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功能衰竭」、「尿毒症」與糖尿病有什麼關係?

「腎功能衰竭」、「尿毒症」與糖尿病有什麼關係?

天津市泰達醫院 李青

糖尿病引起腎病,長期的腎病導致腎功能衰竭,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稱尿毒症。

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doctorliqing610和今日頭條「李青大夫」

一、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持續的高血糖與代謝紊亂等可導致全身組織器官,特別是眼、腎、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的損害和衰竭。

糖尿病的診斷一般不難,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或者隨時查血糖≥11.1mmol/L,符合其中一條就診斷為糖尿病。

久不控制的糖尿病,一般5-10年就會出現併發症,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而又棘手的併發症。一般情況下,符合以下4點,臨床上就考慮為糖尿病腎病:

Advertisements

1、5年以上的糖尿病史;

2、出現尿微量蛋白。此時,尿常規檢查可能正常,一定要檢查尿微量蛋白或者尿蛋白肌酐比值;

3、同時合併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4、排除其它原因的腎臟病。

在歐美國家和日本,糖尿病是導致慢性腎臟病和尿毒症的第一大原因,將近一半的慢性腎臟病是由糖尿病引起。自2016年開始,糖尿病已經超過原發性腎小球腎炎而躍居成為我國慢性腎臟病的第一病因。由於從慢性腎病開始到尿毒症需要一定的時間,估計不出幾年,糖尿病腎病也會成為我國尿毒症的第一原因。

二、慢性腎功能衰竭

如果糖尿病腎病繼續加重,大量的腎小球被「糖化」而出現腎小球硬化,尿蛋白定量越來越多,腎功能逐漸下降。當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或者血肌酐超出正常值,就認為是發生腎功能衰竭(過去稱腎功能不全)了。

Advertisements

通過血肌酐值,結合性別、年齡、體重計算所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目前被認為是評價腎功能較好的指標。

慢性腎功能衰竭發生后,水和代謝廢物排出障礙,會出現水腫、代謝性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等,同時還會出現高血壓、貧血、鈣磷代謝障礙等。

三、尿毒症

慢性腎功能衰竭進一步加重,就逐漸進入終末期,俗稱尿毒症期。

根據eGFR水平,將慢性腎臟病(CKD)分成5期:

CKD1期:GFR>90ml/min(腎功能正常)

CKD2期:GFR 60-89ml/min

CKD3期:GFR 30-59ml/min

CKD4期:GFR 15-29ml/min

CKD5期:GFR <15ml/min (或已經透析者)

腎小球濾過率<15ml/min(CKD5期),或者血肌酐>707μmol/L,符合一點就診斷為尿毒症。

此時,水腫、代謝性酸中毒加重,高血鉀,血壓更高,貧血更嚴重,骨質疏鬆等。腎臟的功能不足以維持人體的生理需要,往往需要腎臟替代治療,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移植等。

綜上所述,三者的關係是,糖尿病引起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加重導致腎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繼續加重到了終末期就是尿毒症。糖尿病是因,尿毒症是果。

四、糖尿病腎病的治療,要構築起三道防線

不僅僅是糖尿病腎病,大部分腎臟病的進程都是不可逆的,但是,不可逆不代表不可控。糖尿病腎病的治療要構築起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積極的控制血糖,並同時將血糖、血壓、血脂等控制達標,不發生糖尿病腎病;

第二道防線:對已經發生的糖尿病腎病,積極的控制血糖和血脂,嚴格的控制血壓和蛋白尿,遏制或者延緩腎臟病進展,保護腎功能。

第三道防線:對已經發生的慢性腎衰竭,通過飲食控制,嚴格控制血壓,控制血糖和血脂等措施,保護殘餘腎功能,避免進入尿毒症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嚴格控制血糖達標(糖化血紅蛋白<7%)的同時,應嚴格的控制血壓達標(<130/80mmHg)和血脂達標(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甚至對腎臟保護而言,控制血壓比控制血糖還重要。同時,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比如限鹽、戒煙、減重等,以減少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