽產後便秘,在解便時用力過大,容易影響傷口的癒合。

注意保護

拆線後頭2~3天,新媽媽應避免做下蹲、用力動作。拆線后傷口內部尚不牢固,最好不要過多地運動,也不宜做幅度較大的動作。如果傷口拆線后裂開,要及時就醫。

採取傷口對側卧位

如會陰傷口在左側,應向右側卧,以防惡露流入傷口,增加感染機會。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