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個人如何循序漸進地打造自己的品牌?

「我相信,互聯網時代,給每個人至少一次個體崛起的機會。」

01

周五晚上在Spenser的公眾號看到他出了新書《個體崛起:如何循序漸進地撐起自己的野心》,就立刻在京東上下單買了一本。

Spenser畢業后做了四年高中英文老師,不滿穩定的工作和一成不變的生活,辭職到香港讀碩士,進入了一片新天地。後來自己寫公眾號,變身職場大V,改變了人生軌跡,甚至這幾年發生的變化,連他自己都感覺到驚訝不已。

周六便拿到了簽名版的書籍,因為要外出參加培訓,直接帶著書,利用培訓的間隙、午間的休息和晚上的時間,在周日晚上讀完了這本書。

雖然很多文章之前在公眾號上就讀過,但這次系統地再看一遍,還是觸動很大。

Spenser在書中提出「自品牌」的概念,在個體崛起的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需要做自品牌。就像古典老師一直推崇的「超級個體」,秋葉老師組建的知識IP訓練營,都是打造個人的專屬品牌。

Advertisements

在未來,甚至一個人就是一家公司,一個人就撐起一個平台。

02

經常有人說,我很努力,也很認真,為什麼自己的現狀一如既往,得不到任何改變呢?是不是我們陷入了低水平勤奮的怪圈?

沒有抬頭看路,只顧低頭狂奔,結果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其實,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因為選擇決定你的人生軌道,努力決定你的前進速度。就像之前我一直不建議大學生去做收銀員、發傳單、家教這樣重複的工作,因為很難積累個人的專業能力,只是不斷消耗著你的時間和體能。

做完就完了。前一段工作無法給以後的履歷增光添彩,更無法給你的未來發展塑造品牌和勢能。

古典老師在他的《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一書中說過的,「不見得最成功的人,就是最勤奮最努力,而那些活得不如意的人,他們應付生活所付出的努力,也未見得就比你小。」

Advertisements

對於職場人,Spenser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例如,不要虛度青春,給多少錢就賣多少力氣,實際上是在扼殺自己的職場未來,拿自己的青春開玩笑。一個人如果永遠只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收穫的就只是價值的存量,無法產生新的收入增長點和價值增長點。

如果有機會,盡量去一些好的平台,儘早融入行業的內部圈子,成為行業專家,獲得認可,才能擁有自己的江湖地位。

03

作為老闆,Spenser最痛心的是,「手上可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時間有限成為最大的瓶頸。而另一方面,發現一些員工的成長速度沒有匹配公司的發展速度,職場素質開始落後於我們的要求。」

他說,我們這裡只有上班時間,沒有下班時間。在年輕的時候,不去奮鬥,不去拼搏,難道真要等到老大徒傷悲嗎?

對於年輕人,工作舒服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一旦個人的成長速度降下來以後,你就會適應這種頻率,以後再難突破原有的行進速度,再難崛起。

對於工作,你要有「此後再無朝九晚五」的心理準備。

網上有句話說,這個世界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比你牛的人比你更努力。

除了對工作的投入程度需要加強以外,我們還需要收起自己的玻璃心。老闆沒有時間在看到你不合格的工作方案后,還要去安慰你受傷的小心臟。你不能認為你弱,別人就該遷就你。不懂,可以去學;不理解,就試著去理解。

我記得在《我把一切告訴你》這本書中,作者說集團公司的一個副總,即使被董事長批評以後,轉身又能很快拿出新的方案,笑嘻嘻地去找董事長,「老闆,我又做了個方案,您看看?」

04

我有個同事,她從來不坐公交車,因為太耽誤時間。如果錯過班車,從來都是打車回家。在回去的路上,大概有二三十分鐘,可以在忙碌了一整天以後稍微休息會,可以在車上思考自己的工作或者晚上的時間安排,也可以在車上利用手機辦公、寫作。

你等公交車,擠公交車,不僅讓勞累了一天的身體更加疲憊,還會佔用晚上寶貴的時間。長期來看,比起節約的那點打車費來說,你的精力損耗和時間損失更讓人痛心。

我們常說,八小時以內求生存,八小時之外求發展。但是當你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以後,應該只想癱在沙發上,看看電視,刷刷手機,熬到十點以後,洗洗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雖然偶爾也會嫌棄自己,看到朋友圈裡那些積極奮鬥的故事也會湧起三分鐘的熱情,但是經過上班的折騰以後,還是提不起精神去做些額外的學習。

實際上,有很多人已經很久沒有完整地讀過一本書了。

就像Spenser在書中說的那樣,「終身學習已不再是讚美,而是每一個職場人應該具有的標配。」

成長很累,但不成長更累。在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的時代,每個人都需要做自品牌。時間不多了,抓緊上車。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