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到愛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談起

常聽到長輩的諄諄告誡:生活就像寫作,你沒有過多經歷,定然寫不出好文。

以寫作作喻生活,無非也就是說,實踐出真知。

誠然,任何事情,想要做好,都要實事求是,遵循客觀。

於是,有人就說,寫作這東西,必須要身臨其境,有了感受,才能寫出經典。

卻不知道,其實在我們的「經驗」體系裡面,一個是實際經驗,一個是書面上的「體驗經驗」。通過看書所得到的「經驗」,也可以納入經驗範疇。

這就是為何范仲淹全拼靠想象力,並沒有到岳陽樓,卻能寫出千古名篇《岳陽樓記》的緣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那些經典詞句,彷彿又在耳畔響起。

若時光倒流,回到九百多年前那一天,就會看到這樣一幅畫面:

一位身著官服的中年男子站在庭前,低眉靜思,遙想著千里之外朋友所說的岳陽樓,頓時,文思泉湧,奮筆疾書,揮毫間,行雲流水,一蹴而就。不多時,一篇泛著濃香墨味的《岳陽樓記》完成。

Advertisements

范仲淹能夠憑藉想象力而寫出千古名篇,首先離不開他的淵博學識,只有飽學之士,對於各種情景才會能隨時調用所有的「體驗」,可以是來源於生活的實際體驗,也可以是來源於書本上的「文本體驗」。

正如愛因斯坦說:「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當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經驗的累積;而想象力,更注重於拓展。一個是繼承為主,一個是探索為主;一個向內汲取,一個向外擴張。

這倒不是給我們造成認知上「只注重想象力而不注重知識」的觀念上的誤導。恰恰相反,想象力的威力,總是在學識的汪洋大海之中打起一重一重浪。學識不夠豐富,或許你的想象力只能在沉悶的死水之中,毫無生氣。千古至聖先師孔子就有「溫故知新」之說。

Advertisements

如此看來,並非「百無一用是書生」,而是「未曾用在點子上」;不是「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而是聽過很多道理,卻沒學以致用,僅僅「聽過」罷了。

束之高閣,遺世獨立的文章,斷然不足取,然而,那些歷經千年兵燹百回戰劫不覆滅還能得以保存的經典,難道不值得你品讀一番么?

尤其在這個商業經濟大潮衝擊下的時代,你委身其中,心浮氣躁,千里穹窿,一葉障目,乃至識同蠡測,目光短淺。

於是,你該花點時間品讀一些經典了。拋開豐富學識不說,單就養心而論,就大有裨益。

讀書可以靜養心,從而讓自己保持清醒的狀態。

歷史上可以看到,很多大人物,總離不開書籍。一則學習,二則保持靈敏的頭腦,關鍵時候做出最正確的決策。

不止是長征途中毛澤東堅持看書讀報,甚至到了新中國建立后,他的卧榻上都擺滿了書籍,與書為伴,汲取先知。每當他遇到棘手的問題,總能引經據典,從老祖宗的典訓中找到思路。

偉人如此,商人亦然。

日本松下幸之助,成功之後,他每天都留給自己讀書看報的時間,並且規定任何人都不能打擾,利用這個每天短暫的時間,他拋開一切浮躁的思緒,摒除雜念,思考更長遠的企業戰略方針,以至於他成了人生的贏家。

如此看來,當你茫然四顧無助,無語問蒼天之時,或許,一本沉澱了「幾度春秋」、「幾度蟾圓」的經典,正是打開你思路、啟迪你智慧的鑰匙。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