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聽聞西南財經大學「勞動收入獎勵計劃」已經很久了,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遺憾地錯過了馬邊、雷波,終於在五通橋相遇。七天時間裡,同甘共苦的30多位隊友們,熱情淳樸善良的村民們,還有蔥蘢青山環繞下的五通橋,都成了這個夏天末尾最美好的回憶。

從成都驅車2個半小時到樂山五通橋,第一次入川的我有幸一路欣賞四川的美。五通橋是樂山市西南部的一個轄區,相比起此前「勞動收入獎勵計劃」前往的雷波、馬邊,五通橋的條件要好很多,是「勞動收入獎勵計劃」最早的試點區。

訪問前行的路步履維艱

還記得調查訪問的第一天,由於天氣和水位上漲的原因,我們放棄了原本的雙漩村,臨時改變計劃去了瓢咡井村。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車程和步行,我們七人終於來到了瓢咡井村。接待我們的書記非常年輕,接受訪問的村民也早早在村委會等待。此前參加過大調查的我一直認為訪問最難的就是入戶,屢次拒訪的經歷曾讓人分分鐘想蹲在馬路邊哭泣。而來參加「勞動收入獎勵計劃」的調研,才發現原來村委會早已安排妥當。自以為有經驗的我曾洋洋得意誇下海口「這一天做幾份問卷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嘛。」而當真正開始調查訪問之時,才知曉「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真正涵義,訪問並沒有想象得那麼簡單,村民們操著濃重的當地方言,老人們有限的聽覺與理解能力,都成為了我們訪問中的障礙。但好在村委會和村民都非常配合,無論時間有多長,他們都會耐心地接受訪問,碰到像我們外地人聽不太懂四川方言的,書記們還會在旁邊幫我們用最簡單的話一一翻譯,才使我們的調研如此順利。

Advertisements

訪員們訪問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雙漩村的訪問,名為雙漩村實則是河中的一座小島,每次前往都需要定點乘坐油船,要是遇到漲水等特殊情況出於安全考慮油船就沒法正常運行,為了方便當地村民們的出行,每天往返於兩岸的油船都是免費的,運營所需的費用都是當地政府在負責。島上的土地基本沒有水田,當地政府就集中村民發展玉米等穀類的種植。還記得訪問時有一位阿姨都快哭出來,她不斷地說非常感謝我們能有這樣的調查訪問去了解她們的生活狀況,有「精準扶貧」「勞動收入獎勵計劃」這樣的政策來改善她們的生活。「謝謝你們,真的謝謝你們」是整個訪問過程中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那一刻,一切苦、一切累都充滿了意義。

坐船前往雙漩村

我想,參與「勞動收入獎勵計劃」調研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可以有這麼一個機會,深入一片你完全陌生的土地,遇見各式各樣的人,靜靜聽著他們分享各種各樣的經歷,體驗另一種生活狀態。每一個樣本,每一個受訪戶,每一串數據都不是冰冷的,都是有溫度的,他們的背後都是一個個真實的故事,連接起來就是這個社會的縮影。有家裡有兩個腦癱女兒要照顧已經八十多歲的爺爺;有雖然有五六個子女但至始至終都一個人生活的老奶奶;還有因為工地事故喪失了勞動能力但全程一直樂呵呵的叔叔……還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早已印在我的腦海,但我卻無法將他們一一寫出,就讓他們在我的記憶中永存吧。

Advertisements

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是生活,是交流。只有親身去經歷,去感受,去傾聽,去換位思考,才能帶來正確的認知,才能激發我們去認識和了解這片陌生的土地,從而了解這個社會,了解這個世界。

要走幾公里泥路出門買菜的老人

感謝這次相遇,讓我一個學新聞傳播的對勞動經濟學等學科領域開始有了濃厚的興趣;感謝這次相遇,讓我親眼見識了基層村幹部的幸苦;感謝這次相遇,讓我收穫了一段同甘共苦的「戰友」情,雖然身為年齡最大的老臘肉但在師弟妹的身上學到了很多珍貴的品質;感謝這次相遇,讓我聆聽了那麼多人生故事,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沒有人願意承受災難,也沒人願意遭受疾病,更沒人願意一直生活在困苦中。他們從來沒有放棄奮鬥,社會也從來沒有忘記他們,我們相信終有一天,在政府社會的帶領下,他們會靠著自己的雙手擺脫貧困,仗著「炮火」向小康邁進。

不問緣由,如果還有機會,我會再度背起行囊,賭一份少年之氣,與「勞動收入獎勵計劃」一起,共同見證這個駁雜世間的一隅。

作者:「勞動收入獎勵計劃」 訪問2組 李則然 華南理工大學 研究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