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門口的經濟學

正月初六這一天,家裡要來客人,因過年準備的菜吃不得差不多了,於是去超市。沒有想到與我們家情況可能差不多的人不少,所以超市門口的停車位早就滿了,只能等待。但一味等不是辦法,於是我先把車臨時靠邊繼續等,讓妻進去採購,一會超市門口接應一下即可。等了一會,終於騰出車位,趕緊停進去,然後在超市門前廣場散步,權當運動。幾圈下來,倒是通過超市門口的一瞥引發兩個問題的思考。

第一個問題,什麼叫把產品做到極致?互聯網思維橫行,「極致」這個詞已近泛濫,尤其是電商,產品極致化成為最響亮的口號。何為極致化?目前大多停留在體驗感上,產品故事要動人,包裝要新穎,細節要完美,等等。但在超市門口觀察,春節期間的人們拎出來的東西高度雷同,牌子雖有差異,但大多都採購有箱裝牛奶、盒裝或者桶裝餅乾糕點等,因為走親訪友這些東西最方便,也經濟實用。但有一樣東西卻相對要獨一無二一些,那就是露露杏仁露,被採購的機率相當高,而且基本都是這一個牌子。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露露經過多年的廣告,已經在消費者中形成了一個概念,過年過節要喝點露露。不經意間,購買露露成了消費者的一種過節習慣,這是一件比較可怕的事情。如果有哪一種電商產品能滲透進消費者的骨子裡,變成一種消費習慣,那才算得上極致!那麼看看電商的現實,有多少已經達到這個程度?電商的升級路還長!

Advertisements

然而,又必須注意一個問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既然露露讓消費者形成過節購買的習慣,也就意味著平常購買要少一些,產品的市場總容量就有限。露露缺少其他品牌的有力競爭,一方面有先入為主的優勢,另一方面有市場空間有限的原因。類似的情況還有王老吉,如果不是與加多寶鬧翻,市場上依然缺乏涼茶的有力競爭者,原因與露露類似,只不過限制因素不是過節送禮,而是「怕上火」。

第二個問題,超市挺煩人,生活類電商就有生機?我在門口轉了若干圈,還不見妻結賬出來,電話問了一下,人太多,工作人員太少,稱菜排隊,結賬排隊,排隊的時間比選購的時間長,但也沒有辦法。這一趟算下來,耗時一個半小時,而採購的東西僅一百多元,確實採購的時間成本較高。由此,我就想到了目前最熱的生活類O2O,大多的出發點也是基於超市存在的痛點,不用出門手機就可以下單,不用排隊按幾下手指就結賬,也不用心煩意亂地等待,在家收貨即可。然而,現實似乎是殘酷的,生活類O2O過得並不如意,有人預言2016年O2O類平台能死掉80%,為什麼?

Advertisements

首先是時效性,像我們今天的情形,等著買菜下鍋,手機下單后一會就送來對目前的O2O要求還是有些過份,最快的京東到家也需要兩小時,還是超市更靠譜。

其次是可選擇性,超市能叫超級市場,品類多是最主要的特點,不僅產品種類多,而且每種產品的品牌多,有充分的選擇空間,當然過多的選擇也是一件讓人痛苦的事情,但目前的O2O大多數可選擇性還是太差,品類擴張絕對是高成本高風險,但不擴張就滿足不了消費者,這是要命的抉擇!

再次是經濟性,網上下單,送貨上門,對電子產品、衣服等電商可以,但對生活品就比較麻煩,單價低、重量大、要保鮮,成本是難以承受之重,要麼靠補貼賺吆喝,要麼只能曲高和寡。那麼大家發現的社區O2O是不是就是救命稻草?也未必,核心在線上線下融合的程度。可以看一看蘇寧的例子,還是在一個公司內部,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尚且那麼費力,要讓一個電商公司與線下的社區門店「同床共枕」,這絕對是一個管理學上的難題,絕對不可盲目樂觀。

所以,對於生活類電商而言,要做的絕對不僅僅是把超市搬到網上那麼簡單,還必須在網上把超市的系統挪上去,更要把那些與大超市差異經營的社區門店整合進來,這真是一個複雜的大工程,靠思維創新還是遠遠不夠的,管理創新必須充分跟進。

超市門口的觀察畢竟是粗淺的,但卻還有些價值,或許生活類電商們也需要到超市門口多轉轉。

(二〇一六年二月十三日)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