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粉的發酵原理是什麼?

知識點:酵母菌是人類文明史中被應用得最早的微生物。酵母菌含有多種酶,例如澱粉酶。發酵時,澱粉酶先使麵粉中的澱粉變成糖分,然後使糖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蒸饅頭時受熱膨脹,結果在饅頭裡留下了許多小孔,同時還產生出少量的酒精和酯類揮發酸等,因此吃起來十分鬆軟可口。

小時候吃媽媽剛蒸的饅頭,鬆軟可口,回味無窮。總會忍不住的問:「媽媽,為什麼饅頭那麼軟?」媽媽總會說:「這是發酵粉的作用。」可是對發酵粉這個詞感覺莫名其妙,不知道它怎麼會有這種作用。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發酵粉吧。

其實,發酵粉裡面含有酵母菌,而酵母菌是人類文明史中被應用得最早的微生物。酵母菌含有多種酶,例如澱粉酶。發酵時,澱粉酶先使麵粉中的澱粉變成糖分,然後使糖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蒸饅頭時受熱膨脹,結果在饅頭裡留下了許多小孔,同時還產生出少量的酒精和酯類揮發酸等,因此吃起來十分鬆軟可口。

Advertisements

但是,用鮮酵母發酵需要依靠豐富的經驗。因為這種發酵方法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如果控制得不好,發酵過了頭,做出來的面點就會帶有酸味,或者不夠鬆軟。後來,人們用一種化學蓬鬆劑來代替酵母的作用,那就是發酵粉。發酵粉跟鮮酵母不一樣,它不含有酵母菌,受熱后,直接產生出二氧化碳氣體,使麵包、饅頭等出現許多小孔而變得鬆軟。目前應用的比較多的有四種發酵粉。

1.小蘇打(碳酸氫鈉)

在和食物里含有的酸性物質作用下,小蘇打可分解成鈉離子,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後者可以起到蓬鬆的作用。但小蘇打釋放氣體的反應需要酸性物質的存在,在短時間內完成,反應的引發很難控制,用量太大會產生苦味或澀味。由於這些原因,小蘇打很少作為蓬鬆劑單獨使用,一般都作為複合蓬鬆劑的成分之一。

Advertisements

2.臭粉(碳酸氫銨)

在需要快速大量產生氣體的時候一般會用到臭粉。臭粉耐不得熱,只要溫度升到60~70℃,它就分解而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氨氣。由於快速釋放,氨氣在成品里殘留很少,因此不會嘗出氨味。但是正由於臭粉容易分解放出氨氣而失去作用,它很難儲藏,一般在家庭較少使用。在烤制桃酥或某些餅乾時要用到臭粉。

3.明礬(硫酸鉀鋁或硫酸鋁鉀)

常用的明礬其實是酸性混合物,在和食物固有或添加成分如小蘇打作用時放出氣體,起蓬鬆作用。一般也是作為複合蓬鬆劑的酸的成分。特點是要在高溫下才能快速反應。常見的例子是用來炸油條。

4.泡打粉

這是一種複合蓬鬆劑,一般是將固體的鹼和酸的粉末混合,在乾燥的條件下它們不發生反應,一旦遇水就會溶解併發生反應,釋放出氣體。固體鹼粉常用小蘇打,固體酸粉有酒石酸鹽(塔塔粉)和磷酸鹽(如磷酸鈣和焦磷酸鈉),它們的反應速度都很快。另外,還有用明礬作為固體酸的,反應速度要慢很多,但在高溫下很快。由於泡打粉容易儲存,容易控制,成為了目前最常用的蓬鬆劑,大部分面點都要用到泡打粉。市場銷售的一些自發麵粉也已經混合了泡打粉,加水后需要迅速製作成形放入烤箱。

關於發酵粉的使用,特別是含鋁的明礬和泡打粉,我們主要應注意避免攝入過多的鋁,盡量少吃含鋁的食物。食品中含有的鋁,如果超過國家標準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網站

微信公眾平台(ID:kxylydt)

運營人員: 盧立志 MZ01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